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备受关注的“两会”已落下帷幕,每年的两会都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同时也是传媒界各类媒体各显其能的“比武盛会”。如何在激烈的新闻大战中挖掘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并突破以往会议报道的模式,做好两会报道的优化传播,是提高两会报道质量的关键,综观今年的两会报道,笔者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色。  相似文献   

2.
两会期间,国内外主流媒体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报道可谓是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一次“聚合传播”,集中体现了全球传播的发展趋势.丰富的传播形态、突出的传播议题、国际化的传播视角是2013年中国媒体两会报道的突出特点.国外媒体对中国两会的报道则呈现出新闻性、融合性、杂糅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两会”的报道也是中国新闻界每年必演的“重头戏”。多年来,新闻界在“两会”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把“两会”报道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水平的问题。2012年的全国“两会”。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江西电视台充分发挥传播优势,开拓报道思路,积极创新“两会”报道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弢 《当代传播》2001,(1):38-39
会议报道有着天生的严肃性,"两会"报道是会议报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它比一般会议报道的严肃性更强.不可否认,我们以往的"两会"报道存在着模式化的趋向,报道缺乏亲和力.严肃的措辞、刻板的编排拉开了报道与普通受众的距离,从而影响了报道的传播效果.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两会"报道也逐步开始尝试运用平民化的视角,拉近与普通受众的距离,寻找会议新闻与老百姓关注兴趣的契合点,以争取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付强 《传媒》2018,(14):72-74
融媒体时代,全国两会报道成为各大媒体施展融合战略的大舞台.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全国两会报道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技术运用到技术融合、从多渠道到渠道融合的发展轨迹.随着技术与战略的成熟,未来的全国两会报道,技术融合将会取代技术运用,新媒体矩阵传播将会取代大篇幅报道,而"独家新闻"将一直作为核心竞争力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6.
对于各媒体来说每年的"两会"报道都是一场重大战役,而网络的加入使传统意义上的"两会"新闻大战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网络以其即时快速的报道,多媒体信息传播,电子论坛双向互动等独特优势,全方位、多角度滚动播出,吸引了广大受众的参与,形成了网上"两会"报道的强势.  相似文献   

7.
今年"两会"报道成为各家媒体融合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从报道设备到"中央厨房",再到互动创新,今年的"两会"报道折射出媒体融合取得的可喜进展。笔者通过对今年"两会"报道变化的分析,解读了媒体融合带来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2009年的两会报道中,中央电视台用时代要求审视两会宣传报道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努力在年年岁岁都相似的两会报道中寻求突破点,实现了报道形式的多方面创新,使2009年的央视两会报道形式体现了时代性,更富于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提升了中央电视台引导舆论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由央视七频道军事节目中心制作的《军事报道》栏目在历年两会及国庆60周年庆典报道的成功经验上,继续加大力度、拓宽视野,并积极尝试,运用全新的报道理念及传播模式对今年全国两会进行了及时、专业、集中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10):53-56
"两会"历来被看作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衡量,"两会"具有政治性强、关注度高、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节奏紧凑的特点,这也意味着,"两会"上的哪怕极小的信息一旦经由媒体误读而传播出去,都有可能对公众造成误导。本文依据笔者连续10年参加了全国"两会"的报道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两会"报道中"禁"与"忌"的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不仅是方法论的需要,也是价值观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两会"报道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媒体传播功能的发挥,它在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改革深入、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多年来"两会"报道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模式,但又在不断地追求创新和突破.本文在对"两会"报道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析2011年"两会"传播的新特点,指出"两会"报道的"全媒体"运作方式及其新闻话语的政治学修辞和"公民新闻"等特色,同时还认为"两会"报道正在逐渐推动公共新闻的实践和完善,促进媒体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全方位发展,最后还勾勒了"两会"报道尚待提升的空间,为未来的"两会"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全国两会是重要的时政会议。近年来,人民日报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不断探索,积极运用直播、海报、短视频、AI、VR等新媒体技术为两会报道持续发力,通过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构建了两会报道的传播新图景。本文将以人民日报2022年的两会报道为例,从场景建构和关系重塑两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融合新闻产品可视化呈现与传播实践,以期为其他媒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以下简称《报摘》《联播》)的两会报道历来都是中央台两会报道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创新的“高地”,对采编制作的要求高,挑战性强:从一定层面来说,《报摘》、《联播》的两会报道从内容定位、形式定位,到报道手段的运用,也反映出我们在一个时期对广播传播规律的认识,对传播环境的判断。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判断,我们今年的两会报道在《报摘》、《联播》中做出了一些突破性的改变,其基本理念就是提升两会报道的新闻性。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两会报道历来是考察、比拼媒体政治业务综合素质的重要窗口.全媒体时代,各家媒体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比内容、比创意、拼技术、拼传播.作为报道两会时间最长、经验最为丰富的电视台等传统媒体面对现今这个时代新媒体冲击,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以期做好两会报道呢?笔者以河北广播电视台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提出传统媒体做好两会报道必须加快转型、破除旧观念、谋划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的话:会议被称为“新闻富矿”,每年的两会报道更是党报、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重头戏”。但是程序化、模式化的倾向,使传播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改进会议报道,一直是业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网络、都市报等媒体的加入,两会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某些探索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比如有观点认为,两会的花絮报道过多,真正有用的报道太少;有人更提出了“政治娱乐化”的倾向是不足取的。究竟该怎样开采会议这个“新闻富矿”?两会报道应着力于哪些方面去创新?请看嘉宾观点。  相似文献   

16.
柳珊  张颖 《新闻大学》2006,(4):65-72
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新闻传播领域作为当前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更是无法避免.与以往多数研究偏重从内容、体制的角度观察中国新闻改革事业不同,本文试图从传播技术的角度探究中国新闻改革事业.本文以时政报道为切入点,对比了2006年传统媒体中的两会报道与两会博客内容,从信息把关、受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传播技术与民主政治三个方面,分析了传播技术对当前中国新闻改革事业带来的影响,并进而指出这些影响存在的优点与弊端.  相似文献   

17.
“全国两会”“地方两会”等重大会议报道传递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人民群众高度关注。传统媒体一直是两会报道的中坚力量,融媒体时代,重大会议报道如何创新是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融媒时代媒体发展趋势、表现形式的剖析,提出了“两会报道”创新的三个重要方面。从政策把握方面挖深度、找角度;在媒体语态和表现手法方面,网络化、贴近青年审美;从报道方式方面,与时俱进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AI人工智能、动画、VR等形式,活泼生动地表达会议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使报道更容易被受众接受,真正做到有效传播,成为有影响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两会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历来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两会新闻报道如何出新,是各媒体关注的共同话题。回顾今年两会报道,各媒体在报道内容、报道模式、报道方式、报道手段等方面不乏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两会”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决定着该地方未来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两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过去,“两会”的宣传长期存在着一般性活动报道过多、写法陈旧呆板、内容简单雷同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传播效果。近年来,《遵义日报》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对“两会”报道形式、报道内容进行了大的改进,对“两会”上提出的重大决策,用专题形式做深做透,引发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两会"期间,国内多家报业启动"全媒体"报道阵容,充分融合各种报道形式和传播介质,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报道形式,通过报纸、网络、手机、微博等各种传播载体,全方位传递两会声音、解读两会精神、反馈民情民意,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