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调查发现,上网的大学生中,只有大约30%的人是为了搜索资料,下载与增长知识有关的内容;70%的人上网,是在玩游戏,有的在聊天室消磨时间,其中46%的人曾浏览过色情网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有的学生因通宵上网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考试不及格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因为“网恋”而退学。甚至误入歧途;有的以网络交流代替正常的人际交往,造成心理扭曲,与社会格格不入等等。  相似文献   

2.
退学大学生八成栽网上据了解,因“玩网丧志”而被撵出校门的大学生陡然增多。近日召开的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暨网络工作研究会传出消息,在高校退学、试读大军中,有近80%的学生是因为过度迷恋电脑娱乐、网上聊天所致。据有关调查,在上网的大学生中,只有大约15%的人是上网学习,其余85%的人上网不但与学习毫无关系,还经常涉足不健康网站。某重点大学的一位高材生,入学成绩全系第一,进校不久后疯狂迷上有黄色内容的游戏,整夜泡在校外的网吧。到了大三,他已无力通过考试,最后不得不离校。  相似文献   

3.
廖传景  范红英 《中国德育》2005,(10):16-18,33
大学生历来是网络大军的主要力量,据中国互联网研究中心2004年6月统计资料显示,大学生上网人数占到了网络用户的21%;2003年在苏州大学413名大学生中进行的的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90.2%的是网民……许多研究证实,当前大学生上网总体状况良好,上网安全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4.
<正>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手机上网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还伴随着危害,为了促进大学生手机上网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以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及附近大学城的高校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进行探析。一、大学生手机上网现状调查显示,超过98%的人使用手机上网,并且超过85%的人经常使用手机上网。大学生手机上网渐成习惯,超过九成的大学生每天都会手机上网,并且超过八成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分别考察大学生人格因素与网络行为偏好和网络依赖状况之间的关系,探索了人格因素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的影响。研究使用自编网络使用量表、中文网路成瘾量表、网络成瘾量表(Young)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对433位在校大学生(男生235人,女生198人)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上网内容偏好与性别、上网时间、人格因素中的精神质和内外倾向性都有显著相关;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与平均上网时间有显著中等正相关,与情绪稳定性有显著中等正相关,与精神质有显著微弱正相关;网络依赖与放松休闲行为与追求刺激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作为新生事物的敏感体,上网成了流行时尚。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到2000年6月30日止,中国上网人数达到1690万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6%,可见,大学生是上网人群的主体阶层。技术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网络开拓了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同时,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自由性,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很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1994年正式开通了与Internet的专线连接以来,网络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上网同样也成为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有的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在他们身上也引发诸多道德问题,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大大凸现,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对高校传统德育内容和方式提出严峻挑战。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网络道德是人、信息、道德三位一体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为现代人开辟出全新的道德生态空间,而且日益渗入社会公共领域与人们的日常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较大。使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调查问卷对昆明地区617名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非常普遍,对待网络的态度较积极,能积极使用网络服务项目;上网原因主要为朋友怂恿、无聊和好奇;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学生上网次数、时间和进行网络游戏有差异。应根据大学生网络使用特点,利用其积极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干预,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  相似文献   

9.
“网络对孩子的吸引,难道就只能是游戏吗?除了游戏,网络应该给孩子些什么?”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刘艳琼提起的话题。据本人对我校七、八、九年级上网学生的问卷调查,约有86%的人上网玩游戏,5%的人上网聊天,4%的人上网关注影视偶像动态或其它娱乐,5%的人上网查找学习资料。由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不成熟,意志力较差,对各类诱惑缺乏免疫力、生活阅历肤浅、缺乏美丑善恶的判断力等特征,因此,青少年上网的时候,很容易沉溺其中,不少学生留恋于网吧,冲浪于网络,迷恋于游戏,浪迹于聊天,倾情于QQ,有的学生因此而荒废了学业,荒芜了生活,由此引发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最”网站     
《海外英语》2013,(1):32-32,64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近1/10的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浏览网站。这项通过对上网习惯的调查显示,占比例最多的是上网看各类新闻的人,占34%;17%的人主要看体育新闻,14%专注于网络购物。经常上网的你,有自己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网站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理市高校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大理市某高校在校的一至四年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该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5%,年龄、性别、上网目的、与同学的关系、初次上网年龄段和每次上网持续时间在正常组和成瘾组网络成瘾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上网持续时间、初次上网年龄段和参加课外活动情况是个体网络成瘾发生的危险因素,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是网络成瘾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在校大学生中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网名与文学     
21世纪,随着网络在中国大陆的普及,网民的速度激增。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午上半年,中国上网人数高达4.04亿人。网民们写小说,发博客,购物,上网聊天等。在这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有的人会以真实的身份出现,然而更多的人出于隐私或个性张扬的需要,选择给自己起一个新的网络名称来代替现实中的自己。这砦网名有的直白;有的含蓄;有的高雅;有的低俗。形式多样,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给人起名的原则。本文试图通过对网名的形式特点的剖析,来揭示其与文学形式的关系,希望给读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13.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走进网络社会是不可避免的选择。根据有关调查,大学生占中国网络用户的比例为21%,已成为上网用户中最大的一个群体。而近几年大学生中上网心理问题的出现,也成为了高校乃至社会所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在分析大学生上网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胡国栋 《班主任》2001,(8):18-19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新事物,"忽如一夜春风来",世界由此变得更精彩.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形形色色的网吧,构成了街头一景,而泡网吧的中坚分子自然是以追赶潮流为时尚的中学生.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学生上网人数已占网民总数的21%,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调查表明,60.7%的学生上网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4.3%的人发E-mail,还有18.6%的人下载软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无非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有的学生沉迷于网吧,通宵不归,耽误学习;有的学生在网上交结异性,谈情说爱;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受骗于"网狼".  相似文献   

15.
我国网民总数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同时网络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是上网最多的群体。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发生率、成瘾者的类型、内在特质与外在因素等,指出了上网成瘾对大学生身心造成的伤害以及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鸿 《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51-53,63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对294名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信息查询、电子邮箱、多媒体娱乐等,主要的上网动机是获取信息、娱乐和学习;有2%的大学生有严重的网络成瘾症状,31.3%的大学生有轻微成瘾症状;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有显著相关,上网时间过长及较多使用网上聊天I、CQ、网络游戏和多媒体娱乐的人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症状。  相似文献   

17.
一、建立教育主题网站,开展网络会议室的必要性1.大学生成为网络时代的主力军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中经常上网的人数达80%以上,而这些人中只有15%的人上网是为学习,其它50%的人是上网聊天,15%的人则是上网玩游戏。在全国的2650多万网民中,大学生是其中最活跃的群体。然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给社会和大学生带来方便高效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冲击。不少自觉性不强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无节制地上网占去了他们相当多的学习时间,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另外,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学生留连于粗俗的黄色网站,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文化氛围有较多理想主义的色彩,同时,与社会上的生存竞争压力相比,校园环境比较轻松,不需要做太多的现实考虑。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还没有步入社会,也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资讯的时代。杂志、书籍、报纸、电影、影视、网络,对于爱情,婚姻,性的传播已不是同日而语了。关于两性情感问题。这是近年来大学生心理最容易走向误区的一个方面。进入大学的青年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特别是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两性情感十分敏感,特别对未知的事物总是神秘的,充满了诱惑力。尤其是对于没有恋爱经历的人来讲,恋爱可能具有刺激物的相对特异性,青春期的好奇心导致他们去探究,去尝试。一时间,在大学校园内恋爱之风甚是普遍。对待爱情,有的活泼,有的平常,有的幼稚,有的成熟,也有的脱离现实,有的太盲目,有的太极端。在一项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中,有38%的大学生认为同时与多名异性建立恋爱关系“只要合法,对方可以接受,不应受到干涉”,还有9.5%的大学生认为这“很正常,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上网聊天与游戏基本上成为目前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主旋律 ,一些大学生迷恋网吧导致了网络性心理障碍 ,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调适大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是全社会和大学生自己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品读     
<正>遇到好文章,我一般都读上三四遍,一读内容,二读结构,三读气度。——教师阅读应该从何读起?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认为,教师可以先读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报纸、期刊,了解同行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买书时,要注意出版社和作者;少上网,沉迷于上网会在不经意中流失读书时间。华应龙说道:"有的人读书能读出很多东西,有的人却收获很少,其间的差距,主要在阅读的厚度上。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