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康熙年间,安徽有个举人,名字叫王致和。他千里迢迢到北京赶考,不料名落孙山。回安徽老家吧,感到无脸见父老乡亲,留在北京,又没有可投靠的亲戚朋友。于是,他清点了一下随身携带的银两,觉得做点小买卖还可以。便到处打听,终于租到一间房子,做起了豆腐生意。王致和靠做豆腐、卖豆腐生活,日子虽过得苦巴巴的,但还能勉强维持下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段时间,做好的豆腐根本无人问津,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豆腐都发了霉,长了毛,王致和心急如焚。然而他毕竟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不能眼看着小本买卖亏本,便把没有卖出的豆腐切成小块,全部…  相似文献   

2.
谢继煌 《小火炬》2011,(10):21-21
今天,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到了菜市场。我和妈妈商量先买什么后买什么。首先我们来到肉类区。选肉时我看见许多买肉的人,都踩在到处是血的地上,这种景象让我觉得非常不舒服。 接着我们来到了熟食区买豆腐.看到老板一边吃东西.一边用吃过东西的手切豆腐,好脏啊…  相似文献   

3.
家乡小吃     
我的家乡在乐山,这里的小吃特别多,最具特色的要算豆腐和豆腐脑了。我们这里的豆腐做得最好得要数西坝豆腐。西坝豆腐嫩而滑,入口即化,无渣,品种也很丰富,有熊掌豆腐、家常豆腐、麻辣豆腐、鸡虾豆腐、鱼皮豆腐……数不胜数。豆腐不仅好吃,而且还有润肺、化痰、活血等功效。在农  相似文献   

4.
据报载,美国食品企业将中国豆腐美国化取得了成功。目前,美国豆腐的年生产能力已达430万磅,豆腐已成为美国人喜爱的食品。 中国豆腐美国化的成功,当然有技术上的因素,比如他们解决了豆腐的灭菌问题,改变了豆腐的结构组织,除去了豆腐的豆腥味等等,而这些问题很可能是我们的技术力量所够不到的,我  相似文献   

5.
胡云讲述第一个故事清白豆腐“怎么连年夜饭都少不了豆腐!”我不满地对妈妈抱怨道,“一年到头天天都有豆腐,也不嫌腻味。”“豆腐不好吗?我和你爸都吃了快三十年了。”妈妈夹起一块豆腐放进我的碗里,“豆腐富含植物蛋白,营养又美容,你没听过‘豆腐西施’一说吗?”“可问题是,我跟着你们,已经吃了十多年的豆腐,那是多少块豆腐啊!”我做了个鬼脸,把豆腐夹回妈妈的碗里。“我怎么不觉得腻味呢?豆腐有好多做法,豆腐干、豆腐乳、炸豆腐、麻婆豆腐、豆腐鱼……奇怪,我和你爸都那么喜欢吃豆腐,怎么到你这儿就基因突变了?”“谁规定爱好也要遗传?”…  相似文献   

6.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湘西,这里不仅景色优美,食品也富有特色。霉豆腐就是土家人们中别有滋味的美食。霉豆腐是用豆腐和多种佐料做成的。在做的过程中,豆腐的表面会长一层白色的霉茸,所以勤劳智慧的土家人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霉豆腐  相似文献   

7.
营养对对碰     
豆腐酱汤原料 豆腐、海带、豆板酱、葱、香油制作1.将豆腐切成小块,葱切碎。2.把海带放入锅中煮至五分钟,加入切成小块的豆腐,最后撒上葱花,淋上香油即可。  相似文献   

8.
正豆腐的担当晚饭刚做好,乡下朋友捎来家做大豆腐。打开塑料袋,几方豆腐柔白水润,温柔细腻,微黄的浆汁还存着热气。豆香扑鼻而来,令我垂涎欲滴,欣喜之余,心生感激。与友相识缘于豆腐。几年前,我与几个朋友路过一个农贸市场,市场在城乡接壤处。时值深秋,湿润初寒,市场内却人声鼎沸,叫卖声不绝于耳,与市场外纷飞的落叶形成反差。"豆腐,家做大豆腐——"一个高亢有磁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豆浆加热条件,凝固条件和GDL浓度对豆腐凝胶强度和保水性的影响。大豆蛋白的变性程度对豆腐凝胶网络结构有重要影响;生豆浆加热到95~100℃并保温5min左右是制取强度高保水好的豆腐凝胶的基本条件;豆浆中的GDL浓度对豆腐凝胶保水性没有影响,但适度增加GDL浓度,可显著提高豆腐凝胶强度;提高凝固温度,可以缩短凝固时间,并可显著增加豆腐凝胶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豆腐菜在川菜中占有一个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据统计,川菜中的豆腐菜品已发展到近200个,形成了一个有着浓郁川味的菜群。通过调查发现,由于豆腐原料的特性,在烹饪豆腐菜肴时,味型和烹饪技法略显单一。因此,川菜豆腐宴注重味型的搭配和烹饪技法的多样。当前,在川菜业界大打文化牌,在餐馆和菜品的文化包装上标新立异的背景下,经营豆腐宴的餐馆和大厨们努力在两个方面找出路:一是扩大辅料范围,二是加大豆腐菜品的技术含量,在工艺菜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豆腐妈妈     
妈妈烧了一碗豆腐娘我说豆腐娘就是豆腐妈妈小黄豆在脸盆里大肚子在豆浆机里生孩子生下了白白的豆浆小黄豆就变成了黄黄的豆腐娘豆腐妈妈!浙江@王春燕  相似文献   

12.
状元之家豆腐挑子的第三个儿子,今年也考上了大学,而且上的是复旦,在三岔口引起哗然。豆腐挑子前两个儿子,一个读广西大学,第二个读中山大学,看着一个要比一个高,这可谓状元之家了。豆腐挑子仅仅能认识自己的名字,每天就只知道挑上一担豆腐走村串乡,一路"豆腐哦——豆腐哦"地叫,回来便是低头磨浆做豆腐,打理几头猪,从来没有正眼看过那些大学生儿子们的学习。有时工夫紧了,还吆喝阿大阿二阿三来帮一把。  相似文献   

13.
袁枚趣事     
袁枚提倡吃豆腐.他说豆腐可以有各种吃法.什么美味都可以入到豆腐里。有一天,杭州有一个名士.请他吃豆腐,是用豆腐和芙蓉花烹煮在一起的。豆腐清白如雪,花色艳似云霞,吃起来.清嫩鲜美。袁枚急忙请教做法。主人秘不肯传,笑道:“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肯为豆腐三折腰,我就告诉你。”  相似文献   

14.
马大哭 马大哭是苇子沟的豆腐匠。 马大哭的豆腐做得好,块大、香且又鲜嫩,即使买回来隔夜再吃,豆腐的“嫩头儿”仍在。  相似文献   

15.
赵博 《职业技术》2006,(19):47-47
一、概述:豆腐最初是由我国人民发明的,由于它营养丰富,口感细腻,价格便宜,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家常菜肴之一。而且,豆腐制作所需的原料黄豆,宜四季保存,人们在缺少蔬菜的时候,特别是在北方,豆腐几乎天天摆上了老百姓的饭桌。源于豆腐广大的消费空间,在全国有许许多多的豆腐坊每天都加工出许多豆腐,并  相似文献   

16.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一个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一样,都熏得乌黑乌黑的,越显出豆腐的白。  相似文献   

17.
记得小时候,快过年了,家人会自己动手做一些豆腐,或者现吃,或者做成霉豆腐、油炸成豆腐留到以后吃.看得多了,我也熟悉了做豆腐的整个过程,最感兴趣的是后面几个工序:  相似文献   

18.
豆腐是中国人发明的,已有三干多年的历史,中国人很喜欢吃豆腐。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豆腐在美国的市场却非常有限。一项以3000名美国人为对象的消费调查报告表明:有35%的被访者认为豆腐是“最讨厌和无法咽下的食品”。这本是豆腐制品业的一个坏消息,而日本森永乳业公司却因此产生新的灵感,认为既然有35%讨厌的,也就说明不少人曾经吃过豆腐,美国的豆腐市场是完全可以打进的。对此,这家公司派员通过报纸征求美国人对豆腐的意见,找出讨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异味和保存期短。  相似文献   

19.
悠悠中华豆腐情,转眼已有两千年。自淮南王发明豆腐的那一天起,这普通的佳肴就注定了要在中华膳食中扮演不同寻常的角色。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豆腐  相似文献   

20.
蛋裹豆腐     
(提供者:马艳的妈妈)原料:豆腐50克,鸡蛋1个,食盐少许。做法:将鸡蛋与少许食盐混合后打散。将豆腐切成小薄片,放入蛋液中,蘸裹均匀。锅中放油烧至六七成热时,放入豆腐片,煎至双面呈金黄色即可。爱心提示:妈妈可选用南豆腐、北豆腐或内酯豆腐作为原料。如果宝宝喜欢吃虾,也可以将虾肉剁碎,与鸡蛋一起搅匀,蘸裹豆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