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读书是一个人精神的源头活水。身为教师,就应与书为友,让阅读成为习惯。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教师每天不得不为应付考试、名次以及各种各样的检查而忙碌,他们即使有暇读书,所读的也只是与各类考试有关的教材、辅导材料、习题集等。有些学校会趁假期为老师们买书,人手一本发给大家,并要  相似文献   

2.
牟凌霞 《考试周刊》2014,(91):37-37
<正>"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立身处事的方式、信念。它能涵养人性,净化心灵,让学生体会到读书是件快乐的事情,掌握简单、易行、有效的读书方法是老师的职责。教育能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在阅读的路途上"扶"他们一把,让他们体会到克服困难的快乐,让读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一、动笔读书,个性阅读古代文人讲究"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墨是指在书上作批注和做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用特定的符号在文本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存储知识,明天提取智慧,读书成就梦想"。这是太原市后小河小学每位少先队员的2014年的新年梦想。为推进全民阅读,尤其是在少先队员中倡导阅读风尚,学校在2014年新年隆重推出"我的一本课外书"达人秀活动。此次活动是少先队开展的一项梦想助推活动,让人人爱上阅读,让读书长知识,让读书增智慧,让读书促养成,让读书树理想,让读书育人格,让读书成就梦想,让阅读成为少先队员精神意义上的存储;此活动也是少先队员进行的一次书香校园建设的普  相似文献   

4.
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变革的年代,瞬息万变的世界、眼花缭乱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也让人躁动不安。只有读书能让人的心地稍稍平静下来。有人说,读书已成为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读书对现代人生活和生存的意义,我很难参透。但我想,一个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底气,存在于工作之余的读书阅读,存在于读书之余的思考与学习,这是毫无疑义的。不读书。是不可能真正教好书的,用心读书,才能做一个有底气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浅阅读,即一种当下流行的网上快速读书方式。由此我想到一个词“深阅读”,即传统的,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一种充满占色占香蕴味的读书方式。我认为只有将这传统与现代完关融合.我们才能成为新的读书e族。  相似文献   

6.
在参加读书活动时,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明确指出:"阅读是基础教育的基石".我们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大力提倡深阅读和经典阅读. 为推进深阅读和经典阅读,笔者认为,在读书全过程中,提倡抄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与抄写形影不离,使抄写成为深阅读的伴侣.  相似文献   

7.
《英语沙龙》2013,(4):1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对于这样一个全球性纪念日,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人们可能会清楚地记得"情人节"、"圣诞节"这类娱乐性更强的全球节日.人们似乎正在远离书籍,或者确切地说是在远离传统的阅读方式. 比起阅读书籍,如今的人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电视、网络等媒介上.而读书这种休闲方式,在这个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娱乐元素的时代,的确难以让人们产生兴趣.毕竟,读书是需要独处的,需要你静下心来去阅读、去思考.在这个浮躁的"快餐式"年代,人们追求的只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8.
<正>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的召唤,要求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在喧嚣的世间奔波忙碌,渐渐疲惫麻木时,什么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心灵?读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它能催生心灵的感悟。有了感悟,就不会寂寞孤独,因为心灵上的震撼是生在内心深处的永不熄灭的火焰,使心灵永远地拒绝冰冻。读书的意义,就在此。读书并领悟书中的智慧与精彩,能使入学会用微笑传递情感。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小西湖小学是南京市"书香校园"之一。校本课程《心智阅读》以指导"阅读经典"为切入点,使儿童心灵更加灿烂、美好、幸福为价值,努力将儿童引领至一种喜欢阅读的状态,使爱读书、会读书成为校园生活的风尚。学校通过创建"我的读书成长记录袋"、班级读书博客、"我的读书生活"个人读书博客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引导儿童及时地倾诉、交流读书的收获,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享受快  相似文献   

11.
巴金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生活习惯,用最静心的阅读来滋润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与智者为友,与经典交流,与高尚对话。读书能够更好地塑造人格,培植思想,丰富情感。读书使教师远离贫乏、平庸和浮躁,让教师的思绪更加缜密严谨、敏捷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本文提出"宽视域"阅读理念并就如何实践这一理念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陈怡 《四川教育》2008,(5):46-46
有人说读书如交友,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多读书让人变得高尚。多读书让人增长见识,多读书让人变得智慧豁达。阅读的魅力就在于有助于阅读者不断充实精神生活。我们说,阅读是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精神对话,它应该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试贯穿人的一生。当然,这里所说的阅读。显然不单单是课堂内的阅读,还包含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的课外阅读。怎样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终身习惯,愉悦学生的身心。  相似文献   

15.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大量的事实证明,一切学识渊博、才智出众的人都有大量阅读的习惯,可以说,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每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我校自开展家校立体读书工程以来,走过了一段难忘的阅读岁月,读书已渐渐成为最时尚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读书,古人有两个对联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是"人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二是"勤耕种无多有少,多读书不圣也贤"。读书既是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方式,就免不了在各种场合谈读书。真正的读书就是读经典当今有一个概念叫"信息爆炸",这是很多人说没有时间读书,或纷纷选择"快餐式阅读"的一个重要借口。但我完全不赞成这个判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和"信息爆炸"几乎同样流行的  相似文献   

17.
正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从此,这一天成为了读书最热闹的一天。正如"世界读书日"的主旨理念那样:希望人们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的乐趣,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但无论如何理解,乐趣都存在于读书人的心田,阅读都避不开读书人的"江湖"。何谓读书人的"江湖"?古龙先生曾感慨:"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可以说是一  相似文献   

18.
徐颖 《考试周刊》2008,(24):150
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读书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得信息;读书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取精神营养:读书能发展人的语言和阅读能力.而这一切都得由读者自己去理解、感受和体悟.<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这对于现行的阅读教学来说是一个挑战.它更加强调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自由的空间,为学生打开阅读之门.  相似文献   

19.
朱永新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可见,阅读素质的提高和个体生命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大量事实证明,喜爱课外阅读、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思维清晰,语文素养丰厚,人文积淀厚实,综合能力较强。也许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规定了小学阶段必须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如何引领孩子亲近书籍,让心灵融入精彩纷呈的书籍世界?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点滴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正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对于"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高品位的书对我们来说既是"窗子"又是"镜子"。通过读书,我们看到了大千世界;通过读书,我们照见了内心的灰尘。决定一个人品位和境界的是他的胸怀和内涵,而影响一个人胸怀和内涵的,则是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