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见制度为清代用人行政制度的一大特色,是皇帝面试、调整中下层选官的主要方式。清代皇帝引见官员的履历档案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名为《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以下简称《全编》),共30册。其中,以雍正帝的批语最多,乾隆帝次之,其他皇帝的批注则很少见到,而且为期仅13年雍正朝的引见官员履历档案占《全编》一书近1/4的版面,可见雍正朝的引见官员最有研究价值。该书主编秦国经认为共收康熙、雍正两朝的文武官员履历有8773件1,据笔者统计,仅雍正朝的官员履历就有11198件(其中“履历排单”中出现的官员单独计件)。雍正朝引见文官…  相似文献   

2.
北京紫禁城皇宫内廷的乾清官,曾是明代14个皇帝和清代顺治、康熙两个皇帝的寝宫。此外,乾清官也是历朝皇帝临轩听政、召对臣工、引见庶僚、内廷典礼、接见外国使臣以及读书学习、批阅奏章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安迪  朱力 《出版参考》2006,(10):35-35
清世宗雍正是清代皇帝中最为勤政的,他自己说白天“延接廷臣,引见官弁”,夜间“观览本章,批阅奏折”。常常到二鼓三更也不知疲倦,数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4.
《湖北档案》2006,(4):F0002-F0002
该献形成于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1850年(清道光三十),共5件,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此献是清代道光皇帝临终前秘密立储(选定皇位继承人)的原始档案件。内容包括道光皇帝亲笔遗嘱,以及有关丧典仪式安排等,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由皇帝亲笔所书关于封建皇帝承袭传位的原始献。对于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皇位继承及清朝政治制度和档档案制度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物价值。  相似文献   

5.
栗维健 《历史档案》2006,(3):130-134,129
一、数据库内容介绍。宫中履历折单片数据库是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所藏宫中清代官员履历折单片档案的著录卡片建立的。这批档案包括有清代官员吏部文职、兵部武职履历引见折、履历单、履历片。清代官员履历引见折,是清政府选官部门(吏部选文职、兵部选武职)  相似文献   

6.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统治中国达二百六十多年,共经历12位皇帝,其廉政法制建设围绕着皇权的巩固而设立,定型于顺治—乾隆时期,深入研究清代廉政法制情况,对于我国法制建设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武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选拔具有武艺技能人才的重要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到了清代,武举制度已经不能有效应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及现代战争的新形势,清代的武举制度最终在清朝末期被完全废除。  相似文献   

8.
武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选拔具有武艺技能人才的重要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到了清代,武举制度已经不能有效应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及现代战争的新形势,清代的武举制度最终在清朝末期被完全废除.  相似文献   

9.
清代颁布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法令,在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清代社会保障体制的实施,得到了实际效果,在封建社会中清代的社会保障体制发展到巅峰,但在西潮冲击和社会局势变化下,清代社会保障体制开始出现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图书评论》2010,(9):55-55
作为第一部有关清代考课制度研究的专著,本书以清代政府对文武官员的定期考察制度为研究对象,对清代考课制度的源流、形成过程、执行情况诸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严谨的讨论。揭示了在皇权专制一官僚政治体制下,考课制度与皇帝、国家、官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浅论清代皇帝的朝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为确立其绝对权威,历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尊卑有序的礼制,这种制度规定即使是在日常穿着上,服饰的质地、颜色、纹样、形式无不规范着皇帝与官员及百姓的巨大区别。由于“明尊卑,严内外,辨亲疏”,皆“莫详于服”,于是便产生了冠服之制。这一制度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①的影响,每逢改朝换代之时,均要重新加以修定。清代也不例外,在衣着穿戴上也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并认真遵从,绝不许含混。清入关前的天命、天聪、、崇德年间,就开始着手制定冠服…  相似文献   

12.
李淑敏 《档案》2012,(3):23-25
清代史馆制度是官修史书的制度,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清代时皇帝可以发起编纂项目,全面干预编史过程,指定编史人员,并且形成次第御览制度.清代史馆制度成为帝王意志发挥作用的工具,统治者可以在编史过程中自由取舍材料,树立良好形象,抗衡夷夏观念,证明正统身份,配合政治形势推行教化政策.  相似文献   

13.
关于清代题本的处理程序,一般认为应先交票拟后进呈御览,再发交内阁,由内阁批本处照旨“批红”后经科抄交部执行。若皇帝认为内阁大学士所拟旨意尚需要斟酌考虑,则随手将题本折一角,即为“折本”,俟皇帝御门听政时,各衙门奏事毕,大学士将折本逐件请旨,大学士承旨后,另缮票签,经皇帝核定后批红。关于清代奏折制度的产生的研究也大多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之上,即认为题本先经内阁票拟,不利于皇帝专权,因此清代皇帝才创立了奏折制度,绕过内阁,从而加强专制。这种说法相沿已久,然而笔者在阅读《康熙起居注》的过程中却发现康熙朝的题本处理与上述…  相似文献   

14.
马镛 《历史档案》2015,(2):78-86
封赠是皇帝给予官员的荣典。本文探索清代封赠制度的变化,主要包括覃恩封赠和捐封典制度的发展过程和具体实施,说明捐封在清代封赠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捐封的封阶或官职官衔可能存在虚的成分,在使用相关史料时需要加以仔细考辨。  相似文献   

15.
正历代封建帝王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是国家机密,宫廷之外的人无从了解。清代内务府详尽地记录了皇帝的起居饮食,形成了近两亿字的膳事实录——《御茶膳房》档案,这是研究清代宫廷膳食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而在清代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留下这方面的档案。从《御茶膳房》档案的窗口,或许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了解真实的清宫膳食制度和膳食演变,了解不同皇帝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  相似文献   

16.
杨婕 《兰台世界》2015,(9):56-57
冠服制度于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冠服制度的出现是伴随着等级制度而来的,象征着封建社会权利等级。自其出现以来,历朝历代都对其十分重视,明朝亦不例外。本文主要对明代时期皇帝冕服的特点及冠服制度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7.
正八旗及各部院衙门轮班值日,是清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每年正月"开印"之后,各衙门按照钦定的次序,每天"一旗一部"轮流当值,还有"带领引见""站班"等差事。这一制度始于雍正四年(1726年),乾、嘉、道、咸等朝均奉为"定制"。对此,清代制度史论著中有零星提及,但鲜有专文考察,仅宗俊贞在1914年撰有《辛丑以来各衙门值日考》一文。(1)本文即以此文为蓝本,对清末10年部院衙门值日制度之演变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8.
冬烘刚 《历史档案》2018,(3):122-126
八旗及各部院衙门轮班值日,是清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每年正月“开印”之后,各衙门按照钦定的次序,每天“一旗一部”轮流当值,还有“带领引见”“站班”等差事。这一制度始于雍正四年(1726年),乾、嘉、道、咸等朝均奉为“定制”。对此,清代制度史论著中有零星提及,但鲜有专文考察,仅宗俊贞在1914年撰有《辛丑以来各衙门值日考》一文。①本文即以此文为蓝本,对清末10年部院衙门值日制度之演变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9.
张艳云 《青年记者》2009,(24):98-99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处于由传统向近代过渡的关键阶段。报业在清代前、后期有截然变化,本文所指清前中期是清朝建立至鸦片战争爆发前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传播活动还属于前报纸时代的古代新闻传播活动。清代报业沿袭明代制度,继续在全国范围发行邸报。  相似文献   

20.
庶吉士制度作为封建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的产物,在有明一代经由洪武皇帝朱元璋创立并初步推行,清承明制。本文在系统梳理清代翻译庶吉士制度的选拔、培养、任用基础上,对翻译庶吉士制度的功能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