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韵”是中国特有的审美范畴,具有非常丰富的审美心理内涵和艺术内涵,富有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生命精神,具体表现为:审美主体的生命情调、审美对象的生命意蕴及艺术表现的生命韵律和意趣。  相似文献   

2.
古代希腊神话与古代中国神话是富有典型意义的两种神话。古希腊神话是古代神话作为审美艺术的最高典范,古代中国神话是神话历史走向的最特殊表现。它们分别以高度的艺术化和特殊的历史化在神话学中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受中国神话影响,中国动漫在形象塑造、情节设置、声画艺术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和民族精神,追求崇高,再现现实,强调教化意义。从神话学的研究视角,探究中国动漫的教化功能、伦理意识、女性观念等审美特征的形成,阐释中国动漫审美特征与中国神话之间的内在关联,揭示中国神话对中国动漫潜在的深刻的影响,对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中,音乐是最能体现出生命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从古代音乐理论中可以看出:音乐是古代乐家吸纳天地创化之元气,高扬主体之生命精神的结晶;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开拓了音乐的审美空间和宇宙情调;圆和、清寒、古雅等音乐审美的趣味,所体现的是一种大化流衍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音乐最能彰显中国艺术的生命意蕴,从古代乐论中可以看出:音乐是古代乐家吸纳天地创化之元气,高扬主体之生命情趣的结晶;圆和、清寒、古雅等音乐审美境界,体现出一种大化流衍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美育思想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美育思想探源聂振斌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教育传统。它的早期形态就是中国古代典籍上经常提到的"先王乐教"。"先王"包括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和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是神话与历史相混合;"乐教"是指音乐、舞蹈、歌诗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教育,既是审美教育,又是一般教...  相似文献   

7.
“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形态范畴。“威”的发生有其历史化原因,夏商周三代的宗法制和“天人合一”观念以及礼乐化的开展,对“威”的形成有决定作用。在许多学艺术和工艺产品遗产中,存在着“威”的审美意象。这些意象具有与众不同的审美形态特征,其中内含着复杂的审美化意蕴。由于受到“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威”与“和”相辅相成,形成既有不同的目的和社会效果,又紧密结合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痴"作为一个概念,走入艺术领域,成为一种喜爱,一种依恋,一种生活态度,在中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所体现和折射的是中国传统文人人格精神、艺术情调、哲人深思。中国古代所体现出的对"痴"的审美与文化认知,已经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养料,规范着文人士子们的艺术生活和文学创作,塑造着儒家传统所希冀的理想人格。相较于西方的"酒神"精神说和"疯"的范畴,"痴"具有更为深广圆融的审美与文化价值内涵,也显示了中华思维的固有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美学在它的整个历史发展中,人的审美具有特殊的地位,中国艺术的审美创作总是和人格美联系在一起的。审美的重点是人,是伦理,而不是物,不是物理。当“西方艺术堕入自由主义和对事实的、对表面的奴隶性的忠实”的时候,中国艺术却始终注意于如何通过艺术表现出人的精神及其与世界宇宙之间的关系,流贯着充盈饱满的生命活力。人成为审美认识的重点,是同我国奴隶制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对人的认识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商周时期的家国同构的政体,就是建立在人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之上。人成了保  相似文献   

10.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深广影响的“四大美学主潮”之一。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命智慧,禅宗美学以其独特的观照方式、体悟方式与生存方式,创构了禅意盎然的空灵艺境,成就了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史上的一个高峰,积淀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与西方知识论哲学美学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通常体现为宇宙精神、生命精神与艺术精神的浑融通达与气韵贯通,其精神旨归与终极关怀是宇宙、生命与艺术的圆融无碍之境界。从宇宙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具有静观终极存在的宇宙意识;从生命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追求生机盎然的自由境界;从艺术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标举直觉顿悟的审美意境。体悟领会禅宗美学的智慧精神是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国艺术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源远流长,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华夏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从儒教与道教对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儒、道两家对音乐美学思想影响的异同入手,探讨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审美意识是研究中国古代美学的切入点。通过逐层讨论审美意识与人性结构、人性结构与古代宗教等问题,我们对“切入点”或许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为中国古代美学的研究作出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文气”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古代文论异于西方文论及现代文论的重要理论之一。曹丕首开先河,引“气”而入文论,建立文学主体论。以“气”贯通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体系,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美学和古希腊美学都是和谐美的典型,但是二者又有很大不同.它们产生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美学理想和个体幸福观都有很大差别.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我们就更能清楚地认识中国美学的特点,有助于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美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有着深沉而厚重的山水意识。这种山水意识,首先在宗教意识中体现出来,再进而提升体现为哲学思想意识。追溯中国古代山水意识的根源,其实是先民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朴素感知和意识。中国古代山水艺术的出现、发展和繁荣,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山水生命意识高度艺术化表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明堂与古希腊神庙在制度建设、宗教信仰、建筑美学等方面表现出“崇天”与“崇人”、“法天”与“法人”的不同,两者之异正是不同文化艺术精神蕴藉于古建筑物中的表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艺术审丑现象异彩纷呈,其丰富的审丑意识源于怀疑论的否定精神;不确定性的艺术追求;不虚美不隐恶及怨刺的创作原则;黄土文化的苦难意识等方面。在当今美丑纠缠撕杀的混乱局面下,挖掘、整理、总结中国古人关美丑关系的深刻认识对当代中西感性学的建设有跨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味"从《老子》开始提出,在魏晋南北朝时由钟嵘、刘勰、宗炳等完成构建,并在宋朝"尚韵"的文化氛围中获得了深化。"味"的核心内容在前期是对"观道"的要求,在后期是对"古淡"的推崇,并逐渐衍生出"滋味""至味""味外之旨"等概念。从"味"的内涵在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流变,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美学的数次转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字的历史超过四千年,其中最早出现的是象形字,随后发展出其它几种字。古字创造是一种与审美意识密切关联的化活动,通过对“六书”中最有特点的象形字和会意字进行分析,得出意象思维是古字造型中的重要特点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属于前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与西方后现代美学在符号学结构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它们都强调艺术和审美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因此它们可以结成联盟反对现代美学片面强调艺术和审美的自律性;但前现代的中国美学与后现代的西方美学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前者强调艺术服从现实原则,后者强调现实服从艺术原则,这种差异使得中国美学在弥补后现代美学片面强调虚拟性上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