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庄子反对为外在的一切献身,特别关注死亡对生命的威胁,情欲和智谋使人忙着争名逐利,无时不在损害人的生命。要想解脱困境,先要做到齐同万物,无是无非;认识到人的生死不过是“气”之聚散。然后通过“心斋”等途径修“道”,彻底消除物我对立,这样才能观照到自然无为之“道”,实现精神的彻底独立和自由。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战国时代的庄子面对人类自身从道的角度进行沉思,得出寻找内心的自由才是摆脱人生困境的最终方法,本文通过对庄子关于生命价值的看法的探讨和他对儒家“仁“的重新解释以及他对生死的参透的研究,我们将发现庄子人生哲学的重大积极意义,从而对庄子有着更具现代人文精神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庄周生活在战国中期社会大变革的特定时期,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事项,皆令他失望、迷茫、愤懑,他希冀在自己创造的自由理想天国里能让精神性灵获得暂时的陶醉、安适和恬静。庄子凭借先知睿智的目光审视社会、看穿世态、洞察万象、感悟痛楚,并从主观精神上追求着自由逍遥、超越世俗、解脱苦难、游世无为的生命佳境。  相似文献   

4.
《莆田学院学报》2022,(1):29-35
综合考察《庄子》文本中的无为思想,并将其置于庄子思想的整体视域之中,从中抽绎出庄子无为思想的哲学基础。认为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新境界。庄子无为思想的哲学基础由三个维度构成:以道(无)作为无为的本体论基础、以自然作为无为的价值论基础、以齐物作为无为的思维方式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庄子的"无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无为"的提出,是基于"道法自然"的思想."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合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庄子"无为"的主要指向,是政治上的"无为"."无为"主要是遏制统治者私欲、权力的膨胀,是对现实政治中的有为异化的批判与超越."无为"还具有人的生活也要遵从自然之道的意义.庄子"无为"的理想是"与道为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建立在庄子“道”的自然观的基础之上,透过《庄子》一书,可以看到庄子毕生孜孜以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对生命的深切关注,对自由的热切探求,是那个时代“不自由,毋宁死”的强音,庄子哲学是庄子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能从庄子人生哲学的基础本体论、庄子对其人生理想的上下求索的分析中,体悟他那对人与人生的关注,对幸福自由的追求,以及庄子所留给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孙艳红 《考试周刊》2012,(78):19-20
老子具有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本文拟从“人生哲学之依据”及“人生哲学之落实”两方面对其做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的社会大变革的特定时期,其深切地体味着社会现实生活中诸多令人失望、迷茫、愤懑的事项,希冀在自己创造的自由理想天国里能让精神、性灵获得某种暂时的陶醉、安适和恬静.故此,庄子凭借睿智的目光审视社会、洞察万象、感悟痛楚,并从主观精神上追求着自由逍遥、超越世俗、解脱苦难、游世无为的生命佳境.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对社会人历时性实践活动的生存态质的描述。庄子“剽剥儒墨”,拒斥孔学主倡的道义论意义上的“幸福”诉求,承继并发展了老子的变异思想,从相对主义的认识论着眼,建构了本根论意义上的幸福观,主张在“顺性”、“无为”中体悟“天乐”。  相似文献   

10.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11.
陆建华 《天中学刊》2001,16(1):9-14
庄子人学包括人生困境的追溯、人的本质存在、人由非本质存在向本质存在的转化三个方面.庄子认为人生困境在于物对抗我、我异己而存在,表现为"有待"、"有己"的失"性",困境之因在于认识上的"芒",即仁义是非的阻隔,"芒"又导源于我之"成心"--主观一己之意志;人的本质存在是人的无待、无己、胜物、自由、对他人的"无用",是物我矛盾的超越、本性的完满实现("足性");从困境走向自由--逍遥之路,在于消除仁义是非,进而"得道",其一般方法是"忘"("外"、"虚")"心斋"、"坐忘",但"得道"的具体途径因人而异,且只是一部分人的"专利".  相似文献   

12.
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社会背景下,庄子在对社会的批判中提出了自然无为的基本主张,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无君、无为和返朴。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发掘及其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时间的思索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关注的中心问题,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农业文明大国中,更是如此。庄子无论从对道的超越性说明,还是在时间之内对存在所作的相对性说明,都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自己对时间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对时间的思索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关注的中心问题,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农业文明大国中,更是如此。庄子无论从对道的超越性说明,还是在时间之内对存在所作的相对性说明,都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自己对时间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无为”是道家的基本观念。在道家思想体系中,“无为”是与“道”以及“自然”紧密联系的。“道”是道家思想的基础和核心。道是万物之本原(道原),是先天地而在的存在,也是事物之本体(道体),是某一物之所以成为某一物的根据。而“道”化生万物、成就万物,并非为了什么目的,完全是自然而然的,道之本性即是“自然”。“自然”的本义是“自其然而然而不强迫”。就自其然而不强迫而言,“自然”也就是“无为”。自然无为既可以合而言之,亦可以分而言之。合而言之:自然即无为,无为即自然,故日自然无为。分而言之:自然是道之本性,亦可称为道体;无为是道之运作,是人所应效法者,亦可称为道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典型的美感样态, “至乐”在庄子美学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庄子从否定和肯定两方面界定出其超功利、超道德和自然无为的本质特征,而且这种快乐最终指向必然与自由合一的天人境界.  相似文献   

17.
庄子哲学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超越境界,在这一人生境界论上,庄子将真、善、美完整地统一在一起.而他仍是以“美”为最高境界的。可以说在庄子哲学中真善美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精神绝对自由这一审美境界上。  相似文献   

18.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论题。庄子之天可作"自然界之天""运命之天""自然之天"解。庄子并举"天""道",使"天"具本体意义。在天人关系上,他主张"天人相分"与"人与天一"。此外,为修缮"有为"对本性的妨害,他提出"以天合天"的方法。其天人观是以道家独有的方式对天人合一致思模式进行的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一书蕴藏着深邃的思想源泉和不竭的美感源泉,一直强烈地吸引着后世的人们。该文以书中含有"和"的语句作为切入点,讨论"和"在《庄子》中的语义,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语句所体现的庄子人生哲学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夏明超 《文教资料》2009,(25):105-107
庄子的人生哲学从其所处的时代困境出发,看到了人在异己思想的支配下陷入了层层困境之中,成为了别有用心之人实现自身目的的工具.他通过破除时命困境,追求绝对自由,享受审美人生的逻辑,为世人指明了人生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