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一个健康的课堂文化不但有利于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平台,而且能让学生愉快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审视当前传统课堂教学文化中不适应新课程理念的种种弊端,借鉴现代管理科学中的"柔性管理"理念,从柔性管理"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在管理方式上重建课堂教学文化,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灵魂归宿。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的推出主要是以素质教育为主,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新课改的理念更适应现今的教育教学。在化学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现在的新课改教材突出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为了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以人为本"是贯穿整个思想品德新教材的一根"红线"。因此,身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新理念、新方案,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需要重视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分析和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迎合新课改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应该合理展开体验式学习方案。通过学生实际体验,展开观察与思考,从而进行抽象与归纳,最后展开积极的拓展练习等。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区别在于它的教学理念"主动学习、寓教于乐、学以致用、虚实结合"。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与训练等过程,展开教师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以后语文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广之下,小学语文教育的"以人为本"理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下文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0.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彰显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来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其表现之一。一旦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就能主动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这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一个稳定上升的阶段,且越来越多的教育方式被教师们创造出来,他们都是遵循着新课改理念"以人为本"而创造出来的,现在讲究的是"柔性"教育和人性化的教育。从小开始培养学生们的各种能力,来应接社会的需求,新课改还主张让学生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们心理不够成熟,不能公平地去对现实中的事情进行准确的判断,而且模仿力极强,在这个时期一个不慎就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无法弥补的阴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格外的留心,要让学生们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改日益推广的大环境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实施以人为本的最突出表现。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进行教学,是提高现阶段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了解学生,和学生做朋友,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从而可以以此来制定出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颁布的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只有学生和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与体验式教学的有机结合成为音乐体验教育的必然趋势。在小学音乐课堂,关注学生体验,浸润体验式教学,让师生共建音乐课堂,从而实现教与学共生共长。  相似文献   

10.
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尊重、信任的沟通交流平台,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相较于刚性教育制度化、军事化的管理手段,柔性的方式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管理的客观需求,这为创建校园文化的多元化、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前者更具成效。文章意在从了解柔性管理的内涵及特征,看出柔性管理对学生教学理念的渗透,并剖析其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发挥。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