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实验室原有的摩擦力演示器是一块长木板,一辆小滑车和一个弹簧秤。实验时用弹簧秤拉着物体在长木板上运动,读出弹簧秤示数,从而知道了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原理非常简单,但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摩擦力方向看不出来;二是弹簧秤示数可见度太小,上课时学生们看不清楚;三是物体运动速度不均匀,难以说明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等。  相似文献   

2.
关于《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中使用的溢水杯提出的改进方法较多 ,但对此实验中使用的弹簧秤的改进却还未曾有过。下面针对实验中使用的弹簧秤谈一谈改进的设想和做法 :一、改进《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中使用的弹簧秤的设想的提出 :用普通弹簧秤能够测出物块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但必须对该物块测两次力 :一次是测出物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即物块在空中时弹簧秤的示数 G,另一次是测出物块在液体中时弹簧秤对物块的拉力 ,即物块在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 F,然后计算出两次弹簧秤的示数差 ,求出物块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F浮 =G- F。这…  相似文献   

3.
初二物理中,研究滑动摩擦的学生实验,原来是使用摩擦计(小木块和长木板),弹簧秤,钩码等。其实验过程是用弹簧秤水平地拉着小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读出弹簧秤上的读数。这个实验结果总不理想,误差较大。我们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一是用手拉弹簧秤,拉力不匀,小木块运动速度时快时慢,不能准确地读出弹簧秤的读数;二是手拉弹簧秤时容易抬高,力的方向与木块运动方向有一夹角;三是实验中,学生既要用手,又要观察,还要读数,分散了注意力,容易产生偶然误差。针对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将弹簧秤固定在小木块中间,用细线的一端与弹簧秤挂钩相接,另一端通过一可以上下调动的滑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第一册力学部分有一个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当教师演示此实验时很难准确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得出结论。还会给学生造成误解,如当学生看到拉动弹簧秤使木块向前运动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弹簧秤的指针也相应发生变化,而误认为摩擦力与木块的运动速度快慢有关。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①本教具利用运动具有相对性,变摩擦力实验中的木块运动为接触平面的运动。根据摩擦力的性质,采用比较实验法,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解决了教材实验中木块速度不可控;测力计示数不稳很难读数;平面长度有限,读数时间短;不具备连续性;不是一次观察用比较法得出实验结论等缺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自制"记忆"弹簧秤的过程。此弹簧秤除具有普通弹簧秤的功能外,还能记录下物体运动过程中在某一时刻或位置受到的瞬时力最大值或最小值,从而解决了普通弹簧秤只能测平衡力而不能测瞬时力的缺点。结合其他的辅助装置能够做多个物理实验,如测量压强的实验,实验效果良好。本教具制作容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读数清晰,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7.
用于演示超重、失重的实验器材已有多种,如弹簧秤上加触点信号电路、圆盘测力计上加记忆指针、平衡杠杆的一端挂一对折的链条等。这些装置能够演示物体曾经受到超重、失重的现象,但不能留下记录,无法演示物体完全失重现象,更不能量化失重、超重时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使用溢水杯,但各学校传统仪器中没有。现行教材人敦版物理第一册中,是用倾斜放置装满水的烧杯代替,实验教师若稍有不慎.便会碰倒烧杯。教材中是用手提弹簧秤测小石块重力和所受浮力,学生很难看清示数。在测浮力时.眼既要看弹簧秤,又要注意石块不能露出水面,又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操作确实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9.
1对“研究滑动摩擦力”实验的一点改进在初二物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手拉弹簧秤做匀速运动很不容易,任何一点造成不匀速的因素都会引起弹簧秤的指数发生忽大忽小的变化。为此,我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如图1)。把木块放在一个较长的平板小车上,用一个微型电动机牵引平板小车运动。由于电动机的转速是恒定的,所以平板小车的运动也是匀速的。这使弹簧秤的指数十分稳定,摩擦力的大小也就很容易直接读出。图12巧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做“马德堡半球”实验,需用一个很笨重的抽气机将两个半球中的空…  相似文献   

10.
本静、动摩擦力演示仪是由环形平皮带传动和摩擦力测量两部分组合而成的.在机箱的前面板上.环形平皮带套在水平方向排列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环形平皮带上层的下面有固定于台架上的光滑平面托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低速同步电机,另一端连结主动轮,从动轴一端连接从动轮.传动轴和从动轴分别至少由两个轴套支撑;演示状态下.摩擦块放置于环形平皮带的上面,拉力绳一端连接摩擦块.男一端连接弹簧测力计。该仪器原理明确、结构简单,又能直观演示摩擦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从零逐渐增大到最大静摩擦力,最后又变为滑动摩擦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超重、失重演示实验的再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重和失重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必修)的学习内容。 对于中学生而亩,这些概念,不易理解,若在新授课中,配上适当的演示实验,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而一般中学的实验室又没有专门的器材来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利用身边物品来设计一些演示实验。设计该演示实验的关键在于怎样把超重、失重过程的瞬间效果定格显现出来。以前很多教师采用如图1的装置,手突然向上或向下加速运动时,让学生观察测力计读数,并与静止时的读数相比较。  相似文献   

12.
自制摩擦力演示器四川省仁寿县一中李刚高中物理力学中对摩擦力的研究,是借助二力平衡原理来分析摩擦力性质的。由于缺乏直观的演示仪器,造成学生对摩擦力性质理解困难,为此笔者制作了摩擦力演示器。现将有关内容介绍于下,供参考。仪器构造图一、仪器构造如图所示:仪...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有一些题目 ,需要通过试验寻找隐藏的条件来解答。由于受思维能力的限制 ,学生解答这类题非常吃力。作为教师 ,应当进行巧妙的引导 ,为他们架座桥梁 ,使其渡过难关。初中物理《力》一章中 ,有一出错率极高的习题 :如图 1所示 ,弹簧秤重力不计 ,滑轮光滑 ,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弹簧秤的读数是牛。图 1错误答案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读数为 12牛 ,另一种是 0牛。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错误答案呢 ?前一种错误主要是学生没有透彻理解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认为每边都有 6牛的力拉弹簧秤 ,这样 ,弹簧伸长的长度刚好为只有一个力时的两倍 ,故读数…  相似文献   

14.
演示弹簧秤     
在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二课《物体的重量》一课中,要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秤,准确读出数来。为此,设计和制作了一种演示弹簧秤、使学生便于观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弹簧秤的维护李华平(四川省梁平中学634200)平板测力计(如图1)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仪器,教师的演示实验要用,学生分组实验也要用.由于使用频繁、设计考虑耐用性欠佳、生产质量不高,所以故障发生率也高.从我校多年开出学生实验仪器故障统计...  相似文献   

16.
一、教具简图及作用本教具除能代替现有教具“摩擦计”完成现行物理教材初高中课本中全部有关摩擦力的演示及学生实验外,还可作研究下滑力、斜面的机械效率等实验。由于支架和滑板均可自由移动,测力计(演示时可用圆盘测力计)处于竖直方向,并可固定不动,因此解决了过去作本实验普遍存在的缺点:用手拉测力计不易达到拉力始终保持与滑板平行的要求;测力计处于水平方向上,且不断移动,因而可见度小,不便读数等。二、制作材料1.滑块和滑板各一块(可用摩擦计或斜面小车的滑块和滑板);木板若干。2.定滑轮、测力计各一只。3.直径6mm螺钉、合页各两套…  相似文献   

17.
J2109型摩擦计,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组装实验方便等优点,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民。但该仪器的主要缺点是,示力读数不准确,摩擦力的方向不能指示,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不能进行对比等。为此,我们将它进行了改进: 改进后的仪器结构,如图1所示。即:在擦擦块内装好简易测力计,附设游标。  相似文献   

18.
磁场磁力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个重点的难点,但是磁场磁力线的实验演示效果却很差,一般教学都是通过打幻灯或叫几个学生到讲台前来才能看得见。我在教学中研制出了电流磁场研究板,能在竖直面上直接演示直线电流和螺线管电流磁场的磁力线,坐在后排的学生都可以看清磁力线的形状和方向,效果很好。此研究板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制作了许多特殊的小磁针,把这些特制的小磁针钉在挂在四块木板条上(见图1)。演示时分别把小磁针板挂在直导线或螺线管周围,小磁针能在竖直面上自由地按磁场方向转动,并按磁力线形状排列。本仪器还附带解决了初三课本上电磁…  相似文献   

19.
摩擦力是力学中一种常见的力,而学生在学习摩擦力和分析摩擦力方向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加清楚直观地把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显示出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摩擦力知识,特制作了这件摩擦力演示表。  相似文献   

20.
磁铁可以使金属铁暂时磁化而吸引它,磁铁之间同极性相排斥,异极性相吸引,我们利用磁铁这些特性设计了几个演示实验。一、利用两块环形磁铁,测量磁铁之间作用力,测量磁铁与接触物之间的摩擦力。图1实验如图1所示,细玻璃棒固定在甲乙两铁架台之上,玻璃棒比磁铁内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