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是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第四年,前三年的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注重考查基本史实和历史阐释能力,把握了高考“稳中求变、稳中出新”的思路,贯彻了《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设计平实无华,设问指向明确,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将理论观点和思维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的考查渗透其中的特点,整体质量是较好的。  相似文献   

2.
2007年山东省首次实行“3+X+1”的素质能力性的高考模式。新的高考模式强调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中提出了四种能力考查目标,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针对这四种能力考查目标,本人结合自己对新《考试说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招生考试通讯》2013,(3):25-27
《考纲》风向标 2013年《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与2012年相比。“考试目标与要求1166考试范围与要求”都没有变化。在“题型示例”中更换了三道试题。分别是2012年海南卷和2011年、2012课标卷中的试题。这些题是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典型性试题。在突出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方面释放出强烈信号。试题知识的呈现形式从实际应用出发,题目落脚点来源于《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知识内容,表面上试题情境陌生,但考试内容并不陌生。从《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选题中可以看出,海南卷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希望考生在备考中认真地研究近三年的海南卷。  相似文献   

4.
2009年浙江省开始新课程下的高考,6年时间如白驹过隙,2015年起新一轮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回顾近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相信对认识高考,特别是认识浙江特色的高考,搞好以后的数学教与学将大有裨益.1近6年高考数学试题解读1.1稳中渐变,贴近学生实际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坚持“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充分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符合《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适合浙江省考生的实际水平,保持了命题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创新性.1.1.1题型结构从2007年始,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在题型上一直保持“10+7+5”的形式,其中,解答题一般是一道题2个小题(以理科试题为例,只有2012年和2014年略有微调,其中,2012年第22题第(1)小题和2014年第19题第(2)小题都包含2个小题),难度梯度递进.经过实践证明题量是合适的,题型搭配比较合理,选择题、填空题照顾知识覆盖,解题灵活,解答题深度考查、全面检测综合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历史对考生考核的目标与要求之一,体现这二类能力考查的试题在高考历史模拟卷及高考试卷中屡见不鲜。对“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包括: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体现这一类能力考查的试题按难度来分,  相似文献   

6.
依纲备考 在一标多本的情况下.根据课改地区的实践及经验可知:高三历史复习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纲领性文件;《考试说明》是复习的重要指南;历史教材是历史学习的主要素材。总而言之,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卷考查的知识点与《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基本对应,但也有个别题目超越了教材版本,体现了高考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命题,并超越版本的特点.如2008年海南卷的第1题、山东文综卷的第10题、宁夏文综卷的第24题等。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还需将不同版本的教材做好对比.相互借鉴.要特别关注共性知识。  相似文献   

7.
2005年高考文综《考试大纲》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拟定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本文结合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卷(江西卷)第38题,解析这些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2005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目标之一是描述和阐释事物,并且将这一目标的第三个层次规定为:“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事。”历史评价题,则是体现上述目标的一类高考主观性试验。历史评价题,一般是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制度和历史观点等的进步与否,历史作用积极与否的评定。  相似文献   

9.
《招生考试通讯》2013,(3):33-35
《考纲》风向标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2013年全国高考文综合地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较之2012年没有实质性的改动。其中,考试内容从覆盖面和能力要求方面也没有大的改变。2013年高考地理试卷的结构、题型、难易度比例、题量都会比较稳定。试题设计以中等难度为主。仍将杜绝偏、难、怪题。试卷难度应与2012年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考试大纲中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解析1.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地位与价值高考考试大纲中将学科思维能力分解为四种专项能力。其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解答问题的前提条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解答试题的关键环节,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是有效得分的必要手段,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深化与拓展过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他三项能力的考查都服务于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后者的核心地位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1.
正一、选择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思维选择题是高考的基本题型。随着高考命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选择题由最初的知识立意实现了向能力立意的华丽转身。第一,就目前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考查目标已经可以达到"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全部四大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第二,选择题题干引入的材料越加生动,情  相似文献   

12.
“新模式,旧做法”的说法,是基于历史学科基本属性的前提下,在对2010年广东高考《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认真学习后得出的认识。即广东高考虽然采取“3+小综合”的新形式,但“以能力为重点,以思维为核心”的命题理念不会改变,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来考查主干知识和重大历史阶段特征”的特点也会继续沿袭下去,而且还会在时间和题量大为减少的情况下进一步凸现其重要性,这就决定了“新的考试模式”下,复习阶段特征的“旧方法”仍然有效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13.
考试说明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2000年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有如下特点:第一,内容的延续性比较突出。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保证题目的形式、难度大体稳定的前提下争取有所创新。考试说明体现了这一原则。与近年的考试说明比较,2000年的考试说明在对考试性质的阐释上,在能力要求的表述上,在考试内容的圈定上,在示例题的选择上都体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对考试性质和能力要求的阐释以及对题型、题量的说明都与1999年完全相同,只在考试内容和示例题上有局部的变化。第二,突出对于考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考试说明通过对考试性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目标之一是描述和阐释事物,并且将这一目标的第三个层次规定为:“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历史评价题,则是体现上述目标的一类高考主观性试题。历史评价题,一般是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制度和历史观点等的进步与否,历史作用积极与否的评定。它要求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制度和历史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这类题型是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和文综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对其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顾正飞 《学语文》2003,(5):23-23,22
高考《考试说明》中的示例题 ,都是往年的高考题 ,作为高考题型的“模板” ,其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导向性等功能向来为人们重视。认真研究这些题型 ,无疑将提高语文复习工作的针对性 ,收事半功倍之效。《考试说明》中的示例题 ,差不多每年都有删、换 ,但如果我们把历年的《考试说明》作一比较 ,就会发现 ,有些示例题似乎享受着“终身制” ,从其问世至今 ,一直就被作为示例题收在《考试说明》中。以下两例 ,就属这样的情况 :一、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要求 :①不变更原意 ;②人物、人称表述准确 ;③…  相似文献   

16.
高考历史试卷中的"特点"题体现了高考选拔人才的要求,能考查考生的能力水平,有一定的区分度,但能力要求高,回答难度大,且出现的频率较高。在《2012年福建文综考试说明(历史学科部分)》中,"考核目标与要求"的例9、例10、例11,题型示例的例24,参考试卷的38题、41题(C)等题目都涉及"特点"类的问题,可见其在高考中的分量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7.
《招生考试通讯》2013,(3):13-15
《考纲》风向标 2013年英语学科《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与2012年版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知识方面的考查要求没有变化。2013年英语高考将继续坚持“稳中求发展”和“稳中有变”的指导思想。试题题型保持稳定。语言知识更趋向于情境下的交际功能,设题接近生活,贴近时代,紧密联系学校生活;知识覆盖面更广、更实际,着重考查考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从语篇理解、归纳概括、英语素养等方面进行考查。考生在《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出台后的复习中,不要追求偏、怪、难题;应理解解题关键点.总结类型题。养成阅读中品美文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隆卫芸 《广西教育》2012,(40):32-33
一、2012年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201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规定要求,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通过真实与鲜活的材料创设新情境,着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贯彻学科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多层次和多角度运用史实、史论、史观。“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命题特征在试卷中表现明显,既重视对原有教材体系的回归和检测,也渗透了大量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考查和引导,体现了向新课标过渡与接轨的意向。  相似文献   

19.
历史阶段特征是指历史发展中的某个阶段明显区别于其它历史阶段的本质特点和象征。高考《考试说明》把“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作为基本能力之一来要求学生,因此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历史阶段及其特征的考查。由此可见历史阶段特征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侯健飞 《新高考》2006,(4):25-26
问答题是历史高考中的传统题型,也是非常重要的题型。高考作为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一直遵循着“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历史高考是以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为核心,问答题在对历史思维能力考查上的综合性和高层次性的特点,使得这一题型相对于客观性试题而言,更能体现出对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