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继政  季鹏 《体育科技》2010,31(1):78-80,85
肥厚型心肌病是引起35岁以下运动员猝死的首要病因。运动猝死的相对危险因素和晕厥、年龄、极度的左室肥厚、心动过速以及有猝死家族史紧密相关。长期运动训练可以改变心脏的形态和功能,形成运动员心脏。由于运动员心脏和肥厚型心肌存在一些相似,正确区分运动员心脏和肥厚型心肌病非常重要,运动员心脏和肥厚型心肌均受到种族和遗传背景所影响,基因筛查可能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到目前为止,死于心脏病的著名运动员包括俄罗斯滑冰冠军格林科夫、美国游泳运动员门顿、篮球运动员丹尼尔斯和排球女明星海曼。目前,美国猝死于运动场上的运动员还没有一个全国性数字,但体育医学估计,高中年龄的运动员中约为10万至30万分之一,其中男性高于女性。据美国医学界分析,在年轻运动员中,造成猝死的有几种先天性心脏疾病,其中左心房肥大是头号杀手,三分之一的运动员因其猝死。它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发病前一般没有预兆。其次,是先天性冠状动脉疾病,它引发的猝死多发生在篮球、橄榄球等运动员身上。在年龄较大的运动员中,猝死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数是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在慢  相似文献   

3.
冰球运动员在训练、比赛期间因心脏猝死而死亡的病例在我国尚未见报导。1984年6月24日,朝鲜国家冰球队来哈尔滨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正式访问期间,一名运动员因心脏猝死而死亡.现将这一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金××,男,18岁,训练年限5年,于7月2日午饭后来驻地就诊。  相似文献   

4.
运动与心脏     
运动心脏的研究所以被重视,是因为运动引起的心脏增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运动带来的良好适应,但也不能否定因过渡训练引起的心肌非可逆性损害的可能。Maron等解剖了21例猝死的年轻运动员,其中19例是在激烈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猝死的,尸体解剖有肥大心肌症者7例,占19例的36.8%(1)。本文通过对28名省内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判断移动反应时”指标在球类项目选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模拟球类项目的运动方式,综合运动员视野、观察判断力、重心移动速度和应变反应能力,设计了“判断移动反应时”测试指标及专用仪器.对1018名6~17岁的球类运动员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提供了球类运动员选材的敏感指标并为专项训练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球感”是球类运动员对球的特性的感知能力.它是球类运动员具有的一种特殊的专门化知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向运动员与球类及田径运动员的空间能力差异,为定向运动项目教学、训练及选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空间能力测验软件实验对63名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进行测量,用方差分析法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定向运动员的定位测验、三维旋转测验能力得分都明显高于其他两项目的运动员(P﹤0.01),三组被试在木块连接得分差异不显著。两维方格测验定向运动员与球类项目运动员差异不显著,但都高于田径运动员(P﹤0.05)。结论:定向运动员具有强于球类及田径运动员的空间智能优势。  相似文献   

8.
柳华  杨翼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6):676-680
心肌肥厚是心脏受到刺激后的一种代偿反应。心肌的生理性肥厚可提高心脏机能,但病理性肥厚则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发病和死亡,亦是运动员发生猝死的原因之一。明确运动性心肌肥厚的机制,可为保护运动员心脏提供理论依据。目前为止,形成心肌肥厚的信号通路包括PKC、蛋白激酶B(Akt)、钙调神经磷酸酶(CaM)、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相似文献   

9.
球类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构成因素及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球类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构成因素,体能与运动素质的关系,以及球类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进行了简明阐述,旨在为教练员制订身体训练计划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由于心脏病猝死的消息不时震惊着体坛。最近,美国大学和职业篮坛又发生了两例明星令人恐慌的案例。但是,这种被称之为“运动场第一杀手”的猝死症,其心脏病因多种多样,猝死症状也各有不同,不仅进行激烈比赛的运动员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周末锻炼的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因而使许多人大惑不解,阴影弥罩。  相似文献   

11.
我国羽毛球运动的技术风格是快、狠、准、活。快字当头的技术风格,必须依靠一个个具体技术动作的快速和它们之间相互紧密的衔接组合而成。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探索羽毛球运动员的快速起动是本文的目的。起动快,是羽毛球运动员步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其它球类运动员步法的基本要求。在仔细比较各种球类运动员的步法和起动之后可以发现,羽毛球运动员的起动比其它球类运动员的起动更频繁(每隔  相似文献   

12.
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急性心血管猝死虽不多见,但须充分重视。猝死的报告涉及所有年龄阶段和各运动项目。多数情况下心律紊乱是猝死的直接原因,但只有少数猝死发生时,心电图记录到室颤。实验时以室颤阈值表示心脏对颤动的敏感性。实验中室颤阈的降低恰与自发性室颤前期相似。运动时心血管变化可能改变室颤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西优秀运动员和普通高校的业余运动员进行了焦虑水平和意志品质的定量研究。显示出广西运动员在这两方面的如下差异:男运动员好于女运动员;男子组中非球类项目好于球类项目、健将好于一般运动员。女运动员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男女在运动员和大学生之间也未出现显著性差异。本文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选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1.专项技术能力是集体球类运动员的特质我们在此所界定的专项技术能力是指集体球类运动员在比赛中所担当的位置能力,如篮球运动员的后卫、前锋、中锋,排球运动员的二传、主攻、副攻、自由人,足球运动员的前锋、后卫、前卫等。在这些球类运动中,不同位置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运动员心脏研究现状,并针对运动性心律失常和运动性心脏猝死两大热点问题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其中包括了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过程心脏传导系统中窦房结、房室结和浦氏纤维等三大结构的电生理与分子病理学改变,运动性猝死的七大相关心血管疾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和儿茶酚胺介导的多形性室速)的遗传学特征、相关基因标记以及运动性猝死早期基因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6.
阐明球类集体项目的涵义,认为球类集体项目中团队信任的特征主要有单一向性、多层次性和过程性.建议球队的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构建并加强球类集体项目团队信任.  相似文献   

17.
对球类运动员心理品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球类运动员目前普遍存在专项技术与其心理素质水平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提高球员自身心理素质便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拟就球类运动员的心理品质从动作思维、感知觉、注意、情绪智能结构、心态等方面作一阐述,旨在提高球员的心理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猝死(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新近国内外有关运动员猝死的文献和病因学研究及病例报告。针对青年运动员和中老年运动者因运动诱发的猝死,分析引起猝死的各种心血管器质性病变及ECG 异常等高危因子,探讨运动猝死的危险性、可能的预防手段和测试方法及对运动员评价的标准,为深入研究运动与猝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剧烈的运动中猝死称“运动猝死”,近年世界各国常有发生:美国著名排球运动员海曼,中国篮球运动员韩朋山及排球运动员朱刚均遭逢“运动猝死”。  相似文献   

20.
猝死研究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美国、英国及南非的一些心脏学家在今年最近一期心脏学研究权威杂志——美国学院心脏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心肌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所致的猝死”的论著,此项研究为猝死发生机制的探讨开辟了一个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引起了学术界关注。 众所周知,运动性猝死是多少年来困扰运动医学专家、教练员及运动员的一大问题。人们苦苦“探索,寻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