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产芸香科九里香属化学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里香是芸香科的一个小属,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及中南半岛,少数个别品种向西南   延伸至印度和斯里兰卡及向东南伸展至澳洲东北部。  我国境内共有8种和1亚种。  九里香   属植物含丰富的生物碱和香豆精,其中包括不少生物活性成分,民间亦每每选用该属植物作传   统草药。最近又从千里香的根部分离得一种新的双吲哚生物碱,命名为月橘烯碱; 该成分有强   效的抗着床活性,对计划生育有重大意义。在发掘月橘烯碱的自然资源的研究过程中,作者分   析了国产的8种九里香属植物,发现该属植物可以划分为两组,即九里香组和棕茎组。九里香   组之成员跟棕茎组的在形态上有明显分别,而且前者之根部含抗着床成分月橘烯碱和8-戊烯   化香豆精,但后者之根部则含咔巴唑生物碱。初步分析了澳洲的卵叶九里香和泰国的暹罗九  里香,其形态及化学成分亦支持将该属分为两组。作者据此发表新组合。  相似文献   

2.
3.
从露蕊乌头全草中分离及鉴定出4种二萜生物碱:  talatizamine, 14-acetyltalatizamine,condelphine 及 isotalatizamine。根据现有的植化资料,其系统位置似更接近于林地乌头及塔拉斯乌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12种乌头属Aconitum L.和18种翠雀属Delphinium L.植物的染色体。在12种乌头属植物中,除粗花乌头A.crassiflorum为四倍体(2n=4x=32)外,其他种类都为二倍体(2n=2x=16),中甸乌头 A.piepunense中有B染色体存在,牛扁亚属Aconitum subgen.Lycoctonum的二倍体植物与乌头亚属Aconitum subgen.Aconitum 植物的染色体在大小和形态上有明显区别;所有18种翠雀属植物都为二倍体(2n=2x=16),其染色体在大小和形态上极为相似,但与乌头亚属的染色体易于区别。翠雀属植物的核型不对称性程度明显高于乌头属植物,因此从染色体证据来看,翠雀属要比乌头属进化。  相似文献   

5.
国产十种乌头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我国产毛茛科乌头属的10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  根据该属染色体基 数为8(x=8),可将这些种归为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和八倍体种。  10种乌头的染色体在数目、大小、结构上表现出相关性。其中具根状茎而多年生的种多为二倍体,染色体形态较大,第3-7号多为近端着丝点(st)染色体, 具块茎而二年生的种多为多倍体,染色体形态较小,第3-7号多为近中着丝点(sm)染色体。染色体演化方向可能是二倍体→多倍体、大→ 小、st→sm。这进一步证明根状茎种较块茎种原始。根据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又可将这些种的染色体分为两类。这进一步支持了目前分类学上的牛扁亚属和乌头亚属的划分。本文还讨论了这些种的有关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乌头属Aconitum三亚属53种及变种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纳出该属植物根部组织构造的6大类型和18种亚型,找出了鉴定乌头类药材的解剖学特征。并结合植物分类学。化学分类学、细胞染色体和毒性,探讨了该属组织构造与植物系统演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部具有较进化的I型和II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很大的双酯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乌头亚属乌头组3,5-11系中;较原始的Ⅲ型、Ⅳ型及少数小根类Ⅱ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较小的阿替生和胺醇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露蕊乌头亚属和乌头亚属乌头组1—2系;更原始的V型和Ⅵ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更小的牛扁碱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牛扁亚属中。本文还从解剖学的角度对乌头属下等级的系统位置作了讨沦。  相似文献   

7.
Some new taxa of the genus Festuca (Gramineae) are described from China. They are Sect. Longiglumes S.L. Lu,Sect. Muticae S.L. Lu, Sect. Sinensis S.L. Lu, Sect, Nitidulae S.L. Lu, and Festuca pubiglumis S.L. Lu, F. longiglumis S. L. Lu, F.fascinata Keng, F. mutica S.L. Lu, F. sinensis Keng, F. subalpina Chang et Skvort. ex S.L. Lu, F. chelungkingnica Chang et Skvort. exS.L. Lu. In addition, one new name F. taiwanensis S.L. Lu is included.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薄层层析和提取、分离、光谱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三尖杉属植物叶的双黄酮类化合物,根据获得的化学分析结果,我们同意:(1)将三尖杉属分为二个组:篦子三尖杉组Sect.1 Pectinaea,只包括蓖子三尖杉一种;三尖杉组Sect.2 Cephalotaxus,包括本属所有其它种。(2)支持三尖杉科只包括三尖杉属1属,不支持将红豆杉科中的穗花杉属(Amentotaxus)归入三尖杉科的主张。(3) 认为三尖杉科与南洋杉科、松科、杉科和柏科的亲缘关系较远,而与红豆杉科及罗汉松科的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乌头类藏药的分类与毒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述乌头类藏药与乌头类中药的分类区别,并对目前主流现代藏药本草记载的藏药乌头类植物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乌头类藏药的毒性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唐松草属植物的化学系统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唐松草植物所含化学成分并结合其外部形态及地理分布对属内各群的亲缘关系进行了 探讨。结果表明:(1)从化学系统学角度看,中国植物志中所安排的属内各组植物间的关系是适宜的。(2)植物中所含生物碱的种类及含量与植物的进化有一定关系。在较原始的组中,成分的类型和含量相对较少;而在较进化的组中,各种结构类型得到较大发展。(3)唐松草属在毛茛科中有较特殊的地位。在科内,它是联系蓇葖果和瘦果植物群的过渡类群;在科外,它使毛茛科与小檗科、防己科和罂粟科发生联系,使其成为一个自然的分类群。  相似文献   

11.
对乌头属 Aconitum L. 27个类群的nrDNA ITS序列进行了简约法与邻接法分析,两种方法得到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乌头亚属subgen. Aconitum 的蔓乌头系 ser. Volubilia 不是一个单系类群,显柱乌头系 ser. Stylosa 与兴安乌头系ser. Ambigua 各自作为单系类群也没有得到支持。特产于云南西北部横断山区的一些种之间存在非常近的系统发育关系,说明这些种可能是近期物种形成的产物。紫乌头 A. delavayi 复合体的不同类群在系统发育树上位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分布区内各地区的分布作了分析,统计了各地区不     同等级分类群的频度,认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是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最大的频度中心、     多样性中心和特有种的分布中心。  文中还讨论了乌头属内的演化关系,以及本属与邻近属的     系统发育关系,发现在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既有许多原始类群,又有大量的进化类群,提出     了本亚区不但是本属植物原始类群的保存中心,而且是活跃的分化中心。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喜马拉雅山脉的抬升以及本亚区复杂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的灌木铁线莲组sect. Fruticella进行了全面修订,确定此组共含5种、2变种和3变型;对此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做了介绍;写出本组2系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组下分类群检索表,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各分类群的3幅插图。根据花的构造认为在铁线莲属中,灌木铁线莲组与黄花铁线莲组sect. Meclatis在亲缘关系上最为接近。二组拥有的共同特征为: 花的4枚萼片呈黄色,斜上方开展;雄蕊花丝下部变宽,呈披针状条形。二组的区别为: 灌木铁线莲组的萼片边缘在花开放后展宽成膜质狭翅,雄蕊无毛;而在黄花铁线莲组,萼片边缘不展宽,雄蕊花丝被柔毛。本组5种的花构造一致;在其他营养器官形态特征方面观察到以下演化趋势: (1)叶由不分裂到羽状全裂,由绿色到灰绿色,由狭菱状卵形到条形;(2)花序含数朵花,具花序梗和2苞片,生于当年生枝顶端,到花数目减少到1朵,花序梗和苞片消失,花生于当年生枝的腋生短枝顶端。根据上述演化趋势认为灌木铁线莲的模式变型C. fruticosa f. fruticosa (叶绿色,狭卵形或披针形;花序通常含数朵花,顶生于当年生枝上)是本组的原始类型,其他种可能均源出于此类型。根据花序特征,本组被划分为2系。第1系,灌木铁线莲系ser. Fruticosae,含4种,分布于我国黄土高原及相邻干旱地区,向北达蒙古戈壁荒漠,向南在甘肃越过秦岭到达甘肃南部。在黄土高原北部及相邻的内蒙古西南部集中分布本系全部4种,这里是灌木铁线莲组的分布中心。第2系,绿叶铁线莲系ser. Virides,含绿叶铁线莲C. viridis 1种,分布于我国横断山区北部的高山灌丛草地。  相似文献   

14.
罂粟科白屈菜族的化学分类及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ribe Chelidonieae of Papaveraceae, consists of 8 genera and 23 species in the world.  Most species belonging to this taxon contain dominantly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and are widely used as medicinal plants.      A chemotaxonomic study in this tribe reveals that Chelidonieae is linked to the other tribes in the presence of protopine-type alkaloids, and the ubiquitous occurrence of dehydrogenated benzophenanthridine-type alkaloids (ex. chelerythrine and sanguinarine) can be served as a chemical character of Chelidonieae.  Furthermor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elidonieae can obviously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first group, including genera Sanguinaria, Eomecon, Macleaya and Bocconia,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bsence of TLC detected aporphine-, tetrahydroberberine- and reduced benzophenanthridi netype alkaloids, and their undulatedly or palmately incised leaves, as well as short capsules.  The second group, comprising Stylophorum, Hylomecon, Dicranostigma and Chelidonium, yields predominately tetrahydroberberine- and reduced benzophenanthridinetype alkaloids, with usually deeply pinnatifid leaves, and long and slender capsules.       As regards the medical importance and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Chelidonieae 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following alkaloids and the taxa: chelidonine (Chelidonium majus ) , isocorydine ( Dicranostigma ) , tetrahydrocoptisine ( Stylophorum ) , chelerythrine (whole tribe particularly the genus Macleaya) and sanguinarine (whole tribe, particularly Macleaya).  相似文献   

15.
提出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线莲属Clematis一新分类系统。首先,简要回顾了此属的分类学研究历史,继对此属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重要形态特征和花粉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一系列演化趋势。这些趋势,尤其是萼片和雄蕊的演化趋势说明在现存的铁线莲属植物中,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与其少数近缘种的花构造最接近比铁线莲属原始的银莲花属Anemone,因此,包括绣球藤等植物的绣球藤组sect. Cheirpsis被认为是铁线莲属的原始群。主要根据花构造对铁线莲属现存的15组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是在4条演化干(绣球藤干、欧洲铁线莲干、尾叶铁线莲干、长瓣铁线莲干)的演化过程中先后形成的。本文将此4条演化干处理为亚属。最后做出属下各级分类群的系统排列,并给出简要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