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一门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且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公共课程,它以“培养职业自主规划能力、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培育创新创业技能”为目标。其课程建设应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为主线,以模拟实践为载体,分步骤分模块实施动态教学,并建构知识与能力、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三个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对于缓解大学生群体就业压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艺术类高校需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做好艺术类高校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工作。本文从课程教材、教师队伍、教学模式三个主要的课程要素入手,对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能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高校大学生既是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应立足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积极作为,尝试从"创新创业理论基础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实战课程"三层级课程体系建设,"理论讲师、实践导师、实战良师"三师级教师队伍建设,"专创融合、科创融合、思创融合"三融合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营造三个方面着手,探索构建"三层、三师、三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期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必须建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校企联动→自主创业”的教育模式。为此,首先要架构“通识教育”、“技能培训”、“模拟实践”三大渐进模块的课程体系,并以之为基础,营建创业教育导师团队、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创业课程体系四者有机结合、多方联动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同时利用动态化的教学资源,构筑创业教育的动态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将视角着重放在“互联网+“”专业“”双创”三个层面,通过基于“互联网+”的理念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双创”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提出了“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策略,从培养创新创业意识、锤炼创新创业技能和催化创业成果三个层级做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武静  郭岩  张静 《林区教学》2022,(6):19-22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创新创业精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目前,部分高校学生存在对红色文化缺乏足够认同感,创新创业教育“重技能,轻德育”,以及创新创业教学“视域窄,创新低”等现实问题。为此,要牢固树立红色文化育人理念,提高红色文化育人能力,丰富红色文化育人形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以红色文化推动创新创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创新创业经管虚拟实验平台建设意义的基础上,从4方面阐述了该平台的建设:实验场地建设的功能分区及文化环境设计;创业技能实验流程与实验内容设计;把创业基础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创新思维训练与创业技能训练整合为创新创业实验课程体系;以及与全天候运行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设计。该平台的应用切实解决了学生创业全过程体验的问题,推动了实验师资培养与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通识课程之一,已成为当前高职“双创”教育的必修课程,将学校特色文化融入课程也是课程改革的一种方式。“行知文化”的核心内涵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目标高度一致。基于此,分析了高职“双创”基础类课程建设现状,论述了将“行知文化”融入“双创”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阐述了“行知文化”融入“双创”课程的成效,旨在倡导将陶行知文化融入“双创”教育课程,对课程内容、授课模式等进行改革,以形成特色鲜明的以“行知文化”为引领的“双创”课程体系,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同步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水产科技学院为例,论述高职院校培养“德高技强”创新创业渔业人才的路径,提出应改革和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德高技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组建“德高技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搭建“德高技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丰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实施方式、完善“德高技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等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渔业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为全面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举措,适应中职生创新创业发展需要,淄博市职业教育研究院针对中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协同育人不充分等问题,创新双创人才培养路径,从课程体系、内容设计、平台建构、培养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构建了与思政元素、专业学习、双创实践、技能大赛相融合的“四融合四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取得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必要而迫切,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必备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法律知识与能力是大学生创业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课程体系构建滞后,创业法律教育及课程设置缺乏.必须充分了解创业法律教育及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合理的课程体系.创业法律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增强创业法律意识类课程、了解创业法律知识类课程、培养创业法律能力类课程.  相似文献   

12.
董慧 《职教论坛》2022,(10):59-64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成为时代之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创新置于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凸显了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任。目前在“专创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依然存在课程体系单一、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资源缺乏等问题。破解创新创业课程困境,力图推动创新创业课程的重构与变革,需要在“专创融合”视域下,明确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加大创新创业课程资源的供给,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衔接,建设创新创业课程“螺旋式”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3.
矿山机械是煤炭高校机械工程和采矿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高层次矿山机械人才相关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国家建设需要的“双创”型人才,针对目前矿山机械课程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完善考评机制、培养师资团队等方面入手,对矿山机械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积极构建全方位的、适应“双创”人才培养的矿山机械课程体系,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煤炭行业高层次人才,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廖君 《考试周刊》2012,(61):9-10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近年发达国家提出的教育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趋势,是实施我国技能振兴战略的新途径。三年来。四川现代职业学院通过试验“现代职业核心能力开发与训练”教学改革试验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构建了高职院校创新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切入点,突出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开拓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本文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通过重构课程体系结构、融入“双创”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与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职教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目前,在校园文化体系、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三个方面存在着建设不到位、规划不合理和成效不明显的问题。高职院校要有效解决这一现实困境,必须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传承与创新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通过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体系实现文化育才,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育才,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实现实践育才。  相似文献   

17.
调查发现,江苏省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认识不足,缺少专项能力提升课程,分阶递进式的创新创业素质课程仍是空白,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未能有机融合,实践教学安排有限等方面。以江苏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为依据,结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构建了一种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的"三元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采取"平台+模块"的形式。其中,"平台"分别是指素质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将创新创业课程划分为3个子模块,融入素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平台之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专业化、学科化是一条必由之路.当前,为更好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科学、生态的机制,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构建层次分明、有机联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师资配备三个方面.其中,要注意专业和通识、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并合理设置学分,形成科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完善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与重要战略。本文通过文化底蕴、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业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来进行中美高校在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的对比与分析。我国高校应借鉴美国先进的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先要明确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形式、改进考核方式,再摆正创业的价值观,建立完整创业课程体系,培养专业的创业师资力量,开设各色的社团活动,从而抓住机遇、乘风而上,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需要的计算机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课程体系.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要求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创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突出课程的开放性与融合性.文章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该专业的岗位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核心能力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提炼,从创新创业理论教育的渗透、课程的项目化改造和重组、基于校园电商平台O2O模式创业实战等几个方面重构学习领域,由此构建成”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就业能力课程模块——创业能力课程模块”三大课程模块组成的层次化课程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原理、变异系数法和Delphi方法,从单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课程体系整体构建的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与分析,做出了构建课程体系评价模型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