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统宇 《青年记者》2006,(23):70-70
所谓收视率歧视也可称为媒介歧视,批评的矛头直接指向调查公司的样本户的比例问题。对于样本选择的问题,调查公司给出的理由一般是收视人群主体是城镇人口,农村人口的收视行为相对较弱,而且是不固定的。但是就收视率概念本身而言,它并没有区分所谓主流和非主流收视人群。实际上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提供的数据,截至2013年5月19日,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500万。①在人口总数中占有不小的比例,按一家三口人计算,残疾人涉及五分之一的家庭。总体上看,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在不断进步,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还存在不小差距。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还不够,这一群体受歧视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媒体作为舆论引导者,对于残疾人的报道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警惕记者身份异化所谓记者身份异化,就是指有的记者不务正业,专干那些与记者身份不相干的事情──追逐钱财。比如有的记者缺少下基层搞调查研究的本领,而热衷于搞有偿新闻;有的记者成了广告代理商,靠拉广告发财;有的记者出没于各类交易场所,成了交易所的掮客;有的...  相似文献   

4.
"俯卧撑""躲猫猫" "打酱油";"淡定哥""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姐的狂放" "哥的犀利" "让子弹飞";"童鞋们" "有木有" "泪牛满面"……如果说这些网络热词成了"潮语",那么,几所大学校长在开学(毕业)典礼上的运用,也起了广而告之的作用.自去年"根叔"大串烧网络热词给学生讲话受到追捧后,舆论因此而热闹.叫好的说:大学校长摈弃"官话"讲"人话"好!并且断言这是转变校风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警惕媒体精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体是为谁办的,是办给谁看的听的?回答当然是一致的:受众。但若再追问下去,是什么样的受众,回答可能就不那么一致了。比如新近就流行一种“精英化”的“理念”,即:为精英办传媒,为精英服务,代精英立言。从而,媒体的记者编辑们也一并升格为“精英”。人五人六,得意非凡。 精英是什么?有多种解释。在精英化论者那里,可说是高知识、高收入的代名词。也许,还应当将高收入放在高知识之前。即为那些有钱的因而据说也是“体面”的人群,死心塌地地服务。  相似文献   

6.
多种管理身份,多套安全密码将使企业管理更加复杂,企业IT主管必须考虑使多个身份孤岛连通起来,建立统一的身份“库”,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降低管理和开发成本,并使用户获得更好的应用体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70多个小时过去了,MH370至今杳无音信。马航失联就如一道沉重的阴霾,笼罩在舆论上空。传统媒体和官方微博微信形成的立体报道格局显现威力,微博微信几乎被马航失联刷爆,网友表达对奇迹的冀望。然而,也有些同行的表现却不够专业:一些媒体在对失联乘客家属的报道上,丝毫不顾及家属的感受,现场发生新闻争夺战;一些乘客亲属对记者镜头极为不满和无奈……尽管有媒体从业者说"媒体是家属在很多情况下唯一的依靠",但更多网友表示:  相似文献   

8.
9.
蒋艳萍涉嫌特大经济犯罪案经过整整四天的庭审,于3月23日19时结束,法院将定期宣判。此次庭审受到新闻媒体的空前关注,前来采访的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多达51家,100多名记者到现场采访,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自始至终对蒋案进行现场直播。其实,早在蒋案开庭之前,媒体就对蒋案进行了一番"轰炸",开庭之后媒体关于蒋案的报道达到顶峰。在人们感受到由此带来  相似文献   

10.
目前,广播新闻工作者无意识歧视残障人的用语广泛存在,这不仅伤害了残障人人格尊严,也会误导广大受众,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本文作者结合工作经验,通过归纳无意歧视残障人语言现象,分析其存在原因,指出杜绝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份《艾滋病感染者歧视状况报告》。这份访问对象超过2000名的艾滋病感染者的报告显示,40%的感染者曾遭受与艾滋病有关的歧视,有超过2/3的人表示家庭成员因为自己感染艾滋病而遭受歧视。调查还发现,在知晓感染者身份后,1/4的医务工作者、超过1/3的政府官员和教师持有负面和歧视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麦卡锡是美国二战后麦卡锡主义的代表人物,作为参议员的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掀起了一股反共浪潮。他几乎每天都发表讲话,无中生有地指控大批美国人为共产党人或亲共,成千上万的华裔和亚裔被怀疑为“间谍”,当时在美国的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学森也因此受到联邦调查局的传讯。而媒体对麦卡锡众多的言论都作了有闻必录式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陆高峰 《视听界》2005,(2):89-89
南京的一名考研女,因为不好意思向经济并不宽裕的父母开口要钱租房,干脆把“家”安在了南京大学的通宵教室内,而且一住就是1个多月。她每天看书15小时,吃喝睡全在校园内。1月9日,有媒体在报道这条消息的结尾时写道,临分别时她才扬脸一笑,露出一口黄黄的牙齿,记者同时也闻到了一  相似文献   

14.
15.
赵小平 《传媒》2001,(5):57
众所周知,伪劣农作物种子一旦流向社会,必定会使种植户蒙受重大损失,同时,也会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媒体在刊发农作物种子广告时要特别严格把关。 近两三年来,在报刊媒体上,出现一类“免费供种,联合种植,在全国扶贫推广中药材种植”的广告,甚至同一期刊一次刊载出多达八条同内容的信息。河南省有一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实践》2009,(1):80-80
日前,北京青年报社长张延平就“金融风暴下的报纸发展与创新”发表了他的看法。张延平表示,纸制的形态不会很快就会退出舞台,尤其在中国,还会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发展期。未来的受众获知新闻等信息不是仅仅靠一种媒体、是某种媒体的最忠实的读者,将会变成以一种媒体为主,兼顾多种媒体。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将更加立体,传统媒体要想在未来继续有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和新媒体有一个融合。  相似文献   

17.
南京一位报考研究生的女大学生,因为不好意思向经济并不宽裕的父母开口要钱租房,干脆把“家”安在了南京大学的通宵教室内,而且一住就是1个多月。她每天看书15小时,吃喝睡全在校园内。1月9日,有媒体在报道这条消息的结尾时写道,临分别时她才扬脸一笑,露出一口黄黄的牙齿,记者同时也闻到了一股不太清新的口气。记者“曝光”考研女“黄黄的牙齿”与“不太清新的口气”,不知是对女学生不太讲卫生的“舆论监督”,还是对她艰苦生活的同情?徜若连的口臭也要“曝光”,那这种“舆论监督”也着实过琐碎了。所以,笔者只能相信这是记者对考研女生的同情…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监督对社会有着评判、监测、调控、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对于社会正常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2006年富士康与<第一财经日报>之间的纠纷、2007年失控的"杨丽娟疯狂追星"风波以及2008年引起轩然大波的"艳照门"事件等,可以看到很多媒体在自我身份认知上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记者》2012,(9):45
《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曹林在2012年7月号《两岸传媒》刊文,认为需要警惕媒体设置的伪冲突议题。面对一条新闻时,媒体和记者习惯于发掘事件的冲突点,来提起舆论的关注和讨论。部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和臆造冲突,为了营造争议氛围而扭曲事实本身,从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多元的价值和复杂的事实简化成一个虚假的两难冲突,然后在"虚假两难"的伪议题中赢得点击率。有的刻意夸大冲突,选择性地报道两边最极端的观点,制造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