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传统儒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本文详细梳理了传统儒学里形而上学思想的内在理路、基本框架、基本内容以及其目的和意义,从而回应了中西哲学在形而上学问题上的根本区别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从理论上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形而上学思想的特点和特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对中国式的形而上学给出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别尔嘉耶夫的历史哲学是在宗教哲学视野内对人自身发展历史的阐释,因而在本质上具有形而上学的特征。他把人类历史从根本上理解为精神史,是人的自由精神堕落的历史,是人的自我拯救的历史,历史中人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因而历史的全部意义都在于终结。别尔嘉耶夫的历史哲学以宗教的话语方式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背景下人的文化危机以及摆脱这种危机进行了阐释,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对人自由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从尼采对形而上学的变革看现代形而上学的价值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以强力意志永恒轮回的生成世界观、透视认识论和生存价值论颠覆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实现了形而上学的价值转向,即把传统的绝对实在的形而上学变为了相对阐释的形而上学;把传统的观念世界的形而上学变成了生活世界的形而上学;把传统的理性本体的形而上学变为了非理性本体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4.
刘家和先生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古代中国的思想以"历史理性"占主导地位而西方的是"逻辑理性"统摄一切。差异的形成,绝非来自单一的原因。本文试图提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其方法是,将中国的历史理性置于形而上学的大框架中考察,检测二者是否有关联。如果有,那么形上学背景就可以被认为是出现历史理性的原因之一。笔者借助当前西方汉学界对中国形而上学的综合研究,归纳出三个普遍的重要的特点:内在性、整体性、超越在场性。然后,将这三方面的特点与历史理性进行比较,发现历史理性完全符合形而上学的特点。为了印证这一吻合的合理性,本文又分析了西方形而上学与历史理性的脱节现象。本文最后总结了中国历史理性的几个特点:(1)历史是变化的,而在变化中,在场与不在场的因素交互出现是常态,体现了变中有常和常中有变的思想。(2)历史变化的原因在于宇宙实在的本质就是变化,人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当然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3)历史理性的功利色彩十分明显,目的是实现社会秩序与自然秩序的稳定。(4)中国的历史理性,不只体现于少数人的文字中,还是知识界普遍具有的。  相似文献   

5.
形而上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然而人们对形而上学的理解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真正理解什么是形而上学,必须对其概念有一个详细的考究。形而上学对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为什么在15世纪被充分的否定?到了21世纪的今天,形而上学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人们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形而上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然而人们对形而上学的理解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真正理解什么是形而上学,必须对其概念有一个详细的考究.形而上学对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为什么在15世纪被充分的否定?到了21世纪的今天,形而上学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人们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尼采对西方文化进行尖锐批判,进行价值总结,由此重新肯定人类生活及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克服世界和人的虚无主义。本文认为,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思想主要表现为通过对世界本体的重构,探讨审美人生的表现及其审美人生的意义发生,并此来透视艺术的形而上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徐复观的思想中,对形而上学的见解是其很有特色一个方面。他与其他新儒家学者不同,以消解形而上学的方式对中国文化进行了解释,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形而上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西方哲学中一直占统治地位,形而上学体现了一定时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许多哲学家精神智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而上学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都难以立足,而康德通过自己开创的哲学革命,一举推翻了形而上学的统计地位,西方哲学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10.
自原始儒学起,中国传统儒学就包含了形而上学的思想,这种思想一直坚持下来,直至王阳明的心学.如此长期流传的思想一定会给我国国民思维产生影响.当今我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和文化强国,它不仅是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而且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问题,希望这些哲学思维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新儒家中,唐君毅提出"性情的形而上学",牟宗三提出"道德的形而上学",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对中国哲学精神传统作一清理。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看,"性情"一词其实和"道德"一词是相对而共生的,反映了早期儒道两家对人性的基本认识。可以说"性情的形而上学"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拟从早期道家的思想来讨论道家是如何体现出"性情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2.
形而上学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尽管它从未免于被批判和被拒斥的命运。而每一次批判和拒斥都令它获得新的发展契机,故发生在现代的“拒斥形而上学”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因为形而上学是人的本性,人总是要追问自己和世界存在的根据——终极存在,追寻存在的普遍意义——终极价值,并对世界做出终极解释。在人的形而上学追求中所形成的一些形而上学原则构成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形而上学是西方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伴随着西方文明的整个发展进程。透过西方文明史的表象,人们不难发现一系列与形而上学相关的思想文化因素,其中有本体论、至善论、自然法论、上帝存在论、日神与酒神精神,等等。它们交织在一起,既促成科学理性的思考和实践,也孕育起国家至上、上帝至上、帝国扩张等情结;既深刻地影响了西方自身的文明进程,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冲击着西方以外各区域的文明进程。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有重点地对形而上学思想文化与西方文明发展的相互关系做全方位扫描。  相似文献   

14.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永恒主题。植根唯物史观的场域,揭示形而上学从古典、近现代到后现代的历史演变逻辑,认为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应该置身于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具体样态,应该置身于人的社会关系及生活方式,应该置身于人类历史的交往形式,去分析哲学抽象的奥秘,才能清除遮蔽在形而上学之上的迷雾,让形而上学重现世俗人间。拒斥和消解形而上学,实质上是对人生存方式的不满,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批判。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智慧之学,会与人类长久相伴。  相似文献   

15.
在批评海德格尔未能揭示形而上学命运之原因的同时,《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一声称在西方哲学中发现了一个最深刻的“内在矛盾”,并断言海氏思想其实乃是一种比他所竭力解构的传统形而上学更高层次的“存在的形而上学”。这种说法貌似玄妙,其实缺乏充足的理据。事实上,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克服根本不是什么在更高层次上“复兴”形而上学,而是把形而上学带向其边缘状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非历史的摧毁或否定。  相似文献   

16.
一部西方哲学史就是形而上学的发展史。尽管在哲学史上存在着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体系,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历史的考察发现传统形而上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基本特征显示出追求终极之真是形而上学的核心。但是,形而上学所具有的四个方面的理论困境却使其追求世界本真存在的目的不可能实现。如此,在求真背后涌动着的形而上的求善趣向,也就由于脱离现实生活基础,缺乏人性的真实而造成实践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metaphysics的理解已经远远背离了其"后物理学""元物理学"的本义,在今天,"形而上学"完全被异化为一个极具政治色彩的词语;但是作为一种哲学思维品质,metaphysics恰恰是中国人所缺乏的。在中国,这种缺乏导致了一种哲学元素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我们对metaphysics的正确理解,已经日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形而上学是传统哲学的核心,但是形而上学的命运却多灾多难。在当代,形而上学的合法性已经成为哲学家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反形而上学的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在今天重新审视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过严厉批判又力图拯救形而上学的康德的思想,我们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9.
作为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形而上学的含义在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发展史中有一个演变过程。最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中译名,后转为哲学名词。在西方哲学中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从黑格尔开始,才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形而上学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在“晚期三天讨论班纪要”中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思想是“形而上学之极致”。文章试从马克思存在论思想的变革过程来论证海德格尔这个论断的虚假性,并解析海德格尔作如此论断的缘由。文章认为,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一种超越,是“感性的历史存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