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国房地产价格现状的观察,得出2001-2010年中国房价过高与中国当时土地政策的不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房地产制度管理层面的缺失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由于未能与造成中国房价过高的原因完全匹配,使得中国房价居高不下,政策效果成效不大。针对这种状况,本文对房地产提出了调控建议,以达到真正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一个反映房价与地价微观形成机理的多变量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房价与地价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房价与地价、竣工房屋造价和销竣比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房价、地价具有较强的粘性;地价虽然从长期看是房价的Granger原因,但从方差分解看,房价对地价的影响远远超过地价对房价的影响;相对于地价的影响而言,"房价惯性"及供求失衡是房价上涨的关键因素;房价和地价受到冲击后,响应值一般在6~7个季度后达到最大并高位趋稳。因此,改善房地产调控效果的关键在于:一是抑制"房价惯性";二是出台调控政策需有充分的提前期,同时调控政策执行期要足够长;三是调控政策力度要能够实现房地产供求两方面的反向平衡。  相似文献   

3.
近期各地房产快速上涨,各地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价的措施,但措施并不能持久,为此从开征房产税的意义出发,归纳了我国现行房产税存在税制结构不尽合理、课税依据不尽合理、税率设计不尽合理、相关的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房产税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房价上涨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以来,房地产价格飞速上涨,连创新高。各地房价涨声一片,政府为稳定市场,各种宏观调控频出重拳,舆论也推波助澜,但房价还是以火箭般的速度从几千元/平方迅速上升到最高十几万元/平米。房地产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那么,房价缘何居高不下?宏观调控政策何去何从?本文从政府、开发商、消费者等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探讨房价上涨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房价也随之不断增长,房地产行业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社会经济有着巨大贡献。针对房价上涨趋势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房价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爬虫获取相关房屋交易信息,再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最终将数据传入所建模型进行模型训练,得到最终房价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预测模型可对房价进行精确预测,可为房价增减趋势做出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出台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是要抑制房价上涨幅度过快,而不是要把房价降下来。仔细分析商品房的供需关系可以看出供应明显小于需求。在此情况下大幅减少供应是不恰当的做法。应当采取措施解决普通居民的住房需求。有一点要明确,房价不断上涨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为此不要有房价下跌的幻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房价上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房价在中国不同区域差异很大.房地产对社会发展而言存在财富累积效应,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房地产市场一旦出现非理性行为,则会产生房地产泡沫甚至引发金融风险.土地财政、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供需双方的价格预期以及国内金融支持和国外资金流入,是导致我国房地产扩张过快的主要因素;同时,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果受到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等利益集团的制约.因此,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找到一个合适的均衡点,不能引发短期的经济衰退,更不能膨胀泡沫.从长期来看,不能把房地产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应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培植新的支柱产业;同时,要加快税收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居民住房消费需求进入一个高释放期,住房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房价处于长期上升通道之中。伴随着消费需求和房价的增长,投资和投机需求日益活跃,住房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投机需求与房价相互作用将推动房价进一步上涨。宏观调控任务艰巨,在运用市场手段调控的同时,需充分利用经济适用房建设作为调控市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火爆和房价的快速飙升,住房问题上升到举国关注的程度.2007年,政府重拳出击,一系列的调控的政策让今年初楼市惨淡,但房地产拐点不会因为政府的调控而出现.  相似文献   

10.
房产税改革试点背景下的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产税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组合拳"中的新工具。重庆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主要针对高端住宅市场,更具有政策"窗口意义"。房产税实施的目标主要是稳定房价、防范金融风险、调节居民财产再分配,构建税收新体系,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从我国房价的构成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长期趋势看,在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出台的背景下,房价在"十二五"期间和未来十年总体上仍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同时,在宏观调控"组合拳"长效化机制下,未来的房价不会出现暴涨与暴跌。  相似文献   

11.
构建包含金融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HDSGE)模型,考察金融冲击对我国房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包含金融冲击的模型相对于未包含金融冲击的模型更好地拟合了我国经济的现实;金融冲击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显著的冲击效应,并且积极的金融冲击在增加房地产部门投资的同时降低了其他部门的投资;同时,金融冲击具有扩大货币政策冲击效应的“加速器”作用.进一步对房价波动进行贝叶斯冲击分解,分析表明:在短期和中期,金融冲击是推动我国房价波动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在中长期和长期,货币政策冲击仍是我国房价波动的主要推动力.因此,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都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应积极利用货币政策冲击和金融冲击的效应稳定房地产市场,不过在利用金融冲击时需要注意其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土地交易与房屋交易中存在的垄断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土地供应方具有提高土地价格以榨取房地产商的可占用性准租的动机,房地产商在房屋价格上具有定价权可以转嫁这种危机,同时,房产商的资金结构决定了房产商有单方提高房价的动力,市场需求对房价影响是不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推进城镇化和降低房价被认为是当前我国房地产去库存的主要措施.利用2001-2013年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实证检验推进城镇化和降低房价对房地产去库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讲,推进城镇化和降低房价确实能够有效消化当前我国过剩的房地产库存;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推进城镇化的作用明显但降低房价的作用有限,中西部地区降低房价的作用显著而推进城镇化的作用有限;此外,提高人均收入对房地产去库存也具有积极影响,而地方财政收入越高、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房地产去库存的压力越大.因此,房地产去库存应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实现精准调控.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出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目前存在着财政投入少、投资政策单一、各部门承受的税种过多以及金融信贷政策不成熟等现象,分析我国体育产业政策面临的国际国内各种新环境,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2006-2015年10年间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CNKI期刊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受国家“国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政策的影响,学界对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较为关注,进行了持续探索,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但是,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关注度低、内容不够深入、研究主体不够多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发动多种主体,不断深入、细化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遏制现金犯罪和财务造假,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从法规层面、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采取了大量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论文认为从机制层面寻求突破不失为一种现实有效的选择。根据多年会计实务经验和高校会计教学体会,笔者创造性地提出全面引入ERP系统并通过"三九四工程"对ERP模拟手工的设计思路进行改进和机制控制,实现公司内部信患对称,以支撑对外披露的客观真实,从而遏制财务遣假和现金犯罪。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通货紧缩状态,而遏制通货紧缩就要扩大社会总需求。即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以及出口需求,其中,扩大内需是遏制通货紧缩的政策重点。我们应在对内需不足原因的正确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对房地产财富效应进行估计.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看,房地产市场存在微弱的正财富效应,但从省域角度看,房地产财富效应表现各异,少部分省份已出现负的财富效应,表明房价上涨已影响了消费的正常增长.需要根据不同地区房地产市场特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强化房地产正财富效应形成机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买方市场形成后,我国已由“短缺经济”转为“相对过剩”。针对我国目前市场商品供大于求、物价持续下降、产品积压等状况,理论界许多人士套用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来分析我国的经济现象,认为问题出在需求方面,因此,自然地提出了刺激需求的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上,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如扩大基建投资,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城镇住房改革等等。笔者认为我国经济过剩的成因不仅有需求方面,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笔者对我国采取的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浅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过…  相似文献   

20.
浅议儒家伦理思想在遏制竞技体育异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针对竞技体育的本质、过程、结果的异化现象,从儒家伦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遏制竞技体育的异化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参考,在“依法治体”的同时,“以德治体”,进一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伦理道德体系,加快我国体育道德建设,促进我国竞技体育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