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常听到一些新闻同行发牢骚说:“本来下功夫采写的好稿件,可到了报社却被编辑枪毙了,而认为‘不咋的’的稿件却被采用了。”那么“好稿”为啥上不了报呢?在笔者看来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事实虽过硬,然而事过境迁使稿件失去了时效性。众所周知,所谓新闻就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如果是当天或当时发生的重大的事件,那就更好了。如果你把当天发生的事情,等到事隔多日后再写成稿件寄往报社,势必事过境迁,使新闻成了“马后炮”。如1998年抗洪救灾,这在当时可谓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人人都比较关心。如果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写…  相似文献   

2.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认为: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新闻只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而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因此,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就是要“用事实说话”。然而,这些年做编辑工作,使我接触了大量稿件,当然其中不乏“精品”,但有一些稿件或者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或者罗列事实只见材料不见观点:或者抛开事实,记者迫不及待地自己站出来说话等等问题……归根结底,毛病出在不会“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立意?我理解就是指稿件的主题而言。所谓“立意”高不高,主要指主题新不新鲜,有无价值,有无普遍意义和指导性等等。据我所知,一些初学写作者的稿子之所以“立意不高”,我看主要是:新闻事实一般,缺乏新鲜感;就事论事,缺乏思想性;立足点不高,事迹不够过硬等。那么,怎样才能解决“立意不高”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4.
一今年9月7日,新华社播发了题为《社会各界踊跃捐赠教师奖励基金》的消息,内容是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已接受国内外各界捐款2700万元。这一事实当然值得报道,可惜消息导语写得很不理想。记者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宣传目的,于是在稿件中开宗明义写道:“‘尊师重教’在我国已蔚然成风”,然后才报道各界捐款的事实,这句结论不仅毫无必要,而且不完全符合实际。党和政府提倡“尊师重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尊师重教”的风气在我国并没有“蔚然成风”。事实是在不少地  相似文献   

5.
“我的稿件写得不错啊,为什么上不了呢?”当了几年企业报编辑,常常有通讯员问我这样的问题,而作为编辑,我们又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手拿自然来稿,开始觉得不错,但准备编的时候,却又因种种原因而舍弃。原因究竟在哪儿?在此,笔者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将通讯员来稿中较易出现的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分析。我们编辑有时把难以采用的来稿称为“鸡肋”稿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这里,笔者将这类稿件归纳为六大“鸡肋”稿件。事情小而缺乏深入挖掘,分量轻而没有新闻价值。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一个基层单位开了什么会,你们的领导讲了什…  相似文献   

6.
参加人民日报每月的好稿评选,有一个突出的感受:那些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采写的稿件,往往能够高票获奖;而落选的往往是那些工作经验性稿件。这不禁让人想起梁衡同志最近所说的颇有见地的一句话:“工作可能离不开机关化,稿件却不能机关化。可惜我们报上大量充斥这些机关化的稿件。”克服稿件机关化问题,应该说,不单指记者的新闻报道,也包括新闻评论在内。一些同志认识上似乎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新闻评论注重的是对新闻事实的主观评说,而不是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新闻评论工作者没有必要像记者采访新闻那样把时间花在深…  相似文献   

7.
近年新闻业的繁荣是事实,但媒体形象严重雷同亦是事实,这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直接生产新闻产品的记者报道活动的取向雷同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很多时候商报记者与日报记者的稿件如出一辙,晚报记者的稿件与经济报记者的稿件又如孪生兄弟。尽管敬业的记者总是努力在写法上出新,这虽可在标题导语等微观方面做到区别,但媒体总体风格雷同的问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7,(10)
精心提炼出精品文/北京·刘保全缺少提炼,就事论事,罗列事实,是一部分通讯员和年轻记者常犯的毛病。这些同志往往把半成品的稿件寄到编辑部,编辑如果不对稿件进行深加工,稿件是很难见报的。一位参加“中国新闻奖”的评委告诉笔者,在每年参评的作品中,有些稿件其新...  相似文献   

9.
我写稿养成了一个习惯,写好后,爱请周围同志看,让大家“挑刺儿”,获益匪浅。人们往往有敝帚自珍的心理,自己的稿件总觉得很完美,有时认真溜上几遍,一些不该出现的错别字都找不出来,但对别人的文章一眼就能挑出“刺儿”来,这大概就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物是复杂的,一个人看问题往往是站在一个角度,盯一个方面,很难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请人看稿,大家便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就可以发现诸如语句不通、逻辑错误、事实不准等好多问题,使稿件消灭纰漏,使稿件逐步成熟完美。  相似文献   

10.
把好“事实关”这是编辑在修改稿件中的一条重要职责。那么如何把好“事实关”避免失实?我们觉得除了把住出入比较大的失实外,更多更重要的是把住报道事实的程度要恰如其分。有些通讯员在来稿中,为了报道某一事件,往往字里行间自觉不自觉地扩大了报道事实,编辑稍一粗心,就会出现差错,乃至发生失实报道。去年,我们收到了河北省武邑县薛庄乡乡政府一  相似文献   

11.
对准备采用的各类稿件进行把关,是编辑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编辑把关,不仅要把好语言文字关,更要注意把好稿件所涉及的各种事实的关,以避免差错的发生。近年来,一些新闻单位失实和差错现象层出不穷,这其中,稿件的作者自然要负责任,但肩负把关职责的编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有些失实稿件,编辑如果不了解实情,就很难判定是否存在问题,而有些稿件,只要编辑对原稿中涉及的事实认真进行分析、推敲,稿件中存在的问题是不难发  相似文献   

12.
因工作原因,笔者经常会接触到通讯员来稿。通讯员中有一些出类拔萃者,因为有基层工作生活的基础,加上勤于琢磨,其稿件质量绝对不比专业编辑记者的水平差,甚至高于其上。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通讯员的稿件质量不高,原因归纳起来多为事实不重要、写作水平欠佳,尤其是数字运用不当。针对这些主要问题,笔者认为非新闻专业人员快速提高写作水平可参考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韩冰 《青年记者》2009,(14):26-26
对新闻稿件中的差错立足于“辨”的意思是:分辨,从而做出判断。一篇稿件放在案头,编辑从哪些方面做出是否有差错的判断呢?笔者认为至少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辨舆论导向,二是辨文字差错。  相似文献   

14.
新闻作品以报道事实为主。但这个事实,应以新鲜、生动为前提,它不是毫无生气的枯树,而是一棵有着鲜灵灵气息的大树。枝条有着绿叶的点缀,枝稍有着风儿吹拂的摇曳,充满着生机勃发的活力。使读者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阵阵清风扑面来”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美的感觉,美的享受。可我们平常看报,有许多稿件总让人感到死板干巴,没有任何动人之处。其主要原因不仅仅是事实陈旧,而且还在于没有赋予新闻稿件以美感。也许有人会说,事实本身就是那么回事,如果给予“点缀”,就容易造成失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著名记者白夜曾说过:“新闻领域的意境创造或加工,同纯文学作品不同,  相似文献   

15.
写“清楚”     
把事实写清楚,这是写稿的起码要求。文字马虎潦草,固然是不清楚的表现,事实残缺不全,更使人看不清楚。有些稿件时间概念不具体不确切,如“1990年的产量比1989年前增长了3倍”,这是一个含糊概念,“1989年前”,到底是指哪一年,这个3倍又怎样去核对,叫人摸不着头脑。又如“这个乡的农工副三业产值、利税已跃居全县第二位”,但原来第几位却没说明。这种有尾无头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发稿与法规     
说话办事都必须在法律法规的制约下进行。报纸、广播、电视在编发稿件(仅指内容和提法)时,更应该如此。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眼下的情况却似乎不太令人乐观。随便翻翻报纸,听听广播,看看电视,总会有所“收获”。笔者作为编采圈中人,最近稍事留神,便“得来全不费功夫”。首先是所发稿件对“新闻”(或曰事实)的价值判断不符合国家有关法规。中国青年报1991年9月13日一版刊登的《京郊有家村办电视广播台》一稿就存在这个问题。一个村能办起电视广播台且自办新闻和  相似文献   

17.
谢顾问;我是军报第7届函授学员,有一个问题向您请教。每当我采写了新闻稿件给同行看或寄给编辑时,人家总是说我写的稿子缺乏血肉,很“空洞”,这是什么原因呢?有办法克服吗?55310部队杨少清杨少清同志:“空洞”,就是言之无物。你能在同行和编辑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的稿子存在“空洞”的毛病,这很好。“树有根,水有源”,稿子的“空洞”也是有原因的。——讲道理太多,必然空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稿子主要靠摆事实取胜,+。果在一篇消息(一般8O0字以内)中,议论过多,甚至超过了事实所占的比重,那就会给人以“空”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民兵预备役通讯报道稿件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受到上级好评”、“得到上级肯定”、“被上级推广”等字眼。笔者不禁要问:“上级”到底是哪一级? 所谓“上级”,无外乎总部、军区、省军区、军分区及省、地、市县党、政等各级。民兵预备役工作,一般不涉及什么番号、代号和泄密的问题, 应当写成如“受到总 政治部、民政部的好 评”,“得到军分区 领导的肯定”等等, 直截了当,一目了 然,不是很好吗?为什 么不说出来呢?其原因不外乎有三:一是为了提高“上级”级别,用以夸大事实,故弄玄虚。比如:让人把军分区理解、想象成省…  相似文献   

19.
董娟  易颖 《声屏世界》2011,(12):29-30
追求平淡.毫无态度。任何一条信息,任何一则新闻,必定是有所为而传播。“无态度”本身也是一种态度。而对所有的信息都不赞成也不反对.这样的传播者就成了生活的旁观者,这样的播音就成了文字的传声筒。与此同时,也就造成了创作的废弃、创作者的失职。播报新闻稿件.叙述新闻事件,应该有声有色.其核心就在“新鲜感”中。首先是“先睹为快”,而后是“一吐为快”。新闻事实的“新兴”。化为稿件的“新意”。融为播报者的“新鲜”.最后成为受众的“新颖”。  相似文献   

20.
编辑在选编稿件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稿件内容不错,事迹生动感人,但事实发生的时间却是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前的事。这些稿件因为时效性太差,编辑不得不忍痛割爱,将它打入“冷宫”。 时效性差是当前通讯员来稿中较普遍的问题之一。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因为通讯员对新闻时效性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