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次完成地理作业之后,我漫无目的地翻阅着课本,突然被课本上丰富而生动的地理插图所吸引,那一幅幅美奂绝伦的图片让我对地理产生了浓厚兴趣,没想到这小小的课本竟然藏有这么多奇妙的东西,惊叹同时被深深吸引。自从爱上地理,不仅上课时感觉精神抖擞,就连做作业也觉得那么有趣。成绩自然也就渐渐好起来,成绩的提高又更加促进我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来看,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科与众不同的地方,找到学习的乐趣,只有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从而学好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分析了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评价,结果表明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Visualc++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英语学习中,我们常会遇到“be 形容词 介词短语”的结构。现就初中英语课本中的这种结构作一归纳,供同学们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的否定句大多是借助not来构成的,但是有些否定句很特殊。下面谈谈初中学习中的几种特殊的否定句,以帮助同学们学习并掌握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6.
1999年、2002年,我两次应邀到外地讲学,当近两个小时的讲课结束时出现了我未曾料到的场景,全体学生站立起来,给我送来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当我走下讲台准备离开时,有几位同学走上前来,热情地说道:“老师请再给我们讲一会,好吗?哪怕是半个小时。”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我怎么能拒绝呢!当课后同行座淡交流时,同行们说,这是他们从来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Fe^2+、Fe^3+在中学化学中是常见的重要的两种离子,两种离子的鉴别方法有很多种,为便于学习和应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疑问词 不定式”是英语学习中常遇到的一个特殊短语,它的构成是由who、whom、which、what、why、whether、how、when、where等疑问词后跟不定式而构成的。现将其用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要实现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纠正英语教学中“轻能力培养,重语法、词汇教学”的错误倾向,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观念,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为此笔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摸索出了一套重实践、重综合能力培养的“3 1 1…  相似文献   

14.
《广西教育》2005,(5C):38-38
对大量学生调查表明,许许多多极为勤奋的中差等生,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而导致成绩不佳的。用下列方法指导,可使您在短期内学习成绩一举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5.
一.30+10教学模式诞生的缘起 当前,在深化教改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课堂生态虽有明显改观,但仍存在着教学的粗线条现象,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而教师也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常常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随着IT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就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软件开发方向的就业情况日渐紧张,为了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我们在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本文介绍了在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归纳了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教学时应注意的四个内容。  相似文献   

17.
18.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动手,运用函数作图器完成《二次函数y=ax^2 bx c的图像》的学习任务,应用师生对讲功能进行个别辅导,应用课堂讨论功能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19.
刘姝 《四川教育》2003,(2):74-74
[案例] "该记!""不该记!"一阵低声争论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食物单元<大米的观察>中(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科学课教材)学生之间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习反函数时,常常把f^-1(x+1)认为是f(x+1)的反函数,现就这一问题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