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卫红 《教育文汇》2013,(16):25-25
大凡学生在老师面前说谎,用虚假的语言掩盖某个事实真相,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逃避责任,躲避老师的批评和责备;但也有一种情况需要老师特别关注,那就是说谎的学生心中可能另有隐隋,其谎言是为了掩盖心中的某个“隐私”或“痛楚”,或者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和满足某种虚荣心。  相似文献   

2.
北鸿 《上海教育》2002,(3):77-77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家庭访问,历来是班主任要做的“功课”,也是校方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家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联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纽带。班主任深入家庭,与家长心平气和地进行对学生教育的探讨,这对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好地让学生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班主任深入家庭,还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幕后的东西,为进一步开展教育打开思路。  相似文献   

3.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它通过家庭、学校的互相沟通,密切配合,进而拓宽协作领域,形成育人合力,优化育人环境。我们在开动“访车”进行家访的过程中,注重了“五性”操作。一、目的性。推行素质教育需要广大家长的积极支持、努力配合。我们从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  相似文献   

4.
5.
每个班几乎总有个别让人特别“头疼”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纪律都比一般学生差,被称为“学困生”或“后进生”。这些学生很“特殊”,是一些迟开的“花朵”,对于他们,如何耐心对待、悉心转化,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绕不开的难题。本期“教师手记”栏目,分享两位班主任在这方面的教育心得。  相似文献   

6.
王福权 《生活教育》2014,(12):106-108
"舌尖上的家访"是建立在家访基础上的,即教师采用到学生家庭与家长和学生吃顿饭的方式,通过友好和谐的氛围达成家校合作的目的。这种新颖模式不带功利目的,充满人情味,有利拉近家长和教师心灵的距离,为共同教育孩子形成合力。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一、"舌尖上的家访"改变了传统的功利性家校沟通方式;二、"舌尖上的家访"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形成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朋友关系;三、"舌尖上的家访"促进了师生的情感沟通,形成平等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四、"舌尖上的家访"促进了教师对教育情感的再认识,可提升教育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7.
不知何时,一些老师渐渐习惯于一个电话或一个口信,就将学生家长召至学校。名之日“校访”。“校访”的潜滋暗长,使“家访”有了淡出家校联系阵地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家访目前已经成为许多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意义上家访的局限性催生了“学生家访”概念的提出和具体实践。“学生家访”为家访赋予了实践育人的内涵,是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家访是学校联系家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班主任凝聚班级力量,密切师生关系、与家长沟通感情以便共同教育好学生的必要措施。多年的家访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要切实搞好家访工作,必须尽力做到四要和四不要。  相似文献   

10.
家访感言     
我是一个有着三十年教龄的教师。在我刚步入教坛那几年,学校有一条明文规定:每周三晚上为教师家访时间。到了这天晚上,不论校领导、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会活跃在不同学生家中。教师、家长和学生常常在和谐的氛围中交换意见、融合感情,教育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话的普及,老师上门家访的越来越少了,电话成了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工具,被人们称为“电话家访”。  相似文献   

12.
学校地处偏远山村,学校和班级召开学生家长会的机会就很少,平时的家校互动主要靠班主任约上几个科任教师走村串户登门家访。自从我们这儿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后,我这个“老班”就找到了一种“快捷、高效”的家访方式——电话“家访”。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丢中间”的局面。任何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即“优等生”和“后进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07,(7):53-54
"老师上门家访,给不给红包?该给多少红包?""今年逢年过节是不是也要给老师准备红包?"一项微型调查显示,上海市45%接受调查的家长,选择了向老师包送"教育红包",因为他们认为:送红包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照。在习以为常的同时,也有部分家长  相似文献   

15.
苗夏梅 《班主任》2007,(4):28-28
家访,作为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和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访,可以融洽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便于了解家长的心声及其对学校、教师的真实意见;也可以及时把学生的发展状况告诉家长,为家长释疑解惑;更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实施家访策略,了解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家访,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当今教育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在学校和家长之间,如果没有形成家校“合力”,那么,学校教育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成。有些时候,家访更容易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难题,特别是针对一些问题学生、留守学生的及时家访更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徐卫 《四川教育》2012,(2):33-33
“家访”一般有i种情况:一是学生在近一段时间里出了什么问题,家长又没能到学校来协助老师解决问题.无奈之下老师只好亲自登门造访,这是一种被迫性的家访;二是学校有硬性要求,班主任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家访,于是,老师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孩子的家庭进行探访,这是一种半主动半被动的家访;三是教师出于对某位学生特别的关注,认为有必要与家长交流沟通.于是进行主动性的家访。  相似文献   

19.
刘敏 《辅导员》2012,(30):21-22
去年,笔者接手了一个新班,之前,我就了解到这个班的学生特别调皮,是学校出名的乱班,而且这个班的一部分家长对学校、老师的工作不支持也不理解。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与班级工作,开学后我就利用双休日的时间适时登门家访,品尝到了家访艺术给我带来的香与甜,以下就是我在做家访工作方面的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初当班主任的我,满脑子的幻想与设计。其中一项"宏伟"的计划是:在"任期"内,访遍全班学生的家。换策换出积极向上的孩子我的第一个家访对象是小宇,一个做事拖拉、习惯和成绩都不好的学生。当我宣布去他家的时候,他像"霜打的茄子"。放学后,小宇紧跟在我后面,一个劲地说:"老师,我以后一定表现好,您今天就别去我家,好吗?"我不高兴地说:"我决定了的事,不能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