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超长假期线上上课模式,给中学生及家长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人们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积极地在家中上网课,这本是促进学习的途径,但却让学生们有了正当玩手机的理由,亲子间的矛盾冲突也主要集中在手机使用上。那么,复学后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智能手机成瘾?本文分析了青春期的孩子手机成瘾及戒断的不同阶段性心理特点,探讨如何在手机戒断阶段避开孩子情绪管理的雷区,预防出现极端行为,引导家长帮助中学生顺利摆脱假期网瘾。  相似文献   

2.
“我们进出校园、宿舍,都要用手机刷门禁,在食堂吃饭,也可刷手机,挺方便的.”武汉机电工程学校“大手笔”给600余新生、800余201 3级学生每人发放一部免费智能手机,试行智能手机管理校园.该校学生几乎“人机合一”,校方称管理效果比预想的好.(据《楚天金报》)  相似文献   

3.
一、造句意思要明白有个学生用“诚实”一词造了这样一个句子:“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这句话说得不明白,没有把语言环境交代清楚,列宁是革命领袖,怎么是孩子呢?这句话应该说成: “列宁小时候是个诚实的孩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用“越……越……”的句式造句.学生往往造成  相似文献   

4.
问题与困惑 时常会有家长来与我交流关于学生语学习方面的问题,他们说:“我的孩子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成绩怎么就是不见提高呢?”“我的孩子,读了不少书,作水平怎么上不去呢?”“我的孩子只要见到作就头痛,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手,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5.
真与假     
我曾观摩过大班社会活动“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活动开始,教师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方法教育孩子要关心、帮助他人。活动最后,教师用手机拨通了因病在家休息的小伟家的电话,请一个孩子直接与小伟通话。当话筒里传来小伟熟悉的声音时,这孩子不由自主地睁大了眼睛,惊喜地问:“你的病好些了吗?什么时候能来幼儿园?我们大家都很想你呢……”听着孩子稚嫩的话语,我顿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活动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都在专心地倾听着。忽然,坐在后排的望望不停地向前探着身子,问身边的同伴:“这个手机是真的还是假的?不会是玩具手机吧?”听了他…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背景 “撕卷门”事件:2010年1月,各大媒体报道的某校的“撕卷门”事件,学校、教师倍感压力,教师工作畏首畏尾,让人堪忧. 被拍下的“证据”:某日,某学生家长找到校长,出示一张孩子趴在走廊写作业的手机照片.家长说,孩子已多日被停课,原因是作业未做或没做完.家长质疑:走廊上补作业算不算体罚?孩子的课能随便停吗?…… 我们思考:学校教育怎么了?学生作为家与校、生与师的重要“链接”,他们对学校、对教师的了解有多少?学生向家长传递了怎样的信息?他们有怎样的诉求?  相似文献   

7.
很多家长感叹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来越难与家长沟通。上海最新一项调查显示:63%的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而不能与家长沟通;36.4%的学生最讨厌父母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漠,也是今天家长们主要的困惑。有专家指出,家长教育的无力化是“权威失灵”的一种表现。那么,家长权威为什么会“失灵”了呢?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该怎么做?为此,笔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孩子和专家,希望能给广大家长们一些启示。家长:孩子越大越难管“我要走出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很多家长和孩子交流时发出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家庭中,孩子不好好吃饭,是令许多父母头痛的一大难题。面对不愿意吃饭的孩子,不论父母如何哄、劝、“威逼利诱”几乎都无济于事。为此许多父母大为不解,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其实,这种现象是和父母本人的态度紧密相连的,是父母对孩子饮食的过分呵护、关心造就了孩子这种不正常的饮食观念——把饮食当作一项负担,一项为父母完成的任务,而不是自己本身的生理需要。曾有一个五岁的孩子这样说:“在一个不需要吃饭的世界里。该多好!”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好好吃饭呢?  相似文献   

9.
刘素静 《家长》2012,(11):11-13
“你还没给孩子买手机呢?太落伍了。”以前手机是奢侈品,现在却几乎人人一机在手,小学生用手机都是平常事,如果没有反倒显得落伍和另类,“手机族”已呈现低龄化趋势。但是,家长可能没注意到,手机在方便与孩子联系、预知不安全因素的同时,也存在着影响学习成绩、危害身体健康的隐患,甚至如同一场“内战”搅乱了孩子的安宁生活。  相似文献   

10.
《四川教育》2014,(5):5-5
对于现代人而言,手机随身带差不多已经成了大家的基本共识.近两年,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以破竹之势覆盖了市场,丰富的娱乐和社交网络平台,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手机依赖症中的一员.“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而你却在埋头刷手机.”“找到wifi,就像找到了组织.”各种调侃令人哑然.三月以来,国内多所大学纷纷开始倡导“无手机课堂”:在上课之前,将手机调成静音;放在指定区域,以期达到促使学生们集中精力认真听课的目的.学生把矛头指向了手机,将其看做是“离间”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关系、影响学习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1.
殷飞 《家庭教育》2020,(1):41-48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走进寻常人家,成为家庭关系的新“成员”。智能手机与父母、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毫不夸张地说,丝臺不亚于血脉相连的亲子关系。家庭中.这个家庭新成员的“介入”,使传统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模式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原生家庭父亲母亲孩子构成的三角关系,迅速地被父母孩子手机这新三角关系所替代一一家庭出现了新的“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通过手机可以看电影、看新闻、聊天、玩游戏等,手机几乎无所不能,因此现在人们对手机越来越依赖。于是,人们走路玩手机,吃饭玩手机,睡觉玩手机,坐车玩手机,更有甚者开车也在玩手机……人们在享受手机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工作与生活似乎也被手机“绑架”了。同样,被“绑架”的还有我们的学生。学校将手机视为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毒品”,而我们的学生却视之如“宝贝”。那么,中学生到底应不应该使用手机?在手机与人们的生活日益紧密融合的当下,学生们又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13.
李瑜 《中学生博览》2022,(30):58-59
<正>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对面,而你却在玩手机。如今的孩子人手一个手机或ipad已经是家庭生活的常态,信息技术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亲子间的“手机争夺战”也成为了很多家庭影响亲子关系的一个挑战。家长们纷纷控诉着游戏的罪过,生怕孩子与游戏有任何瓜葛,而又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爱玩游戏。沉迷于手机与网络是否是孩子的本意?当孩子玩游戏时,家长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王文茹 《亚太教育》2019,(9):158-158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的中职学生已经普遍使用智能手机。手机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方便学生的知识获取,另一方面过度使用手机进行低级网页浏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将手机引入课堂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以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围绕中职英语“手机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长江 《小读者》2013,(1):75-76
孩子成了“手机控” 讲述詹女士.(初二学生家长)儿子上厕所都要带手机这个学期,我们给孩子配了一部智能手机,为的是方便联系,可我现在特别懊悔:开学一个多月,儿子的心思都在手机上。每天起床,儿子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每天睡前,儿子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更让人看着心烦的是,儿子边看电视也要边玩手机,就连上卫生间也把手机带在身边。在卫生问里,他会蹲上半天不出来——不是在用手机玩游戏就是在用手机刷微博。  相似文献   

16.
你和孩子的谈话 ,很可能自然不自然地就会安排在饭桌上。面对孩子 ,“功课都做完了吗 ?”是你的开场白 ,看起来似乎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接触 ,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产生怎样一种效果呢 ?当逆来顺受的传统不能在孩子身上体现的时候 ,你就会把孩子很强的自我意识看成是“自私” ,把孩子正当的独立人格看成是对你的“叛逆”。“代沟”在你与孩子之间不知不觉就出现了。那么 ,如何使你和孩子一起共同跨越“代沟” ,使你更易更好地教育孩子呢 ?就是经常与孩子聊天。聊天的益处1 .在心理上是一种情绪的渲泻和自信心的培养。心理学上讲 ,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7.
仲子 《家长》2004,(Z2)
孩子虽小,但他对世界有自己的理解。孩子的眼睛和思维往往与成人迥异,他们有自己生活的世界。我的孩子高随两岁半的时候,有一次“帮”爸爸一起修东西,爸爸问他:“你知道屁股是干什么用的吗?”“屁股是拉大便用的。”“腿呢?”“腿是走路的。”“手呢?”“手是拿钉子用的。”其时,他的手里正握着一枚钉子。“嘴是干什么用的?”“嘴是吃东西用的。”“眼睛呢?”“眼睛是闭上用的。”说着,就闭了一下眼睛。“耳朵呢?”“耳朵是能摸的。”用手做摸耳状。“鼻子呢?”用手做摸耳状。“鼻子呢?”“鼻子——也是能摸的。”“那么头发呢?”孩子略一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以及手机功能的日臻完善,手机的使用已悄然渗入到中职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手机这一“小屏幕”在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中职生对手机过于依赖、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等诸多不良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小屏幕”时代中职生合理使用角度来对当前中职生手机健康使用引导展开分析和讨论,进而为中职生的手机合理使用提供辅助.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基础.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习惯呢? 一、培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并做到读、思、画、查、疑、写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镜”。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习作心理,顺应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辟这条“绿色通道”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一、在开放型的活动中挑拣——解除“写什么”的心理障碍许多孩子一提起作文便发怵、害怕,孩子对作文的害怕并不在作文技巧上,而在于无内容可写。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他们觉得有东西可写呢?1.把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组织《春》的习作课,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说春;也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春的古诗,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