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1990年以来西方学校规模的实证研究,学校规模对学生课程选择、学业成绩、学生参与、教育公平、教师更替和教师态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规模较小的学校更有利于这些方面的发展。反观我国学校改革的现状,认为要适当缩小学校规模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教师发展,以融洽师生关系并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纵观1990年以来西方学校规模的实证研究,学校规模对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参与、公平分配学习和学校内部组织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规模较小的学校更有利于这些方面的发展.反观我国的学校规模现状,认为小规模学校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方便教师发展,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改善学生参与度.  相似文献   

3.
纵观1990年以来西方学校规模的实证研究,深刻的影响,而规模较小的学校有利于这些方面的发展。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业成绩。学校规模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学校内部组织有着反观我国的学校规模现状,认为小规模学校有  相似文献   

4.
班级规模是指在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团体的学生人数。就教学而言,班级规模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更多学者开始转向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从学校规模对学生行为、教师行为以及教育平等性等方面展开的。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目前关于学校规模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三种研究方法,即费用相关的方法、社会生态学的方法、学校聚焦的方法。经过梳理分析发现,他们的研究结果更倾向于支持发展较小规模的学校。因为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在西方,小规模学校更利于完善学生学习行为、教师行为以及学校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6.
学校规模与中小学学业成绩的关系是美国学者关于学校规模影响研究的主要视角之一,现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的梳理和分析,研究者发现学校规模与中小学学业成绩的关系较复杂,社会经济地位、年级水平以及学者对学校规模的不同界定是影响这一关系的重要变量。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美国学者的研究方法具有教育生产函数的取向,研究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然而,正是这些差异性的研究结果推动了美国学校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教师参与是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但学界关于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讨论仍显不足。基于PISA调查数据探讨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影响效果问题,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教师参与学校治理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业表现,但教师参与不同领域的学校治理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能力是影响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并且教师能力能够显著调节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为此,首先要树立善治治理理念,鼓励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其次明晰教师参与边界,提高教师参与能力;最后要优化教师参与路径,建立教师参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学校规模布局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自2005年以来,西部部分省份(如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乃至全国范围内,城市初中与小学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农村初中与小学的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2010年,全国城市、县镇和农村初中和小学大班额与超大班额比例较2009年有所下降。而宁夏城市和县镇的大班额(或超大班额)比例却逐年增长,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旨在了解不同规模学校的办学效益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调整宁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规模的建议及提高宁夏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效益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适度的学校和班级规模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美、日、韩等国相继掀起了一场缩小班级规模的热潮,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要“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普遍原则。促进教育公平是现代各国教育发展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公平的实现,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层面上的制度建设问题,也是一个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微观层面上的实践问题。构建公平学校是完善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分析和讨论班级规模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为探讨如何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提供点滴参考. 一对缩小班级规模这一主张.教育界人士一直争论不休。一方面是由于班级规模的缩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经费的支出、使用以及师资的供求,尤其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忧心忡忡。显然,班级规模越小,每个班的学生人数越少,那么所需的教师就越  相似文献   

13.
<正>9月26日,昆明市明通小学发生严重的校园踩踏事件,共造成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成为又一起令人震惊的校园安全事故。综合相关报道来看,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并不复杂。25日下午,该校体育教师将两块体育教学用的海绵垫子临时靠墙放置于学生午休宿舍一楼单元过道处(另有报道称,海绵垫子在此放置有些时日。如属实,足以说明学校的安全管理和防范问题之严重)。26日14时,学校起床铃响后,一、二年级在校午休的学生陆续起床返回教室上课,在下楼过程中,由于靠墙的一块海绵垫平倒于一楼过道,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规模扩张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各地区在优化教育资源、发挥规模效应的口号下,新建学校设计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两千人嫌少,三四千人平常,五六千人见效;许多当地政府纷纷对原来的中小规模学校进行撤并,组建较大规模学校,形成单纯性中小学校在学生数量上的无限扩张和不同性质学校的规模合并趋势,出现办联校、分校、校中校等种种现象。学校的发展是否一定通过规模扩张来实现?是否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一定获得办学效益?是否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这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大规模学校不断出现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办学规模扩大,教育质量就一定会提高吗?学校的教育质量取决于什么?1990年以来,缩小学校规模成为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证研究发现,学校规模对学生课程选择、学业成就、学生参与、教育公平、教师更替和教师态度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规模较小的学校更有利于这些方面的发展。西方研究者认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学校规模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引发了学生上学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要遏制我国中小学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首先必须要弄清其背后的主导因素。因为决定中小学学校规模变动的因素不同,控制中小学学校规模的方法也不一样。基于1980—2008年全国范围内的省级面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总体而言,人口因素和教育政策制定者为追求学校规模优势而进行学校合并(简称政策因素),主导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学校规模的变动,这一结论与既有文献一致;但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实证结果还表明,人口因素和政策因素在不同时间段对我国中小学规模变动所起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而言,在2001年之前,中小学学校规模的扩大更多的是由适龄人口变化所引起的;而在2001年之后,则主要是教育决策者追求学校规模优势而大幅减少学校机构数——"撤点并校"政策所导致的。同发达国家一样,过分追求学校规模优势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对仍在进行的中小学学校合并政策必须要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17.
在扩大高师类学校办学规模的同时,如何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办学效益,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江苏8所高师办学的规模效益,指出江苏高师的发展走了一条内涵型扩张模式的发展途径。针对江苏高师院校规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将教育质量、公共教育成本和私人教育成本纳入成本函数估算初等学校最优规模,测算了XS县最优的初等学校规模和学校数,结果表明,在控制教育质量的情况下,不考虑私人教育成本,生均公共教育成本曲线呈"L"型。按走读生和寄宿生分类计算私人教育成本后,生均教育总成本曲线由原来的"L"型被拉高成"U"型,即存在最优的学校规模,它由曲线最低点决定。中小学布局调整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城区和乡镇还有通过合并学校来扩大规模以降低公共教育成本的空间,而在偏远乡村则应保留更多的学校,以降低私人教育成本和方便学生入学。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14,(10):76-76
徐丽遐:两位校长,怎样的学校才是家门口的好学校呢? 张人利:今天特地带来了上海市教委的学生质量绿色指标评价,这项指标实际上是一个学校追求的方向。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以及学生校外补课、作业的时间、睡眠的时间、对学校的认同度、自信心,还有学生之间的差异,当然也有学业成绩。如果能比较全面地评价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为了在新一轮知识经济的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针对基础教育质量薄弱的状况,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缩小学校规模成为继小班教学、教育券、“蓝带学校”计划后的广受关注的又一教育改革举措。小布什总统上台以来,公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育计划,拨出专项资金资助缩小学校规模计划,从而将这项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