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伟 《报刊之友》2012,(2):150-151
“洋葱”新闻在美国诞生已有20多年,现在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恶搞新闻集结地。它以制作专业假新闻为最大特色,在报业衰弱时代,它的发行量却不降反升,成为报业一个特殊的案例。恶搞新闻文化最早产生于美国,这与美国特有的代际更替和幽默文化不无关系。其对传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新诠释、对传媒话语的解构和文化民粹主义倾向这三方面。无论中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恶搞新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存在主义价值。  相似文献   

2.
KUSO(恶搞)这个词其实起源于日文,其意义据说是“粪”。烂”的意思。这个字之所以风行起来都是因为日本电玩界的“认真玩烂GAME”风潮。由于日本的电玩市场极大,理所当然会出现一些几乎毫无可玩性的游戏。但是,在这些游戏之中,有些游戏烂到让玩者想哭,但却又因其极端不可思议的烂而让人想要一探究竟,甚至成为其忠实的拥护者。  相似文献   

3.
"恶搞"文化是近年来流行的次文化,对于成人,它的娱乐作用我们不置可否。但对于尚未形成正确审美的青少年却是一种荼毒。本文在分析为什么"恶搞"文化比主流文化更引人入胜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教育技术在教学认知、交往及游戏过程中融入视觉文化元素的策略,使得青少年引发对主流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逐步形成高品质的审美品位,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程思 《东南传播》2016,(6):39-40
2016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康康"从诞生之日起就因为其不讨喜的3D版造型,而被众多网友吐槽、恶搞。从恶搞吉祥物"康康"已经演变成了"红绿灯版康康"、"表情包版康康"、"美少女版康康"等等,然而在春节联欢晚会的当天,"康康"并没有按照原计划登上春晚舞台。这是否就象征着主流文化向青年恶搞文化的妥协?本文将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青年人为代表的恶搞文化的起源、界定、表现手法、形成原因以及恶搞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可 《今传媒》2013,(1):53-54
本文通过早期恶搞现象与当下恶搞现象的对比,从文化角度分析恶搞文化的现实走向。认为,恶搞文化在恶搞主体、客体、恶搞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的现实路径为:前期发展阶段,边缘文化为了靠近主流文化采取迂回的方式颠覆主流文化;当下发展阶段,边缘文化突破主流文化的限制表现出对主流文化的消解和主流文化局部自身的瓦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中国当代网络"恶搞"文化现象与社会话语权结构的关系及网络"恶搞"文化管理对策。网络"恶搞"现象与话语权的变迁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信息社会、公民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本文分析了网络"恶搞"文化的弊端,为健全我国网络"恶搞"管理提供建设性的对策建议。文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生产“假新闻”著称的美国洋葱新闻因其幽默、讽刺的风格收获了无数的粉丝,影响力也不断地扩大。本文笔者从受众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发现,洋葱新闻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的内容契合了当今很多受众的求新心理、求近心理、求乐心理、猎奇心理。  相似文献   

8.
北京双子座大厦“遭袭倾塌”于环球嘉年华英文网站,被一些网民视为网上“七大恶搞”案例之一。同多数“恶搞”一样,它的出现是极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9.
"袁厉害事件"报道中的真假博弈再次彰显了新闻真实的重要性。网络传播互动对新闻深度的拓展,传播渠道多样对信息垄断的突破以及网络质疑心理的普遍存在都使得新闻的真实呈现变得更加复杂。如何真正有效解决网络时代的新闻真实问题需要的是个"合力"。  相似文献   

10.
章子轩 《新闻世界》2012,(7):169-170
网络恶搞是一种新兴的文化样态,随着BBS、微博等自媒体的流行,网络恶搞正逐渐从一种单纯的娱乐方式向商业化演变。本文通过对恶搞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媒介社会功能来浅析网络恶搞的本质和意义,展现其处境以及各种隐藏的弊端,重在论证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创新、包容开放的原则,强调媒介规范化管理,把关人的责任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李某某强奸案"为例,选择四家门户网站的信息传播,深入解析网络如何在"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毫不避讳地传播,甚至刻意对其身份进行加工,以及专业媒体又如何在"网络民粹主义"的裹挟下无视《未成年人保护法》,违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原则所进行的报道。在网络民粹主义大行其道、视听被混淆的当下,本文进而重申坚守新闻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2.
虽然制作者声称洋葱新闻是假新闻,但本文通过实际分析可知洋葱新闻具有寄生性、模仿性、独创性的特点,是以讽刺现实、娱乐消遣为目的的戏仿作品。但由于其在形式、风格上与专业的新闻作品高度相似,在传播过程中离开了原始的传播语境,民众对洋葱新闻中借用的新闻背景或原新闻不了解等原因,常常使洋葱新闻被误以为真。为了规避洋葱新闻被误认为是"新闻"的风险,制作者应当采取以下策略:对专业新闻写作风格的模仿要适度,内容应当突显出夸张、戏谑的特性,每篇洋葱新闻中要提示其内容"不真实"。  相似文献   

13.
新闻编辑本来就属于有文化的人,不然怎能编辑新闻稿件?但是.现时的部分新闻编辑确实差文化.当然.这个文化.不是一般人眼中的蒙童学子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之类.而是编辑们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某些常识。这样的“文化”差了.就不可避免地在广大受众面前出乖现丑.损伤了自个的形象不说,还影响到媒体的信誉和权威。  相似文献   

14.
高超 《新闻世界》2011,(3):92-93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何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坚持新闻内容的贴近性,为受众所喜闻乐见,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人民网"两会"新闻专题为例,分析在人民网新闻专题报道中所体现出的"贴近性"原则,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促进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中国电影产业化的激烈竞争,部分导演采取了"短、平、快"的创作策略,使"恶搞"得以成为一种电影类型。由于深受商业利益的驱使,此类电影不但日益背离中国电影关注民生问题的传统,难以真正表征当下中国社会现实与个体生存境遇,而且在振兴中国电影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中也难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孟岚 《今传媒》2016,(7):70-71
随着新媒体如火如荼的发展,客户端成为了许多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然而,网络新闻的发展却使得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同质化是网络新闻发展的必经之路,存在其合理性,但想要杀出重围,继续向前发展就必须尽量减少该种现象.本文以烟台日报“大小新闻”客户端为例,讨论非商业媒体克服新闻同质化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艳子 《视听界》2013,(6):26-28
在搜狐、网易、腾讯、新浪四大门户网站已经占据中国新闻客户端下载量60%以上份额的情况下,以“荔枝新闻”为代表的省级广电系新闻客户端尤其需要慎重选择运营路径。本文从“荔枝新闻”客户端与主要门户网站类新闻客户端的比较中,得出省级广电系新闻客户端的发展路径至少面临信息内容运作模式、市场交易形态和品牌延伸策略方面的三项选择。  相似文献   

18.
傅海 《新闻采编》2007,(1):27-28
千百年来,人类的思想者不停地叩问生命存在之价值,所谓“意义”与“虚无”,所谓“时间”与“空间”,所谓“有为”与“无为”……每一项讨论都带给我们一些光亮,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迷惘。2006年5月,中国大陆一所著名新闻院校的一位学业颇优的女博士抛夫别女,从八楼跃下,结束了她  相似文献   

19.
各种恶搞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在新媒体上流行,这些恶搞文化不仅仅是青年人的一种消遣、娱乐和文化表达方式,而且青年们也通过恶搞的另类方式介入现实和参与社会建构,表达亚文化群体的社会诉求,推动社会革新,但是同时也要警惕恶搞所造成的话语狂欢和话语暴力。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新闻与动画的融合发展成为传统新闻媒体向新媒体靠拢的重要方式之一.经过近几年的跨界发展与演变,动画新闻在内容创新、表现形式与传播策略等方面出现一些新特征.文章以“一带一路”新闻为例,关注并审视当下动画新闻的变化,以期为动画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