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雯王亚玲 《视听》2018,(11):162-163
国家形象是一国生存与发展的软实力,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作用,中国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被西方国家误读。如何扭转局势?用世界的语言讲好中国的故事显得日益重要。本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将《中国日报》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样本,选取其中的新闻报道展开文本分析及话语解读,分别从新闻报道的技术层面和形象塑造的内容层面展开,探讨中国对外传播过程中的策略。研究发现:媒介的对外传播始终强调互利共赢,注重表现中国风格、呈现大国形象、传递大国思想。  相似文献   

2.
向心怡  伍洋 《今传媒》2023,(3):102-105
桂剧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广西的文化符号,它“走出去”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桂剧自身的传承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为理论框架,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四个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桂剧对外传播的现状,指出当前桂剧面临着由于对外传播主体较单一、传播内容较单调、传播渠道较狭窄、传播受众较局限而导致传播效果欠佳的困境,提出要促使传播主体元多化、创新戏剧内容和表达形态、构建国际化和多路径传播渠道、保证恰当有效的翻译,旨在增强桂剧对外传播的效果,为研究桂剧“走出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茶文化的传播出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加强对外茶文化传播中,茶文化的传播目前存在着相关领域人才缺失、品牌意识不足、对外传播意识有限等相关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开展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新渠道,我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但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文化适应与话语对接、民间自发译介与类型集中、战略性系统整合缺失等问题.目前,我国网络文学的海外输出已走在了世界前列,需要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思考如何把握趋势、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城市对外形象塑造和传播过程中,"一带一路"战略所提出的要求对其多维度和多层次拓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一带一路"战略对城市对外形象重要内涵和城市形象美誉度提升的指导性作用,也需要借助文化传播和城市对外形象的融合来进行体现,如此势必需要不断强化两者融合的力度和强度,以辅助城市对外形象的传播尽快进入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7.
本论文运用议程设置理论,采用了内容分析法、抽样调查法,从报道的数据分析、报道的情感倾向、报道的内容主题、报道的形式等方面论证《中国日报》作为主流外宣媒体,对于"一带一路"的报道,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一带一路"。但是,通过分析发现,《中国日报》对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也存在过于强调经济层面忽略政治和军事层面的报道;报道过程中讲故事的能力有待提高,这也是《中国日报》在后续的报道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  相似文献   

8.
9.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备受各界关注,中央政府明确表示,“一带一路”列车已预留了座位给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并希望港澳快点上车;中国澳门基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优势,可以在中国和葡语国家之间担当桥梁角色,如果能有效发挥,中国澳门将从“一带一路”中分享到很大的经济、文化及教育成果。那么,中国澳门如何在这个倡议中把握机遇?这也关系着澳门特区政府有效的对外传播策略,让葡语国家通过中国澳门了解更多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如何讲好中国澳门故事,认识中国澳门、认识中国,从而提升国家及中国澳门的形象。故此,本文主要浅谈境外媒体及港澳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度,以及中国澳门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对外传播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隽然 《东南传播》2015,(12):57-60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更是中国向世界履行"负责任大国"义务的全球战略,为中国和非洲大陆的共同发展打开了新的机遇之门,给中国和非洲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也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了给"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打破西方媒体给非洲民众灌输的"中国新殖民主义论",中国必须提升在非洲的传播力,在传播理念上要尽量和西方国家进行区隔,淡化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着眼经济和民生发展,要遵循"中国方式"的传播理念来传播中国和非洲,要用发展的眼光报道"真实的中国"和"发展的非洲"。本文旨在探讨在"一带一路"这一全球战略下,中国该如何提升对中非文化差异的重视,吸取过往传播经验教训和西方成功的传播策略,为新时期中国在非洲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及构建有利于中非共同发展的话语体系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共创繁荣》公益广告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之际播出,意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文以《一带一路共创繁荣》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从整合传播营销和跨文化传播两个维度对该公益广告的内容创作及传播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公益广告的创作和传播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新形势发展基础上所提出的促进周边合作的部署,是为了实现中国梦战略的重要构想。因此,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与研究,借助多种手段来提高"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力与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对外传播效果的优化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耀民 《新闻知识》2023,(8):50-53+95
在国际社会中,文化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自主表达声音、立场、主张,并通过话语传播使自己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文化主张为他国所理解、接受、认同,进而影响舆论走向及世界文化发展的集权利、权力、能力的统一体。文化话语权与传播能力息息相关。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话语权有所提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强化整体战略布局、搭建多元立体话语网络,主动实施“议题设置”、积极回应国际关切,创新话语传播内容、多维设计传播形式,加强国别研究,推动“一国一策”精准传播不失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于波 《东南传播》2016,(10):54-56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有利于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繁荣,促进不同文化与文明的交流互鉴,也为深化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契机。面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新形势,中国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尤其是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建立更加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设置("硬件")和文化自觉("软件")两方面入手,同时贯彻"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培养方针,为"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从理念变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正惠及全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在"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过程中,中国媒体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正是肩负这一时代使命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周边合作的全新部署,也是全球化时代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构想。本文梳理了相关国家官方、学界及媒体等主体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反响,并指出应有针对性地探索对外传播重点,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影响力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转文化传播的逻辑后,探讨综艺节目出海转文化传播的可能性,并提出未来综艺节目可通过打造多元主体、传播内容在地化、搭建优质传播平台等方式来实现“出海”,更好地进行转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端午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各个时期的演变、发展后,现已形成较为定型的文化体系。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政策环境下,国家鼓励中华文化走出去,端午文化的海外传播遇到了新的契机。本文从追溯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入手,梳理了端午文化的传播历史,总结了目前端午海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和海外传播的必要性,为端午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海外传播提供参考性建议,以推动端午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获得更广泛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9.
庄严 《出版广角》2016,(13):40-42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与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广西各级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将直接影响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效果。本文描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媒体对东盟国家开展文化传播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伴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推进,“向东看向南看”的趋势正在悄然影响“西强东弱”的国际传播格局,这一发展趋势也为中国冲破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新媒体传播时代,提升中国对有重要地缘意义的邻国越南的国际传播能力,可以更好地占领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制高点,助推中国软实力的发展,行稳致远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从而搭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营造更有利于中国安宁、稳定、和平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