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图书评论》2010,(11):42-42
海德格尔对待东西方对话问题究竞是什么立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可能是简单明了、泾渭分明的是或否,而必然是多重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海德格尔的思想永远是“在路上”踟蹰而行,而且是因为东西方对话这个问题本身犹如他所谓的“林中路”一样始终与其他的林中路以及路标相互交错、曲折多变,令人茫然若失。  相似文献   

2.
福柯作为一个“思想学徒”的生涯,先是经历了黑格尔,然后由黑格尔穿越马克思,再由马克思抵达海德格尔,最后经由海德格尔找到了尼采,而尼采成了高悬于他的世界之上的“太阳”,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面貌由其转述者所决定。最近这二十年,某某学者为某某“翻案”的报道屡见报端,近现代史上的名人多半不能幸免。大的如洪秀全,小的如方伯谦,远的如雍正,近的如周扬,本国的如张爱玲,外国的如海德格尔。 与鸟类源自鱼还是恐龙的争论不同,给历史人物“翻案”的最根本原因,往往不是因为有新的化石或史料  相似文献   

4.
下一波出版技术浪潮及对传媒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讨论下一波出版技术浪潮以及对媒体出版业的影响和挑战的话题。下面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个话题: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有关“下一波出版技术浪潮”的三个报告,然后讨论一下新技术浪潮对媒体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一、“下一波出版技术浪潮”三个报告的简述Seybold杂志在2003年底至2004年年初之间,连  相似文献   

5.
吴雁 《青年记者》2009,(12):30-31
美学家海德格尔强调“人诗意的生存”,然而作为主体的人在当今网络的世界里,其知、情、意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从“心理一隋”、“道德一意”、“法制一知”三个层面对网络传播进行审美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6.
Door“门”,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名词,这几年来却成了一个网络热词,并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网友们喜欢将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或超强娱乐性的事件,统统取名为“XX门”。这几年来,在中国网络上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门”事,如艳照门、踩猫门、献身门、普惠门等等。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读王炜先生编选的《熊译海德格尔》时便想到,日后有机会定要写篇有关“孙译海德格尔”的文章。别的不说,单凭孙周兴先生是当今中国学界唯一一个倾注全副精力独立、精审、持续、高效、系统地翻译海德格尔著作的学者这一点,对“孙译本”的批评、讨论就理应成为学界早该着手的事情。因为这里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让人产生某种隐忧:迄今为止,这些海德格尔著作在中国大陆竟然大都只有一个“孙译本”,  相似文献   

8.
“现在这个时间决定了这个价格。”“户口”解释目前户口黑市交易的行情说,“这个时候不是谁都能办得了。”  相似文献   

9.
郑健 《军事记者》2008,(7):49-50
这个“老调”应该“重弹” 上个世纪40年代,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萨空了先生提出:采访决定写作。持同样主张的陈克寒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献给敌后青年记者》一文中说:“从一般原理来说是内容决定形式,那么从新闻观点上出发,便应该是采访决定写作。”他是“采访决定写作”的最早倡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都市类报纸在经历了十几年水银泄地般的快速发展、演变后,开始进入媒体新传播竞争时代,随着报纸内容与运营模式的同质化带来的可替代性与微利化趋势,报业竞争频频升级。生活消费类行业专刊应时而生,应运而生。一批富有远见的都市报纷纷以前瞻的眼光、先进的经营理念,大办各类行业专刊,一时间,行业专刊这个新时代的“宠儿”成为报媒广告经营的“引擎”,策动了一波又一波营销活动和广告攻势,使报业广告竞争风声水起,助推报业发展洪流滚滚向前。  相似文献   

11.
1950年9月2日,对于人民军医人来讲,这是一个铺满金光的日子。罗荣桓、聂荣臻两位元帅亲自批示,决定将这个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定名为“人民军医”。于是,在我们国家“人民社”这片出版方阵中,多了一支身穿军装的劲旅。  相似文献   

12.
一篇文章或一部书稿,是否应该发表或出版,如果在出版编辑部门和某些“首长”、领导者个人之间存在意见分歧,怎么办? 这是一个出版工作当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有一个几十年来形成的积习,到现在还远远没有解决好,这就是许多事究竟是由组织决定还是由个人决定?提拔干部有这个问题,处分人有这个问题,执法有这个问题,审定稿件也有这个  相似文献   

13.
一个电话,一次面谈,决定了一项策划。 去年6月下旬,中央电视台《朋友》栏目组负责人找到我说,他们准备为中央台的《长篇连播》节目做两期“用声音交朋友的人”的电视专题节目。我一听这个切入点心里就叫好!巧了,在“广播发展年”谈广播,有意思!这太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14.
轶事四则     
《出版参考》2014,(3):43-43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终身未娶。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两个朋友,一个朋友问他:“你不为你的独身主义后悔吗?”斯宾塞愉快地答道:“人们应该满意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意。我常常这样宽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个女人因为没有做我的妻子而获得了幸福。”  相似文献   

15.
因为觉得自己“立言比立功更好”——换句话说,就是“爬格子”的本事胜过了制造政绩,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于是决定,做一件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印记”的事。结果,凭借着他“对人事的真知灼见和洞察精微的辨别能力”,一部据认为是不朽的著作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16.
武斌 《出版参考》2010,(13):25-25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为了向祖国母亲的60华诞献上一份自己的心意,中国书籍出版社也决定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出版相关的图书。经过几次选题论证会讨论,最终决定,从出版社自身定位和职能出发,编选一套反映新中国出版业60年来辉煌成就和曲折进程的系列图书“出版60年”。  相似文献   

17.
4月10~13日举行的今年这一届意大利波隆那儿童书展打出了“聚焦中国”的旗号,专门向前来参展的人们介绍中国的儿童书市场,以便让商家进一步了解这个无论对他们的业务扩展或是儿童出版业的发展都代表着特殊重要意义的地区。“聚焦中国”儿童书展大力推荐了四大活动:2002年1月中国儿童书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关于出版的研究受到人们的突出注意是在70年代末。1979年12月20日成立的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章程,就规定了协会的任务之一是“开展出版业务研究和学术活动”。1983年6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确定“建立出版发行研究所,充实印刷技术研究所,加强出版、印刷、发行的科研工作。”这个明确提出的政策标志着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版研究已经呼之欲出了。出版学这个名称在中国正式提出是1983年。从那时起的5年里,建立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1985年3月);上海编辑  相似文献   

19.
2007年8月23日,《安阳日报》在第6版推出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巧红视角》专栏.当天不少读者打开报纸后感到耳目一新。因为这个专栏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一个“专”字决定了它有很多唯一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今年7月底到9月初,一则社会新闻《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一度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不仅积极介入了对这个新闻事实的全程报道,而且还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形成了“陆步轩现象”。回顾传播全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与分析如何通过社会新闻的报道,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