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钰 《教育导刊》2006,(3):55-55
当家长在外辛苦工作,劳累奔波了一天后回到自己为之付出努力的家时,却要面对孩子违反纪律的投诉,你会怎样?是大发怒火,抑或严厉批评呵斥?或是听之任之,来个“冷处理”?下面,先来听听两位家长的感言。家长一:不打不成器我曾热衷于这一传统而“高效”的方法。早晨,我的一巴掌能让只顾着玩的儿子乖乖吃饭;晚上,我的一巴掌又能让儿子乖乖地离开电视机上床睡觉。这种方法即时见效,让我深信孩子“不打不成器”。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的内心越来越感到不安和焦虑——孩子开始说谎了,他说慌是因为怕挨我打,这让我很震惊。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管教育…  相似文献   

2.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经常对自己说说心里话,因为,陪伴孩子长大的爸爸妈妈,只有了解了孩子真实的想法,才能“知己知彼”,明白怎样的教育方式对自己的孩子最有利。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不敢、不善表达自己内心的人,很难拥有真实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暑假又到了,再过一个多月,幼儿园的孩子们就要走进校门,成为“小学生”了。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很多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孩子的生活要从“游戏”转为“学习”,孩子突然由“动”转“静”,确实很难适应。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转换角色呢?家长们该做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4.
清风明月 《家长》2014,(8):30-32
很多家长和我探讨孩子的合群问题。苦恼于自己的孩子没有朋友。多数情况,这都是因为家里的规则和社会的规则不相符。  相似文献   

5.
王美玲 《成才之路》2012,(18):98-I0015
关爱孩子,应从家庭起步。现在有些家长自己缺乏理想和追求。却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意愿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不停地上各种补习班,甚至将成人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要知道,孩子想要的,不是一个超前而早熟、承载了过多成人要求的童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人的引导不可少,但更多的是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需要家长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历练,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相似文献   

6.
家长认为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负责,而所谓的负责就是“孩子不打不成才”.说这句话的时候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一孩子需要的是这种“爱”吗?  相似文献   

7.
孩子的成长,是家长付出心血最多的地方,也是每一个家长热切关心的问题。孩子如何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家长学习很关键。学习成就合格父母丹尼斯-王:女儿研究生毕业没几年就成为著名外企的CEO。孩子确实很优秀,无论是事业上  相似文献   

8.
吕斌 《家教指南》2008,(1):23-25
“谁都知道做错了事要说声‘对不起’.这是起码的礼貌,可我的孩子就是总不肯说对不起,好说歹说都没用。这究竟是为什么?”玲玲妈妈极苦恼地向我们几位做家长的父母倾诉着。“前些天,我站在洗手间的门后晾毛巾,5岁的女儿从客厅猛冲过来。洗手间的门狠狠地撞上我的额头。老公说:‘看,你把妈妈撞伤了,快说对不起!’可她虽然很害怕,但就是嘴巴紧闭,不肯说出这三个字来。  相似文献   

9.
劳云 《家教指南》2005,(12):6-6
时下,为了让孩子成“龙”成“凰”,无以数计的家长们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格外引人注目——他们领着、载着、催着,甚至打着、骂着,让孩子去读“特长”上“补习”.全然不顾孩子的意愿!  相似文献   

10.
嵇珺  巷子 《家庭教育》2006,(9X):28-29
教育评析 作为教育我很理解孩子的心声,也更能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我们应该先让孩子快乐起来,然后再给出可行的目标。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一旦他们发生兴趣,就是教育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1.
我女儿7岁了,正上一年级,她做事和说话从不主动。如在一个公共场合,她对某件事情明明知道,也不愿意开口讲出来给大家听,而是听其它同学或小伙伴们讲。这是不是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现呢?  相似文献   

12.
郭钿钿 《班主任》2010,(11):35-35
孩子常说:“我想要的你不给我;我不想要的,你却拼命地给我。”而父母们则说:“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种亲子互动的错位成为困扰无数家长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答:成长中的孩子对眼前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他们时刻准备着接纳新鲜的事物。不少孩子还爱好想象,他们甚至画出蓝色的太阳、红色的月亮、绿色的星星、长翅膀的青蛙……这都是孩子们幻想与创造的可贵之处,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及时的鼓励,让孩子画出属于他们自己心灵中的美丽世界。孩子年龄小,感情脆弱,经受不了打击和伤害,千万不能以像或不像作为标准来随意评判孩子的画画,以免把未来的天才们扼杀在“摇篮”之中。  相似文献   

14.
经常见到一些父母把孩子当玩具、宠物,或者大活宝。为了逗孩子玩,家长随心所欲地和孩子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如三口之家中,妈妈对儿子说:“宝宝,爸爸不听话,你打他!”  相似文献   

15.
家长们多数都有一种共识,亏什么也不能亏孩子,所以,只要是孩子吃的、用的、玩的,都要最好的,还要多多益善。“多多”就一定“益善”吗?  相似文献   

16.
宗尧 《家教指南》2004,(8):20-20
人类的历史证明:母亲的素质决定孩子的未来,强盛的民族依靠无数优秀的母亲。正如列宁夫人柯鲁普斯卡娅所说:“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教育女儿,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可见,母亲与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素质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与母亲的素质不高是有一定关系的。当中华民族已经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母亲呢?我们了解孩子们心目中理想母亲的形象吗?据一份权威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孩子们所希望、崇敬的母亲形象,不是传统的“慈母”,他们需要的是“现代母亲”—…  相似文献   

17.
没有内在的思考,就没有外在的行动。许多家长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就让孩子去行动。结果,要么孩子没有行动的内在思想基础,要么孩子变成了被幕后的手牵着线的“木偶”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提倡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但绝不反对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范读。町以说教师范读是实现学生个性化朗读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段,学生的社会阅历尚浅,他们对文本的把握还不准,他们能够把文本读正确、流利都尚属不易,更谈不上读出自己的“个性”。即使是到了高年段,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个性化”朗读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芒果台的选秀节目又一次火了,“曾羊羊”和“包太郎”之间“谁走谁留”的故事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抱着吉他一口缔羊音的曾轶可也成了年中的娱乐焦点。有关她的戏谑和恶搞随处可见,从“曾哥”这个“炙手可热”的称呼,便可以看到许多人对曾轶可的怀疑。  相似文献   

20.
大头 《家庭教育》2009,(3):34-35
家长“备课”是孩子发展的需要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家长不用像现在这样操心孩子的学习。那时,社会竞争的压力还没有这么大。如今,人才竞争的年龄段前移,从大学移到中学,从中学移到小学。甚至移到幼儿园。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下,绝大多数家长都为孩子的前途忧心忡忡,于是让孩子上大学成了多数家长的唯一选择。尽管这种选择并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实际,也不完全符合每个孩子的实际,但是片面的高期望值仍然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动力和杠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