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欣  纪英健  刘飞  吴琳 《科技风》2023,(26):7-9+165
随着人工智能与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造价低廉、操作简单,已经融入社会的各行各业中;但是在无人机的应用过程中,对空域环境的有效界定和管理是制约无人机规范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低空飞行领域,如何防止无人机低空入侵,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梳理典型的低空小微型无人机的特点,分析了定频、扩跳频等体制的小微型无人机的目标特性,对无人机探测处置面临的困难,给出了处置的对抗方法,为重点区域开展对低空小微型无人机管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航空物探技术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适合小面积大比例尺航空作业等特点和优势,是资源环境勘查领域急需的高新技术.进入21世纪后,国外先后有英国Magsurvey公司的PrionUAV无人机航磁系统(2003年)、荷兰Fugro辉固公司Georanger(2004年)、加拿大万能翼地球物理公司的无人机航磁系统(2005年)、加拿大卡尔顿大学Geosurv无人机航磁系统(2009年)、日本无人直升机航磁系统(201 2年)等无人机航空物探设备问世,在矿产勘查、UXO探测、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试验.  相似文献   

3.
无人机系统的适航性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军事大国十分关注的问题,无人机系统适航性这一概念主要是由美国提出,因此,相比较而言,无人机系统适航性的研究技术美国比较成熟,但我国虽然起步比较低,但是也已经积极的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体系。首先对适航性进行了简介;其次对无人机系统适航性进行了阐释,最后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我国无人机系统适航性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无人机应用的逐渐扩大,对无人机进行统一管控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本文利用现有的无人机技术基础之上,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基于光电红外复合传感的无人机自主管控系统的总体方案,来发挥无人机管控系统在警用、城市管理、抢险救灾等领域的重大价值。最后,针对无人机无线电控制存在的困难,明确提出了对无人机技术开发管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超 《科技广场》2014,(6):72-75
本文阐述了无人机在安防监控领域的优势与背景。无人机安防监控系统的构建主要为三个模块:首先介绍了无人机的机体设计与内部系统设计;接着阐述了安防监控后台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无人机如何与后台系统进行无线通信;最后总结了无人机安防监控系统的优势,并提出了该系统目前存在的缺陷与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捕食者"无人机:二战的坦克,冷战的航母,未来的无人机!小编:谁啊?这是谁在使劲夸无人机呀?"捕食者"无人机:我啊,"捕食者"无人机!小编:呵呵,原来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捕食者",你知道牛气冲天的F-22"猛禽"战斗机不?"捕食者"无人机:知道呀,奥巴马政府已经让"猛禽"停产了。小编:好吧,你说的也对。那大名鼎鼎的F-35战斗机,你也知道吗?"捕食者"无人机:当然知道了。我还知道美国海军上将迈克尔·马伦在一次报告中说,F-35战斗机将可能是最后一种有人驾驶的战斗机。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无人机部件布局单一、起飞重量低,载重能力小,飞行时间短而局限了无人机的使用范围的问题,对模块化无人机的建模,无人机主体结构的设计和无人机间的装配与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多模块无人机拼接,多自由度空中飞行为主要特点,并以解决多旋翼无人机起飞重量低,飞行时间短为目标,提供了模块化无人机的设计方案。使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对模块化无人机进行基本建模,设计了模块与模块间的连接结构,并计算模块化无人机以多模块拼接成链状飞行中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拓展军用无人机的功能,很多技术人员对多模式无人机人机交互系统进行研究。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首先对多模式无人机人机交互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进行分析,之后从多模式人机交互装置、数据记录及处理子系统、人因工程评估子系统、无人机模拟训练子系统这几方面对多模式无人机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进行研究,希望能为相关技术人员带来一定的启示,提高无人机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无人机自主飞行中的应用到的随机非线性系统控制的应用,叙述了其发展和概况和趋势。并针对在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中的飞控系统,伴随着随机稳定性理论中陆续的提出的重多理论,相当一部分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成果拓展到了无人机自主飞行系统此伦理中完成对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无人机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了保障无人机的安全飞行,对无人机的稳定性研究非常关键,无人机的稳定性取决于其自身的气动特性和结构参数,是衡量无人机飞行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分析某无人机纵向运动的静稳定性,建立了无人机运动学及动力学数学模型,利用小扰动法对其纵向运动方程进行了线性化,根据线性化方程,在给定气流扰动情况下,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对无人机纵向运动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其纵向静稳定性的一般结论。  相似文献   

11.
能否有效地防御空中打击是一个国家防御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精确制导武器造价高,拦截成功率不到百分百,而密集阵防空火炮射程近,范围小,且拦截后的残骸有可能会造成威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电磁炮发射的可折叠旋翼蜂群式防空无人机设计。该系统依靠电磁炮将带整流罩的无人机群发射至3-5km高度后,依靠无人机自动控制调整为预定阵型,对导弹进行有效拦截。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我国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对几种总线标准进行了比较,最终选择了1553B总线,对无人机通信系统进行了规划,并设计了一套地面测试系统,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不同无人机平台的特点,根据平台差异化比较,提出了不同无人机系统应用配置集。针对架空输电线路巡检业务需求,对不同无人机平台进行总体情况分析,多维度的比较了无人机平台的特点及优势,根据平台飞行特点,提出每种无人机平台执行架空输电线路巡检的最佳应用配置集,配置集涵盖了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和测控通信设备的搭配建议,实现不同巡检业务下的系统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14.
<正>point由于无人机对自身体积与重量的限制,需要一种可靠的无线通信方式连接无人机系统各个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络在无人机上的应用有着其它技术无法替代的优势,本文结合对无人机系统状态监测需求分析,给出了无线传感网络体系架构和传感器节点与汇聚节点的软硬件设计,为提高无线传感网络在无人机上的应用水平提出了两点建议。无人机上安装了很多传感器,用来监测无人机的工作状态与核心组件的故障情况,目前这些传感器都是通过有线方  相似文献   

15.
无人机不受载人限制,可以设计成合适大小且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在军事侦察,通信导航、测绘及民用航拍等领域广泛应用。激光无线传能技术使无人机滞空时间更长,补给方式更加灵活,使得无人机的优势更加充分发挥。通过全新的能量供给方式,实现中小型无人机完成大型长巡航无人机的任务,降低无人机对后勤保障的要求,增加无人机使用范围,降低无人机使用费用和对专业保障团队的要求。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技术发展,提供了一整套激光无线传能无人机系统解决方案,为我国激光无线传能无人机系统发展提供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8)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快速的发展,近年来无人机系统的技术水平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取得了极为可喜的进展。自主控制技术是无人机系统的关键技术,也是决定我国无人机技术发展前景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虽然目前我国的无人机技术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但新技术和新系统的不断发展为无人机系统的前景带来了无限可能。本文通过探究无人机自主控制关键技术的新进展,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18)
通信系统是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信系统在性能方面的逐渐完善对无人机各项性能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为了实现多旋翼无人机跟地面站之间的可靠稳定无线通信,设计出一种针对多旋翼无人机系统的点对点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反无人机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实际效果入手对当前的反无人机系统进行分类,并对其优点不足分别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总结指出它们今后可能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机器视觉对无人机目标检测系统进行研究,采用YOLOv3作为论文的基础网络模型.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对网络模型的结构和无人机预测框筛选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无人机检测的速度和准确率.在无人机识别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改进后的KCF算法对无人机进行跟踪,达到了很好的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配网线路巡检主要是采用人工巡视方式,不适合范围较大、距离较长的配网线路,花费时间较长且巡视精度较差。为此提出了基于无人机的大范围内长距离配网线路智能巡检技术,采用无人巡检的方式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该种配电线路的无人机巡视系统,主要包括无人机本体、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等。运用所设计的无人机巡视系统对大范围长距离配网线路进行智能巡检。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的智能巡检技术可以更快地巡检大范围内长距离配电线路,耗时小且巡检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