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采用自编网络使用行为情况调查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IAT)对上海某高校1954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首选手机作为上网工具,其次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电脑和其他设备;(2)89.3%的大学新生网龄达4年以上;(3)将近70%的大学新生每天在网络上花2小时以上;(4)超过一半的大学新生使用网络时主要用于聊天、搜索信息、听音乐、看视频,女生的比例均高于男生;(5)17.3%的大学新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学新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网络成瘾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从医学院在校大学新生随机抽样,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2%,男生网络成瘾率为13.9%,女生网络成瘾率为3.5%。其中,考试失败或不理想(89.6%)、接触社会网吧(88.3)、被人误会或错怪(87.5%)、学习负担重(83.8%)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医学新生所处社会环境、遭遇不良事件及生理原因等对网络成瘾有重要影响。为此提出相应的防控错施,预防和干预医学新生形成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3.
对某工科院校1317名大学本科生调查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概念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父亲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自我概念在父母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行为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强调父亲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从影响学生自我概念入手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对新环境感到陌生,彷徨甚至是无所适从,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更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而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导致退学等严重后果。本文就分析大学新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加强人学以适应教育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调查发现,大一新生中网络成瘾者所占比例最低,对大学生的网络监管应该从大一新生就开始着手.大学新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有角色转变后的不适应、在网络中寻找朋友、为满足宣泄的需求等.针对新生的网络监管措施有端正学生的上网动机、加强网络管理、开设网络心理课程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控制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选取五所大学的1183名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采用的问卷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问卷.研究发现: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大学生网络成瘾显著相关;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对心理需求网络满足有正向预测作用;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是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而非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成瘾的家庭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瘾包括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两类。目前行为成瘾者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群——网络成瘾者。网络成瘾人数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不仅侵害了青少年的健康,而且对成年人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本文对网络成瘾的定义、界定标准和目前对此行为干预的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成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成瘾的概念述评及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对策。希望对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网络成瘾行为,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日益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使不少青年大学生成为这一病理行为的受害者,特别是网络上流行的一些活动与内容,如网络游戏、网恋、虚拟性爱、浏览黄色网站等,已经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使许多青年大学生不知不觉成为网络成瘾的受害者。文章拟从网络成瘾的实质与危害、形成原因分析入手,探讨网络成瘾矫治的措施,为矫治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0.
网络成瘾行为,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日益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使不少青年大学生成为这一病理行为的受害者,特别是网络上流行的一些活动与内容,如网络游戏、网恋、虚拟性爱、浏览黄色网站等,已经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使许多青年大学生不知不觉成为网络成瘾的受害者.文章拟从网络成瘾的实质与危害、形成原因分析入手,探讨网络成瘾矫治的措施,为矫治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大学中的普遍使用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网络成瘾(LAD)现象,使得一些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既有人格、发展现状、环境等可能性因素,也有学生的网络行为等现实性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可建立教育管理和辅导干预模式,以缓解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成瘾的类型可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色情成瘾、计算机成瘾等等。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需要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认识网络成瘾对大学生自我控制行为的影响;需要个人、家长、学校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问卷研究法,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人格特征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其人格特征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与神经质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开放性、宜人性、公正性存在负相关∮与外倾性零相关。路径模型表明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中社会支持是一个“中介变量”,人格因子中的开放性对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可能是通过社会支持而产生影响的,而神经质因子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且路径系数已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调查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8项判断标准,对湖南某高校的1348名大学生进行一般问卷调查,以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成瘾率为12.02%;网络成瘾发生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文理工科及艺术体育专业差异;大一新生更容易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与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化社会里,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过度使用和不良使用互联网会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造成身心损害,危害家庭和社会.所以青少年网络成瘾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文章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对840名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和心理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网络健康教育、网络成瘾机制、诊断方法、矫治措施和防治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影响网络成瘾的上网行为、心理健康、家庭经济、学业成绩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网行为和家庭经济状况对网络成瘾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健康因素对网络成瘾产生显著的负性影响,家庭经济与上网行为显著负相关,但却对网络成瘾产生正向影响,上述发现都为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了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市37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网络偏差行为问卷、一般问题行为问卷考查了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了两者对一般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网络偏差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网络偏差行为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最多;(2)网络偏差行为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成瘾者比非成瘾者表现出更多的一般问题行为;(4)网络偏差行为在网络成瘾与一般问题行为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从济南市某中学选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402名中学生为样本,采用Shek等编制的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量表、陈淑惠等编制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查。结果:(1)1年之后,父母的心理控制、行为控制均有显著增加。(2)前测心理控制与后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前测行为控制与后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前测心理控制与后测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前测行为控制与后测女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3)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行为控制显著负向预测1年后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男生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行为控制显著负向预测女生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结论: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预测模式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通过分析造成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结合网络成瘾所导致的异常人格表现,提出电脑游戏、网络交际、网络色情、信息超载等网络使用方式,造成许多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通过分析现有的矫治措施,为更好地预防和矫治网络成瘾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网络使用率和网络成瘾率。通过对大学生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及其上网行为特征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使用者可划分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未成瘾三种状态,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三种网络成瘾状态的比例有显著差异;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活动以及对网络影响和网络成瘾的认识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