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孙振杰 《天中学刊》2014,(5):129-133
国学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总称。国学教育的目的是发掘整理中国文化精义,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服务社会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学教育不应片面注重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对儒学道德精神的强化。在当前的国学教育中,我们要强化"文献自觉",通过积极的文献意识和文献能力的培养,提升国学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舰  安扬 《家长》2011,(1):6
随着各地教育部门对学生开展传统教育、倡导学校开设相关国学课程,很多培训学校的"国学教育启蒙班"、"国学经典诵读班"纷纷涌现出来,一时间"国学之风吹满地,引无数后生竞相学"。然而家长们却很迷茫:"国学知识真的对孩子  相似文献   

3.
"国学教育"虽然是当代学界的流行语,但大多是在一种似乎"不言自明"的模糊状态中使用,很少从史学和教育学的学理层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梁启超国学教育思想的探讨,提供一个近代思想家"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相关联的分析视角,探索民国时期梁启超"国学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国学研究中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4.
中学国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国学意识,而文献意识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文献意识主要包括目录史源意识、版本意识、辨伪意识、训诂意识、辑佚集异意识以及文化贯通意识六个基本内容。它是学术意识,更是文化传承意识。在国内中学的国学教育中,文献意识主要被简单化为"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儒学道德精神的强化",这不利于国学的传承创新。中学是国学教育的基础阶段,我们要通过专业性或"开放性"师资队伍的建设、文献实践活动的拓展等手段来培育文献意识,切实推动国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学教育是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国学教育理应蕴含在语文教育中。目前,虽然国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断受到重视,但还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国学教育可以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可以优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可以塑造学生人文品格。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应按学段规定有序列的国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拒绝功利性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国学的基本内容是经、史、子、集,国学的基本精神是民本意识、良知实践,国学实践的至境是真、善、美。国学教育的现代化就是引领"马克思"与"孔夫子"共存共荣的思想文化现象,当代语文课程完全具备了这些条件。国学教育的语文课程化,就是通过培养青少年的中华信仰,发展青少年的良知情感,塑造青少年的中华人格,崇尚承载国学文化的中文尊严,在有国学知识内涵、有思维建构过程、有审美体验活动、有言语产品生成的中文实践中,把中文道路延伸向五洲四海。  相似文献   

7.
成都大学高度重视国学教育,结合成都市经济发展及学校的具体实际,对全校本科生开设"国学经典导论"公共必修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校对国学课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育形式、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精心的研讨和充分的论证,并形成了具体的方案。开设一年多来,学生对课程、教学、教材反映良好,学校国学教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大学国学教育的严重缺失,本文着重从思想认识和实施策略两个维度来探讨大学如何开展国学教育的问题。一是要提高大学人对国学及国学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树立新的国学观和国学教育理念,这是顺利实施国学教育的思想前提。二是各高校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不同类型(即专业型、普及型与陶冶型)的国学教育,这是开展国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传承着我们民族的优秀思想和文化传统。对国学同样有个"扬弃"的问题,要取其精华,弃其陈腐,坚持"拿来主义",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与时代精神与现代文明交融,使其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国学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国学教育有两次高潮.近十年来关于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国学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国学教育的途径以及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情感向度等问题上,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研究重复现象比较严重、研究内容缺乏深度、研究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不强.国学教育研究应进一步深入认识国学教育的地位、明确国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课程地位、协调形式与精神、传统价值与现代精神的关系,还应提高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大学国学教育的严重缺失,本文着重从思想认识和实施策略两个维度来探讨大学如何开展国学教育的问题。一是要提高大学人对国学及国学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树立新的国学观和国学教育理念,这是顺利实施国学教育的思想前提。二是各高校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不同类型(即专业型、普及型与陶冶型)的国学教育,这是开展国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对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注意事项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国学教育”问题是近年来教育界相当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国学教育重新提出的背景、国学的内涵、国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以及国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一己之见,并希望能与教育界同仁进一步深入切磋与讨论。文章也对恢复“国学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警示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学"教育在中国持续升温,各地大中院校甚至小学都开展了形式各异、花样百出的"国学"教育活动。而"国学"教育活动中的德育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更是大放异彩。课堂上的国学内容大幅增加、"国学"教育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衍生效应。"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当今社会对"国学"教育及活动中的德育教育的渲染与强调是否有矫枉过正之嫌,对于孩子来说,这些硬塞给他们的知识对他们的成长能够起到多大的正面效应,则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互融汇过程中,"国学"一词是最受热议和追捧的,无论其是寓于中国文化原典中还是借用日本江户时代以建构日本主体文化的象征隐含,都无一不彰显出"国学"自身所蕴涵的文化使命。面对日益自信的中华文化的崛起,国学教育层次的提升必将成为延续"国学"文化命脉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国学有重大意义,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学教育中,必须搞好国学教育内容的定位,明确学习国学的方法,国学教育必须付诸实践。通过国学教育使大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培育民族精神,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提升大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17.
论文疏理了关于"国学"的几种不同定义,认为要恰当地定义"国学"、了解"国学"的基本内涵,首先应确定"国学"的核心对象与核心观念。与目前的主流观点不同,文章对"儒学为国学核心"的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对先秦主流学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四家主要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的阐释,明确此四家为"国学"研究的核心对象,而在这四家之中,道家为体,"天道"是其核心观念;三家为用,但三家的"人道"主张与倾向各有不同,因而彰显出不同的人文色彩。先秦之后,融合道、墨、法、阴阳等各家而成的儒家遂成一家独尊之势,成为先秦之后中国古代庙堂的主流意识形态,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形态乃至民族特征的丰富性,仍然离不开其他三家持续不断的影响,只有充分了解"国学"的核心,才能全面理解儒家的发展变化,进而准确解读中国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8.
吴俊丽 《考试周刊》2012,(65):22-22
何为国学?不就是那经得起时间洗练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国学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只有当国学经典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贯穿在孩子们的日常行为当中时,国学才会"活"起来。这不仅是一种回归,还关涉到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9.
一、课程意识与国学教育 在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推进、开展中,因为顶层设计还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与计划,导致中小学的国学教育很多时候表现出一种散乱、随意、无序、无检测考评的状态,其效果可想而知。说到底,是缺乏一种明确的“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一、当前国学教育中的不良倾向1.注重形式,过度包装。有的学校为推进国学教育,让一群身着古装服饰的女生表演节目,吟诵经典。还有的学校让学生穿上汉服拍毕业照,吸引着众人眼球。面对这些,笔者不敢说好与不好,只是在想,是不是学国学就一定要穿汉服?笔者深知国学的核心在于修身养性,培养完美的人格。难道学生身着汉服,就能培养出卓越的品质?2.不择良莠,收效甚微。前几年,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发通知,要求中小学要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