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05月09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不妨给“概念公开课”留有一席之地》。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概念车”向人们展示了汽车设计人员新颖、独特、超前的构思,是代表着汽车未来发展方向的车型。这种车一般不批量生产,但能给人以启迪。汽车界有一个重要的共识——实用性不是“概念车”的主要功能。展示科技实力和先进设计理念才是它的主要功能。有趣的是,从来没有人说“概念车”耗时费力、华而不实,或者作秀。  相似文献   

2.
夏昆 《师道》2003,(9):11-11
第二天要上观摩课,某教师便事先布置小朋友要回答的问题。要求当老师问“小朋友都吃过哪些水果”时。甲回答“苹果”。乙回答“香蕉”……观摩课上,小朋友们非常  相似文献   

3.
陈萍 《南昌教育》2005,(B09):9-10
今天是教学开放日,学生、家长、同行,挤满了整个多媒体教室。因为是公开课的形式,所以课前自己做了充分准备。制作课件、查阅资料、钻研教材,把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好,唯恐有任何疏忽。可实际上学生的表现你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备”好的,一堂课下来,处处充满感动。  相似文献   

4.
近日读到一篇关于“概念公开课”的文章,作者由“概念车”想到了“概念公开课”,认为应该给“华而不实”的公开课留一席之地,因为“概念公开课”它可以“展示任课教师或教育科研团队新颖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模式、超前的教学理念”。笔者感佩作者的前卫思想,但不敢苟同其观点。  相似文献   

5.
近日读到一篇关于“概念公开课”的文章:作者由“概念车”想到了“概念公开课”,认为应该给“华而不实”的公开课留一席之地,因为“概念公开课”可以“展示任课教师或教育科研团队新颖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模式、超前的教学理念”。笔者感佩作者的前卫思想。但不敢苟同其观点,兹冒昧写了如下乱语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6.
近日读到一篇关于“概念公开课”的文章:作者由“概念车”想到了“概念公开课”,认为应该给“华而不实”的公开课留一席之地,因为“概念公开课”它可以“展示任课教师或教育科研团队新颖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模式、超前的教学理念”。笔者感佩作者的前卫思想,但不敢苟同其观点。兹冒昧写了如下乱语与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到一篇关于“概念公开课”的文章:作者由“概念车”想到了“概念公开课”,认为应该给“华而不实”的公开课留一席之地,因为“概念公开课”可以“展示任课教师或教育科研团队新颖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模式、超前的教学理念”。笔者感佩作者的前卫思想。但不敢苟同其观点,兹冒昧写了如下乱语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8.
黄川 《广东教育》2004,(1):48-48
我曾听了一节三年级的校级公开课,其类型是口语交际课——《对别人的劝阻》。上课一开始,执教的高年级教师从创设情景入手,指定四名学生上台表演。其情节大概是:一个学生一边做作业,一边玩弄圆珠笔,而且东张西望,影响另外三个同学做作业。教师围绕这一情景展开提问、讨论、仿说、评价。课上了一半,突然有一个高个子男孩提着书包匆匆忙忙地离开教室。正当我感到莫名其妙时,听到老师在说:“为了感谢这位大哥哥的帮忙,请大家鼓掌!”哦,原来刚才两次扮演“反面人物”的那男孩,是教师从她执教的高年级的班中临时抽调过来的,现在完成了任务要回去…  相似文献   

9.
傅开国 《福建教育》2006,(11A):27-28
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向广大教师开放的课堂教学,与日常的常态课堂教学相对。相较而言,公开课具有示范性与探究性两大显著特征。它不仅要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还要让众多的听课教师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明白怎样才能科学、高效地达到上述理想境界,因而具有示范性。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于课堂教学,把先进的课程改革理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是既需经验又超越经验,既需继承又饱含创意的实践活动。实践必然伴随反思,在总结成败得失中重建。这个由稚嫩走向成熟,由缺失走向完美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视频公开课的现状及其建设的必要性,结合网络技术与网路教学研究的发展提出基于i理念的思想,并阐述了其内涵,使i理念贯穿了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全过程。分析了视频公开课制作系统的可选设计方案,基于i理念最终确定视频公开课制作系统的设计,予以实施并投入使用。基于i理念设计了视频公开课制作的整个流程,并对流程的每个环节作了规范和要求。以我校第一批通过的两门视频公开课为例,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对视频公开课的发展作了一定的推断。  相似文献   

11.
近日读到一篇关于"概念公开课"的文章,作者由"概念车"想到了"概念公开课",认为应该给"华而不实"的公开课留一席之地,因为"概念公开课"它可以"展示任课教师或教育科研团队新颖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模式、超前的教学理念"。笔者感佩作者的前卫思想,但不敢  相似文献   

12.
苏慧 《中学文科》2007,(7):37-38
一、公开课《雨霖铃》教学设计 (一)读中感悟 展示配有音乐、词文的画面,先请2个学生分别朗读,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范读,共同感受这首词的魅力后,再认真欣赏节选的“离别”动漫画面,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上下片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教育》2004,(6):96-96
《21世纪教育》创刊以来,始终用一种大教育的视野来分析中国教育的得失,探讨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它以敢于直面中国教育的现实,勇于探求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为鲜明特点,全力打造中国最厚重的教育期刊。  相似文献   

14.
也许心中一直装有“要当名好教师”的信念,或者是天生就喜欢孩子们的缘故吧。自从我一“沾”上教师这个职业,就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着好的教学方法。最直接的.还是从别人的公开课中学到经验。  相似文献   

15.
王钰岚 《文教资料》2014,(22):150-151
《现代职业人》开设已有三年,它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的喜爱,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采用因材施教、以身作则、博闻广识三个方法,希望把每一堂课都建设成公开课,将《现代职业人》建设成一门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6.
作为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公开课诠释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传播着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艺术,同时也让一大批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言精练的特点决定了要多读,读得准,读得有韵味,进而熟读成诵。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朗读未免太单调乏味,如果每次朗读都带着不同的目的,会使朗读的水平不断地提高:第一次朗读为正音,把章的字音读准确;第二次朗读,整合古的现代意思,读懂,读明白;第三次朗读,依据语言的节奏,读出抑扬顿挫来:第四次朗读,依据对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读出感情色彩;第五次朗读,要整合,字正腔圆、感情饱满、韵味十足;最后把课背诵下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小议公开课     
薛燕芬 《学子》2014,(4):83-83
正作为教师,"公开课"这个词语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老师,从教也已经十几年了,和同事们一起听了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不计其数,然而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公开课后,"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公开课似乎永远只是课堂教学的乌托邦,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范本。公开课的目的是让我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西方掀起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很快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革命。这场革命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和研究范式的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育文摘周报》(2007年6月13日)发表了《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全国开始推广》一文;《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7日)又发表了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带来啥》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孟万金教授认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在一切从“积极”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为帮助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系统地了解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日前,本刊专程采访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始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孟万金教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