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颖菁 《新闻前哨》2023,(15):10-12
国际中文教育是新型交叉学科,可以和新闻传播学交叉融合。国际中文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教材资源的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命题、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提升是融合的基础。交叉的领域有语言技能课程、通识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中文+职业教育”课程。交叉融合的原则为规范性、针对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2.
修辞学和叙事学具有内在的关联结构和通约逻辑。有别于经典叙事所擅长的语言修辞模式,数字叙事客观上呼唤“数字修辞”这一全新的修辞理念。所谓数字修辞,意为面向数字文本的一种修辞观念、形式与实践。融合新闻叙事的数字修辞原理,可以从修辞本质、修辞语法、修辞情景和修辞效果这四个维度加以综合分析。在修辞本质方面,融合新闻超越了传统的修辞劝服模式,越来越多地转向界面引导,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义生成方式——引导式生成,即在用户的参与中实现某种“共享”的意义生产。在修辞语法方面,融合新闻通过语义规则维度的程序设定、文本结构维度的时空操控、意义路径维度的情节决策,重构了一种基于互动的叙事语法。在修辞情景方面,融合新闻的情景修辞主要体现为对故事情景的创设,对新闻现场的模拟,以及对混合情景的再造,从而在情景维度上重构了文本语义感知的元语言系统。在修辞效果方面,融合新闻沿着文本故事和体验场景两个维度,拓展了新闻叙事的情感向度,构建了一种基于情感认同的现实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传播生态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国内部分学者提出了创建认知传播学的学科设想,并且从理论溯源、学理建构、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了论证.不过在笔者看来,提出新的学科构想固然符合当下学术界学科融合的大趋势,但是就认知传播学的学科构想和论证而言,却存在诸多学理上的漏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缺乏基本概念支撑,学科属性定位与研究对象不明确,学科缺乏独立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陈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2000年至今发表在学术期刊、学报的修辞与传播结合的研究论文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修辞学与传播学结合方面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5.
口语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话语为核心,研究人们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相互沟通的学科。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的当下中国,口语传播学有着很强的理论价值与社会应用价值。文章在梳理口语传播学在美国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我国建构口语传播学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甄锐  袁璐 《青年记者》2022,(19):44-46
5G时代万物皆媒,在“新基建”这一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上,高新技术带给媒体融合更多的可能性。本研究根据心理学的需求层次理论,同时借鉴埃里克·阿姆奎斯特等人提出的产品价值要素金字塔框架,基于“技术内部思考者”的视角分析技术驱动媒体融合所具有的功能价值、情感价值、便利价值、社会价值这四个价值要素,同时反观技术渗透媒体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7.
受众研究历来为修辞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所重视,近年来其研究越来越表现出多维融合发展的趋势。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回顾了国内外受众研究在修辞学和传播学视角下的发展历程,可以认识到国内在受众研究理论本土化和采用分层研究、民族志研究等方法的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8.
李竹芳 《东南传播》2013,(12):39-41
社区是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在满足居民需要,繁荣文化生活及维护社会和谐等层面起着守卫者、搭建舞台者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用传播学的眼光看待县城社区,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观察法,立足于修辞学的视角,探讨公众传播在县城社区中的具体体现,分析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最终提出解决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A Rhetoric of Motives,Kenneth Burk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The War of Words,Kenneth Burke,edited by Anthony Burke,Kyle Jensen,and Jack Selz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8自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以来,肯尼思·伯克的《动机修辞学》再次以哲学方式来审视和建构修辞学。这部名作是文学界学者必读的经典。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学科分化与整合的一般原则,商务传播学既是传播学理论在商务领域的具体应用与发展,也是集成商科相关课程规避内容重复的创新之举和有益尝试。分化在于深入深化,整合意为全面宏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媒体的功能逐渐强大.人们不仅可以利用手机作为一种通信工具,还可以用它来上网、读报、看电视等等.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很好地将手机与互联网的优势合二为一.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手机与互联网融合的必然性和融合后所产生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2.
李华君 《新闻战线》2020,(14):48-51
"全媒体"的"全"不再仅仅是媒体使用种类的"全",而更加强调当前人类信息交互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等特性。全媒体人才需要具有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了解互联网全息传播的规律;能够一专多能,与不同分工的团队成员默契配合;了解不同媒体的渠道运营,促进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如此才能满足全媒体实践之所需,真正发挥出全媒体传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用户画像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文章简述了国内用户画像研究现状,探讨了认知视角是切实履行“用户中心、用户至上”服务理念的切入点,并尝试从捕捉和应用学科用户认知发展规律、重视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的认知差异、在认知视角下建立动态用户画像三个方面探讨认知视角下的学科用户画像构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进步对我国社会多个行业和领域,特别是媒体传播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信息科技的视角下,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信息科技视角下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见,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媒体融合的发展,提高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图情学界就核心理论、方法和技术,与图情学科的定位与布局,掀起了新一轮的热议,分析学科发展和科学演变可以帮助我们厘清学科属性、明确学科定位、认识学科基础。本文从科学学角度提出了学科融合取向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形成和演变机制,利用其分析了国际图情研究的科学演变过程与状态。学科发展普遍存在分化与融合的过程,知识状态和驱动力的平衡产生了学科专业化、重构与改造、分化、融合的发展状态;图情学科研究在不同发展状态下表现出了理论、方法的多元化,坚持了图情学科是社会科学属性并服务于社会的定位,学科建设呈系统性、整体性思维的模式;在服务和应用中,图情学科始终不变的应该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动力,善用“从融合中来、到融合中去”的理论构想和方法设计面对多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摇滚乐历来都是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亚文化形态。在传播学视角下,摇滚乐的迅速传播不仅印证了传播学的某些理论范式,也拓展了传播学的理论外延。本文探讨了摇滚乐的传播模式和其与传播理论之间的联系以及摇滚乐的传播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手机报是纸质媒体“嫁接”手机载体,电子化传播新闻信息的新媒介,是传统报纸与新型电信增值业务相结合的产物,它由报纸、移动通讯商、网络运营商联手开通信息传播渠道,用户可以灵活地在手机上浏览新闻。  相似文献   

18.
吴飞 《新闻记者》2015,(3):75-79
从电视进入家庭之后,它便成为人们客厅或卧室最常见的摆设,而我们无论是做家务,还是休闲,看电视已成为我们的惯习。但电视是什么?它为何成为我们家庭的一员?它对我们施加了何种魔法,让我们对它保持长久的兴趣?从儿时,它便伴随着我们成长,至老亦相随,我们从中获得了何种益处?又或者受到哪些伤害而不自知?如果没有电视又将如何?是谁生产这些电视节目的?他们为什么又是如何生产的?……除  相似文献   

19.
张畅 《新闻与写作》2020,(3):113-113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是针对传播学理论进行研究的书籍,该书主要内容包括传播的类型、传播模式、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材料和内容、受众、传播效果、传播的应用、媒介法规与伦理、传播学主要流派以及传播学研究方法该书筛选并收录了新出现的关键概念;力图在解释中尽可能涵盖相关概念的不同维度,同时兼顾释义的简约性,保持辞书的风格;加强互文参阅的“网络性”,帮助读者构建传播学的总体框架,并将“附录”中的书目进行了分类,使得读者可以以本书为原点延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当中。  相似文献   

20.
传播学是指对人类一切行为进行传播并研究其传播过程、事物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科学,公益广告作为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和社会风气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某种媒介将一些非盈利性的广告传播出去,依靠广告内容创意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来吸引广大群众的注意力。本文通过对公益广告媒介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探究了传播学视角下公益广告媒介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