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段时间评优质课在一所学校听课,其中有两节课用的是同一个班的学生(正好讲的是上下两节课的内容)。上第一节的时候。上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全班同学都踊跃举手。其中.坐在左边墙角的一个女生也怯生生的慢慢地举起了小手,老师提了中间的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了两位老师执教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两节课教学目标相同,但两节课的实验报告单却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甲老师先让学生拿出学具袋,每次从里面任意取出三个小棒,然后让学生每两人一组合作,一个围一个记录,把能围成三角形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写在记录单上,最后让学生分析、交流。实验报告单如下:  相似文献   

3.
最近听了两位老师执教“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两节课教学目标相同,但两节课的实验报告单却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甲老师先让学生拿出学具袋,每次从里面任意取出三个小棒,然后让学生每两人一组合作,一个围一个记录,把能围成三角形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写在记录单上,最后让学生分析、交流。实验报告单如下:  相似文献   

4.
笔者最近听了两节课。一节是二年级识字课。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12个生字。随着上课铃响,老师走上了讲台,拿出一张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读拼音、读字词。读过3遍之后,老师要学生从第一组开始,一个接一个,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读。每次学生读完,教师都笑容可掬:“读得真好!”。为表示赞赏,老师还不时引着学生鼓掌。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次,我们学校为了检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别听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四门学科各两节课.过了两天,请了作课教师、听课教师和几名上课班级的学生代表,对老师所上的课进行集中评议.可是在议到两节语文课时,学生们普遍想不起这两节课老师范都讲了些什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老师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精心设计、刻意准备的两节课,两天后,学生们竟没有一点记忆呢?笔者觉得造成这样尴尬的结果,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小语课堂教学目标过多、过全、过虚,教学过程过细、过碎、过淡.面面俱到的结果是一面不到,贪多求全的结果是一无所获.所以,大多善教者都主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一课一得.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徐州市教研室组织了全市高三数学复习教研会,在这期间我听了两节课.从这两节课可以看出作为实际教学展示的两位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学语言的表示以及课堂中各种细节处理非常到位.反映了两位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扎实,其中吴老师的一节课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相似文献   

7.
班上五十多名学生,老师要想每天都能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是不太容易的,为了保持师生心与心的沟通,从一年级起,我就让每个同学准备一本日记本(小红花本),如果有什么悄悄话,就可以写给老师看。那是一个星期三的下午,两节课  相似文献   

8.
北师大版教材在三年级安排了一个“搭一搭”的数学实践活动,意在通过“搭小正方体”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大部分老师觉得这个内容相对简单,习惯以各种练习题代替学生的操作和体验。笔者曾经在一个研讨会上,看到同课异构的两节“搭一搭”.这两节课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其中一节课复习导入的题目恰巧是另一节课新授的主要例题。看来,每一位老师对教材、  相似文献   

9.
龚华 《四川教育》2008,(10):24-24
刘红梅老师是本学期刚调入我校的一名音乐老师。音乐课程一周只有两节课,她与学生的真正接触只有两节课,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并且是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上好这节课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担忧,我们一行走进了教室。上课铃响丁,昕着课。很快地,我忘记了担忧,和学生一起享受着课堂上乡村音乐带来的美感,一起度过了一段轻松、自由、快乐的时光。  相似文献   

10.
肖汉斌 《湖南教育》2013,(10):59-59
最近听了两节课,第一节是英语。老师至少用了5分钟,逐字逐句地教一个学生完整读出对话。期间,其他同学开始躁动,小声嘀咕:“教了这么久都不会,真笨。”听课的老师也惊讶看着,低声议论:“为一个学生浪费了这么长时间,要是我十个学生的对话都练习完了,这样的效率怎么跟得上进度?”果真,因为这个小插曲,下课时老师预设的内容还差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11.
杨屹和张凤兰两位教师这两节课的教学,的确折射出阅读教学的本质之所在。 目标简明: 两节课教学目标简明。如在品文悟情方面,杨老师将重点定在引领学生感悟黄山奇石的“美”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而张老师则是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使学生在领略张家界迷人景色、  相似文献   

12.
钱理群教授曾经回忆过他学生生涯中终生难忘的两节课:一节是西南联大刘文典老师的课,八月十五.教师在月光下为学生讲《月赋》.草地上学生围坐一圈,教师端坐其中.当头一轮皓月.俨如《世说新语》里的魏晋人物,多么美妙!还有就是川大教授蒙文通的考试课,  相似文献   

13.
每年来点新花样听说一位中学校长在一个班随堂听语文课,听到第二节课时,便哈欠连天,坐不住板凳了。因为上课的老师不仅声音较弱,而且两节课都是同样的教法。你看,校长只听了两节课,就“昏昏欲睡”,而学生天天都这样听课,你能让他喜欢吗?现在的中小学教师一般都是跟班上,一个学科的老师一上就是好几年。在这种情况下,课任老师如果总是年年岁岁花相似”,怎么能给“观花人”带来新感觉、新收获?而一个好教师总是注意常教常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单元,甚至每节课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具的使用,师生活动、生生活动的组织,作业布…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学现状到了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内心充满紧迫感,恨不得上每一堂课,做每一次作业其效用都能落实到应试上。那么,如何进行语文议论文教学使其作用于应试呢?固然,老师可以像教数学公式一般教授议论文写作技巧的,例如两节课教开篇,两节课教结尾,两节课教结构,两节课教用事例来说理,等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论两个问题:高三时间宝贵,选择什么材料可以最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何运用材料,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他的一次讲座中提到两个课例,都是关于古诗《江雪》的教学。两节课的结构差不多,都是采取“问题式”教学,先通读全诗,疏通诗句的意思,再让学生提问题,然后通过问题的解决带动师生的阅读实践。两节课上,学生都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天那么冷,雪那么大,这老翁为什么要出来钓鱼?”请看两位老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小学数学名师华应龙老师的两节课。这两节课设计巧妙、视野开阔,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居高临下把握数学”的理念,尤其在“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华老师进退自如的教学艺术令人赞叹不已。一、欲擒故纵,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课始,华老师在黑板上贴出计算器图片,让学生自问:“我会用计算器吗?”学生兴奋地回答“:会!”这时,华老师故作惊讶状:“你们都会了,用不着我教了?来看看这几道题,你们会用计算器做吗?”接着出示了三道计算题。设计这三道计算题,华老师可谓煞费苦心。第一题是57734+7698,用计算器即可直接…  相似文献   

17.
最近山东巨野县的数学老师到我们学校听课,学校安排了2节课,听完课后,两节课给人留下了一个共性的思考——关注学生了吗?新的课程改革已经推开了接近十年的时间,我们老师的观念怎样?我们的教学有着怎样的学生观?这些问题不断拷问着自己.身边的各种现象充斥着我们的耳目,作为一个善思的人总会有自己的一管之见.现以其中的一节课人教版教材7年级下册《§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  相似文献   

18.
一、老师的怀疑与感叹 儿子刚上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在习作课上出了一道“第一次————”的半命题作文让学生做。短短的两节课,除去老师的作文指导时间,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儿子一气呵成写了三页多纸。下课交作文时,老师左看右瞧产生疑问:“别的孩子写的都是‘豆腐干’.他怎么出现三个多页?是不是抄的?仿的?”  相似文献   

19.
钱晔 《考试周刊》2014,(89):45-46
<正>语文教师在上作文课的时候总会留意到:部分同学一听到这节课是作文课,立即眉头紧锁、苦不堪言。等到老师布置好作文题目后,那些同学又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可等两节课结束时才发现部分学生竟连一个字也没挤出来,哎,怎一个惨字了得。虽然明知道学生痛苦,可语文老师清醒地意识到不能让学生不写不练作文,因为中考中作文高达60分,占中考语文试  相似文献   

20.
正这学期我听过两节课,教材是一模一样的,可是却上出了天差地别的效果。听过这两节课,我才发现导致课堂上学生发言不精彩,没有自己想法的问题所在——教师对文本浅尝辄止,教学过程平淡无味。这两位老师上课的内容同样是高年级教材中的一篇《黄果树瀑布》,教学目标也同样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响、气势大。第一位老师的教学过程比较常规,先让孩子通过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完后,老师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