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播作为强势媒体,宣传"三农"、服务"三农"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播好广播对农节目一定要深入基层,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多反映农民心声,多帮农民反映、解决实际问题,多展示新时代农民形象,真正将对农节目办出"农味""农色"。一、对农广播节目的不足对农广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有发  相似文献   

2.
说农民的话 广播是用来听的,要“上口”和“入耳”,正是由于广播的口语化特点和生动的音响效果,才赢得了农民对它的热爱和痴迷。对农广播节目内容再好,如果语言倾向于城市化,用城市居民的思维模式去看问题,让农民听不懂听不惯,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对农广播节目语言要口语化,要带有“泥土味”。说农民的话,主要是因为对农广播节目的收听对象是广大农民。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广大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他们要了解大千世界,接收致富信息,学习致富本领等,  相似文献   

3.
广播对农节目的现状与我国的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当前,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广播对农节目存在着总量不足和内容单一等问题,广播节目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民朋友的需求。只有加大资金投入,升级广播节目的硬件设施,通过多种方式扩充稿源,提高广播节目工作人员对农村、农业的专业认识,使对农服务能够"顺民心、暖民心、稳民心、聚民心"。新兴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对农广播节目形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广播对农节目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体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如何让对农广播节目更具吸引力,也成为市级电台对农广播节目生存的根本。笔者认为,提高对农广播水平必须使节目贴近"三农"、服务"三农"。这就需要对农广播无论是在节目设置和节目内容上,还是主持人的语言组织上都应该力争口语化、通俗化、本地化,同时,还要以平民的视角与农民进行深入的交流,赋予普通农民话语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只有这样,对农广播才能真正反映农民的心声,使对农广播拥有更为广泛的听众。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间以来,对农广播节目在都市新闻时代中扮演的角色日渐式微。即便是一些为数不多的对农广播节目,很多内容也远不能满足农民需求。新时期,特别是农村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今天,如何让对农节目重新展现出较强生命力,本文以"天津区县联盟广播"为例,从品牌价值、市场开发、发展前景三方面阐述对农广播的复兴路径。  相似文献   

6.
对农广播节目历来是传递生活信息和农科知识、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阵地。切实当好农民听众的信息沟通桥与致富助推器,既是对农广播节目发挥功效、提升品牌的必行之路,也是广播媒体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浙江嘉兴广播电台对农频率2000年4月起开办的《阿秀嫂的家常话》,  相似文献   

7.
江苏南部地区.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如今.苏南已整体步入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全国最小,人均储蓄存款达到23452元。对于苏南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如何办好对农广播节目,把中央精神落到实处.就必须结合苏南农村变化了的实际情况,真正贴近农民,搞好农村报道.扭转对农广播宣传弱化的现象。一.主体退隐和“新农民”崛起对农广播节目以前一直是苏南地区各家电台的重头戏.但是近年来由于苏南农业人口的分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的逐年减少,内外资企业的蓬勃发展.再加上对农广播节目经济效益较低.苏南地区专门的对农广播节目大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广大农民渴求农业科技和致富信息的大背景下,对农节目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怎样进一步办好节目,使之真正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笔者结合工作的体会认为,对农广播节目要在“平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白晓东 《今传媒》2014,(6):172-173
通讯员队伍建设,是我国传统媒体拓宽报道领域、增加新闻来源的重要手段。对农广播另辟蹊径,培养和建设了"农民通讯员"队伍,让新闻节目富有乡土特色,进一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及时反映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本文通过对陕西农村广播"农民说新闻"栏目的内容分析,梳理出"农民通讯员"为丰富对农节目所作出的贡献,并且对农民通讯员队伍建设,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可以说,农民通讯员队伍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转换了传统"传者""受者"的新闻叙事视角,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对农广播节目的地方性内容。  相似文献   

10.
对农广播节目在宣传党的对农方针政策、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针对我国的农业现状提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强。”针对这些问题号召全国人民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1.
陈革林 《今传媒》2014,(8):92-93
在新时期,地方台的对农广播节目要不断扩大影响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及时改进传播理念、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本文结合浙江省缙云县广播电视台《金色田园》节目多年来的生动实践,就对农广播如何寻求突破路径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丰富内容以适应农民群众对信息的新需求、突出指导性和针对性以有效服务农村受众、广泛互动以激发农村听众参与节目的热情"等观点。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播的听众很大一部分在农村,如何在新形势下,及时有效地配合农村基层党建和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做到舆论先导,是摆在广播传媒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当前对农广播节目要架通连心桥,念好"广""实""和"三字经.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广播媒体只有努力办好对农村广播节目,才是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才能真正地发挥新闻媒体强有力的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作用。本文仅就如何办好对农广播节目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白晓东  刘洁 《今传媒》2014,(6):174-176
对农广播节目的受众具有独特的特征:知识结构简单、生活方式和阅历单纯、鉴别力和抗风险能力较低、属于低收入群体等。针对特殊的受众群体,对农广播节目除了具有传统广播的特点之外,还应该创立自己专属的节目采编体系。本文主要结合农业专业特点,从对农广播节目的编采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要求、表达方式、传播管道等方面,对采编规律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梳理,并创新性地用"议程设置理论"为对农报道中的典型报道和舆论监督报道的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为进一步发挥对农广播节目的服务性,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笔者所在的含山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9%,办好对农广播节目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为“三农”服务,做一名称职的对农广播节目主持人呢?笔者在县级电台担任对农广播节目主持人多年,所做的节目多次在省、市、县级评优活动中获奖,也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笔者认为是那份割舍不掉的农民情结促使自己去对待每一期节目的,在给农民朋友带去一次又一次惊喜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心与农民贴得更近了。 那份农民情结决定我在编辑节目时的总体指导思想。一位乡镇领导如是说:“请把这几期节目复制一份让我带回去吧,…  相似文献   

16.
刘开玲 《大观周刊》2012,(16):51-51
随着中央惠农政策扶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作为离广大农民朋友最近的县级广播电台,办好对农广播节目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充分发挥广播自身优势,突出县级电台特色,办好对农广播节目,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这是办好县级台农村广播节目必须思考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县级广播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就怎样办好县级台农村广播节目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2006,(10):62-62
据中国广播影视报报道 8月下旬,上海经济区广播电视协作会理事会发起推出建设新农村广播节目展播活动。31家电台选送的对农广播节目展播后,不少农民听众反映,这样集中的宣传报道,博采众长,比外出取经收获更大。  相似文献   

18.
敖影 《记者摇篮》2014,(10):32-3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中央连续十年出台一号文件强力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经历几十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农业经济,如何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对农节目如何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致富信息,帮助农民走上小康之路,值得广大的新闻工作者认真思考。通过对广播的关注我们不难看到,有一些对农广播节目在关注"三农"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却不受农村听众的接受,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播者在话筒前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听众,主要分布在农村.无论从拓展广播市场考虑,还是从服务好听众考虑,我们都应办好对农广播节目.如今,在国家对"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工作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专业的对农广播频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节目内容也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农广播节目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节目中最具能动作用的"活的元素",主持人创新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从主持人的学习积累、语言表达、服务延续、一专多能等几个角度为对农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