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儿童辩证地看问题,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是语文教育提高学科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儿童的辩证思维能力是可以在早期萌芽并得到发展的. 案例一: 有位老师讲完<将相和>后,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并讲明他的机智勇敢.还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时,突然,又有一名同学举手了,老师叫起他,他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蔺相如挺身而出,战胜强大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就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蔺相如职位比廉颇还高.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这一点."老师给予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学生得到肯定,心里十分高兴.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08,(1):52-53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他又在渑池相会时,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拜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儿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到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赤裸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从此结成生死与共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完璧归赵     
黄雅萱 《辅导员》2014,(Z1):88-89
正时间:战国时期地点:赵国大殿、秦国大殿人物:赵王、秦王、蔺相如、赵国大臣、秦王仆人第一幕【赵王得了一个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想用十五座城交换。赵王害怕上当,又怕若不答应,秦王会派兵进攻,于是召集众臣商议。】赵王:(着急)这可怎么办啊!大臣:大王,听说有位叫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如我们把他请来试试?赵王:(急忙招手)快,快,快把蔺相如请来!  相似文献   

4.
周芳 《江苏教育》2000,(3):33-33
上完《将相和》,我组织学生开一个“小小评论会”,评论课中的人物。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勇敢。又有同学说喜欢廉颇。我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突然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喜欢赵王。”我惊讶地问:为什么?他振振有辞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启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  相似文献   

5.
《将相和》备课参考江苏王兰柱缪贤与蔺相如课文中写,正当赵王和大臣们为难的时候,有人推荐蔺相如可以出使秦国,这个人叫缪贤。缪贤是赵国宫中宦官的头领,蔺相如是他门下的舍人。缪贤为什么说商相如机智勇敢,可以出使秦国呢?对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  相似文献   

6.
正成功的对话描写,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太史公司马迁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极其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让"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蔺相如的出场首秀是他与赵王之间的三问三答。这场对话出现在赵国与秦国之间  相似文献   

7.
陆宁 《辅导员》2011,(28):52
(11月14日)同学们,在今天的升旗仪式讲话中,我为大家讲一则历史小故事。战国时期,蔺相如在与秦国的交涉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回国后,赵王重用蔺相如,给他加官进爵,位在赵国大将军廉颇之上。这令廉颇十分不服。廉  相似文献   

8.
一,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宜可使”一般解作“应该可以出使”或“应该能够出使”。课本注“宜”为“应该”。我以为以上解释都不够准确。观上文,在秦扬言以十五城请易和氏璧,赵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的情况下,宦者令缪贤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赵王因不了解蔺相如其人,自然要提出问题:“何以知之?”于是缪贤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用以证明蔺相如有条件完成出使秦国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们通常只注意突出强调蔺相如的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顾全大局,而往往忽视糜颇的作用,即重“相”轻“将”。关于廉颇,一般认为,他仅是具有知错就改的精神。其实,他在保卫赵国的利益以及促蔺相如成功等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从以下四个方面可以看出: 一、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一时决定不下去还是不去,后来让蔺相如随行,派廉颇带着军队到边境上,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赵王赴约主要仰仗的是蔺相如的能言善辩和廉颇的作战本领。二、渑池会上,秦王企图侮辱  相似文献   

10.
正"和氏壁"价值几何有的人,常常把"完璧归赵"误写为"完壁归赵"。"完璧归赵"的成语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秦昭王获悉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想方设法要占为己有,他写信给赵王,称"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国上下权衡再三,觉得秦很可能不讲信用,遂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至秦,果不其然,秦王只管把玩和氏璧而无意以城换璧,蔺相如暗使从者将璧送回赵国。后遂用"完璧归赵"比喻将原  相似文献   

11.
完璧归赵     
黄雅萱 《辅导员》2014,(13):88-89
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赵国大殿、秦国大殿 人物:赵王、秦王、蔺相如、赵国大臣、秦王仆人 第一幕 [赵王得了一个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想用十五座城交换。赵王害怕上当,又怕若不答应,秦王会派兵进攻,于是召集众臣商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一、见贤思齐,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垫底"在教学《将相和》时,当学生们学完《将相和》的内容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喜欢蔺相如,因为从课文中我知道,他并不是怕廉颇,而是担心自己如果和廉颇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这样秦国会趁机攻打他们赵国,从而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爱国的人"、"我喜欢蔺相如,我觉得他是一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我喜欢蔺相如的聪明机智、大胆勇  相似文献   

13.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素负盛名,尤其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其个性化的生动传神的语言,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蔺相如在答应赵王往使秦国时说的一句话“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尤其脍炙人口。只一个“必”字就写尽了蔺相如的处境、性格和深谋远虑,可谓一字见精神,境界全出,把人物写活了,写神了,实在妙不可言。对这“必”字的解释,有释作“如果”、“假使”的,有讲为“一定”、“实在(确实)”的。前者为连词,后者为副词。两说均可通。但我认为,从文章的表情达意上看,从当时赵王和蔺相如的具体处境来看,“必”字作副词“实在”讲,则更为得…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将相和》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经典一课,其“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则成语故事流传千古,于是爱寻根求源的国人最关注的便是那“璧”的去处!“完璧归赵”这个成语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是:“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听说赵国国王得到举世闻名的和氏璧,便骗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赵王惧怕秦国的强大,不敢拒绝,但又怕上当。大臣蔺相如自告奋勇愿带和氏璧去秦国,表示如果换不到城,一定把璧完整送回赵国。当秦王从蔺相如手中接过和氏…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年版)有几条注解,似不甚妥当,茲举出并略述已见如下。(一)“拜送书于庭”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原注一(赵王)在朝堂上行了礼,送出国书。按:“庭”指“秦庭。”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在朝堂上向秦王很恭敬地行了礼,把国书呈送上去。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候,秦国势力最大,常常到其他国家去"捡便宜". 嘿!这不,赵王不知从哪儿得来一个无价之宝--和氏壁.赵王得意洋洋地坐在宝座上喃喃自语:"嘻嘻嘻……哈哈哈……这个宝到了我手里.谁也休想从我这儿夺走.哈哈哈……不对,秦王这个老贼说不定又要来抢我的东西,得保密,嗯!"  相似文献   

17.
<正>《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除了主要人物蔺相如廉颇之外,其实缪贤、赵王、秦王这三个人的形象也非常有特色,值得我们去分析探究。先说缪贤。他的身份是赵宦者令,主要事件是荐贤,推荐蔺相如"报秦",光推荐这一项就堪称伯乐,关键是他为了推荐蔺相如,曝出了一个惊天的大秘密,他竟曾有过叛逃离国的念头。你想想,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把一个天大的隐秘袒露出来,想必也是醉了。没有相当的勇气,没有为国担当的责任,谁愿自曝己丑?  相似文献   

18.
解正宝 《学语文》2014,(1):23-24
成功的对话描写,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太史公司马迁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极其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让“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蔺相如的出场首秀是他与赵王之间的三问三答。这场对话出现在赵国与秦国之间因为一块和氏璧可能引起严重的外交纠纷,甚至爆发战争的危险的背景下。通过对话,我们看到了相如非凡的智慧、超一流的胆识、感人的爱国精神,笔墨集中、凝练,描写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19.
学习了《负荆请罪》一课,你是不是很想知道这个故事的起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攻城无数,屡建战功,被封为上卿大将军,他为人襟怀坦荡,勇于知错就改。蔺相如出身低微,曾经做过宦官缪贤的门客,智勇双全。当时秦昭王听说赵国有一块和氏璧,他很想得到这块宝玉,于是派使者送信给赵惠王。信中说,愿意用十五个城邑来换赵国的宝玉。赵王知道秦王用城邑换宝玉只是个幌子,但是,如果不给,又怕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后来在宦官缪贤的举荐下,派蔺相如…  相似文献   

20.
试析相如日     
试析相如日湖北孙之卓古文译注力求信达雅,但信达雅谈何容易!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必修)教学参考书将《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某段名言作了如下的今译:蔺相如说:“秦王那样的威风,可是(我)蔺相如(敢于)在秦国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众多大臣,(我)蔺相如虽然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