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教学策略     
一、教学与策略 《史记》上有一个“田忌赛马”的著名故事。齐王要和田忌赛马,规定每个人各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来比赛。约定每胜一匹获千金,输一匹付千金。此时田忌的谋士孙膑为田忌策划对策,他让田忌的下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赛,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赛,中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赛,结果田忌三战二胜,获千金。——这是运  相似文献   

2.
刘歌 《下一代》2011,(11):11-13
育才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的名言:“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是非常有哲理的。人生要有崇高的理想,这就是上等愿。人生机会不多,不能强求,抓住几个就可以了,这就是中等缘。粗茶淡饭足矣,这就是下等福。荣先生还说:“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相似文献   

3.
贾天 《老年教育》2008,(3):19-19
我很欣赏这样一则座右铭:“在高处立,于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段】 我在《田忌赛马》教学中,分析第二次赛马的情景,刚开始研究首场比赛,即田忌出下等马,齐威王出上等马时。马上就有一学生举起手来,说:“老师,我有问题。”  相似文献   

5.
“该生能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对学习目的性有一定认识,学习态度尚端正。平时尚能热爱集体、帮助同学。值日生工作较认真。希今后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进步。”这是常见的中、小学班主任给学生所写的评语。五十年代如此,六十年代如此,粉碎“四人帮”后恢复的评语大致也如此。若学生属上等或下等,亦无须另起炉灶,只要求助于“很”、“较”等表示程度的副  相似文献   

6.
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的,在疑问时创造和更新的。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习惯,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质疑。一、抓住难点进行质疑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课堂上,抓住这些难点质疑是解决困难和突破课文重点的最佳途径。在教《田忌赛马》一文时,有位学生提出:“课文写第二次赛马时,第一场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一个是最差的下等马,一个是最好的上等马,比赛的结果会怎样,这一点难道齐威王看不出来?”学生这个问题提得有价值,这  相似文献   

7.
相传古代有一个小国对死囚在临刑前都要让他抽一次“生死签”,即在两张小纸片上分别写上“生”与“死”两个字,由执刑官监督,如果抽到“死”字的签,就当场处死;如果抽到“生”字的签,就当众赦免.  相似文献   

8.
教师以幻灯显示下面两个句子:1.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葡萄让你吃。2.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搞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师: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生:都是写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师:仔细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生:第一句比第二句少了“准会”、“最甜的”两个修饰语。第一句说“让你吃”,第二句说“让你吃个够”。师:(在上述词语下标上“·”)“准会”还可以怎么说?生:一定会,肯定会。师:维吾尔族老乡是随意摘几串葡萄给客人吃的吗?生:不是。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生:从“最甜的”这个修饰语可…  相似文献   

9.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7页,有一道方程组问题,下面结合问题进一步分析,给出问题的简单解法: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的第一个问题,译成现代汉语是:上等谷3束,中等谷2束,下等谷1束,可得粮食39斗;上等谷2束,中等谷3束,下等谷1束,可得粮食34斗;上等谷1束,中等谷2束,下等谷3束,可得粮食26斗;课本解法:设上等谷、中等谷、下等谷分别得粮食x斗、y斗、z斗.根据  相似文献   

10.
“田忌赛马”说的是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故事。人还是原来的人,马还是原来的马,孙膑献计调换顺序后,田忌就由初赛失败变成了再赛胜利。常规赛马:田忌的马———初赛——齐王的马上等马———(0:1)——上等马中等马———(0:1)——中等马下等马———(0:1)——下等马策略赛马:田忌的马———再赛——齐王的马下等马———(0:1)——上等马上等马———(1:O)———中等马中等马———(1:0)——下等马由初赛0:3失败到再赛2:1胜利的“田忌赛马”给我们几点启示:田忌赛马是一种创新,有创新才能发展、才能胜利;处于弱势者通过调整策略,可以…  相似文献   

11.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马场。这时,田忌发现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获胜。”田忌疑惑地…  相似文献   

12.
王金华 《河北教育》2005,(21):35-36
例如,我在教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有的同学就打破课文中的条条框框,提出了齐威王在第二次赛马中再次获胜的多种理由。其一,齐威王首场获胜后少一些得意,多想一下田忌要求再赛一次是否有什么计谋;其二,制定重赛的规则,必须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其三,孙膑给田忌出的主意反过来被齐威王所采用,最后的结果也是齐威王胜,因为齐威王的马实力强。  相似文献   

13.
滕朝阳 《教育》2009,(2):11-11
孔老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反其,道而用之,来一个“未知死,焉知生”。这倒不是故意抬杠。事实上,由生论死与由死论生,部是关于生命的认知实践,所不同者在切入角度和切入方向刚好相反而已。  相似文献   

14.
《晏子使楚》是一篇逻辑性很强的课文,它蕴含着三段论和类比推理的过程,通过对其推理过程的分析,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极有帮助.先看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他的论辩包含着一个三段论的推理过程: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大前提)我从狗洞进去.(小前提)所以楚国是狗国.(结论)“楚国是狗国”这一结论在文中虽未出现,但通过前面的推理,这一结论就不言而喻了.既然你楚国是狗国,那么你楚王就是狗王了.这样,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力地反驳了楚王.晏子第二次反驳楚王也包含着一个三段论推理过程: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大前提)  相似文献   

15.
幼儿的死亡观 四岁半的男孩安安在看到动画片中的人物死去后,自然而然地开始思考死亡问题,询问妈妈:“死是怎么回事呀?”妈妈解释说:“人很老的时候会死,被埋在地下变成养料。植物吸收了养料,结出果实。小鸟吃了果实吸收了营养就会长大。”但这样的解释并未让安安满意。安安依旧会经常提及死亡的话题,担心自己会死、  相似文献   

16.
赛马的学问     
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开创了数学中的一门分支──统筹学的先河.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田忌经常和齐王赛马,他们的马都分为上、中、下三等.但齐王的每一等都比田忌的好,因此,田忌每次赛马都输给齐王.当时,孙膑是田忌的门客.有一天孙膑对田忌说:“您明天邀齐王赛马,且以千金为赌注,我保证您赢回千金,”第二天比赛时,齐王出上等马,孙膑就让田忌出下等马,这样先输了一场;接着,齐王出中等马,田忌出上等马,赢了一场;最后,齐王出下等马,田忌出中等马,又赢了一场.结果田忌两胜一负,净赢一场,卒得千金.用最少的人力…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历史》(必修1)第六章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中有这样一句话:“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明显缺陷……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又在“学思之窗”中摘录了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言论:“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是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这些表述对雅典妇女的地位给予了一定的概括,那么,雅典妇女具体的生活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8.
论志贺直哉《在城崎》中的生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贺直哉的名作《在城崎》描写了三个象征性的小动物蜜蜂、老鼠蝾螈的死亡过程。通过小动物的死,让笔者领悟出了生死的真谛小说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已经死亡的蜜蜂、濒临死亡的老鼠和被“我”偶然杀死的蝾螈。蜜蜂的死让笔者对死有了亲近感;老鼠的死让笔者意识到死虽然不可怕,但是死亡前的挣扎却太残酷;蝾螈的死让笔者意识到生和死其实不是两个极端,生中孕育着死亡。  相似文献   

19.
贵刊1989年第12期刊登了李德元同志关于“《田忌赛马》不宜作教材”的建议。该文的主要观点是孙膑给田忌的主意是“不光彩”的。理由是离开了“公正、水平、风格”六个字。我们认为该文的主要观点背离了当时赛马的要求与规则。从全文来看,当时比赛的规则并不严密,要求赛三场,赢两场者为胜。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也是各自分的,并没有一定要作严格的测试。该文认为“公正、合理”就是要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其实许多比赛中,对手力量的强弱都不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会随各种因素、条  相似文献   

20.
杨晓飞 《考试周刊》2011,(90):149-151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让学生由掌握传统教学中的“死知识”变成掌握适应当代社会的“活知枳”.这种起“死”回“生”的教学就是一体化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