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技术进步是人类变革自然的过程中 ,不断进行心智创造活动的结果 ,对人类文化的进化与变迁 ,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文化的科学系统、社会学系统、意识形态系统三个层面来看 ,技术进步通过对技术工艺理论与技术工艺过程的构成要素的选择 ,直接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技术进步以间接的方式 ,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意识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简要谈谈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会计教学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真实地感到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其作用的根本机制在于技术创新,它本质上是以技术创新方式来实现的,对于技术创新来说,其动因、方向、成就大小受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政府政策导向、社会资源、市场结构与竞争状况等,本文主要就市场结构这一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以及市场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社会经济进步的最大推动力,通过引入生态学视角分析创新已成为前沿研究。文章首先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将各个主体划分为生产者,一级、二级消费者,分解者;提出创新生态系统是企业等多主体之间形成"技术研发——技术应用——技术衍生"的循环过程,通过信息传递而充分利用发展技术的复杂系统;在结构基础上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特性、动态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创新生态系统的能量物质交换就是技术信息交互。进一步分析创新生态系统运转模式,将其分为寄生型、平衡型、嵌套型和开源型,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提出生态系统与技术生命周期结合、具体行业适用性、技术定价问题是下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陈凡  蔡振东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124-2130
摘要 通过对复杂社会信任模式简化技术需求的有效回应,区块链技术社会化成为可能。在区块链技术由技术1.0向技术3.0迭代发展的技术社会化过程中,其技术信任属性也因此获得完善与发展。进而,促使社会信任的Technique维度获得呈现,并经由对后工业社会之社会信任需求的技术切合,促成了强技术参与的社会信任模式的社会建构。相对于与前工业社会相调适的熟人信任模式,及工业社会的制度信任模式,强技术参的社会信任模式的社会建构在实现社会效率的同时,也引致了社会情感、社会结构的双重社会失范风险。因此,应从法律制度、政策支持、技术标准、技术道德四重维度予以社会调适。  相似文献   

6.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模式与大规模制造产品创新模式有显著区别.在分析复杂产品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集成商创新能力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对集成商创新能力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指出集成商创新能力包括技术能力、集成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并详细分析了各子能力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贸易理论,进口通过其内生的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而技术溢出的效果则与贸易结构相关.首先构造了资本品、中间品进口贸易结构及技术进步指标,接着对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协整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品、中间品进口均对技术进步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我国进口存在技术溢出,且中间进口品的作用较强.但进口贸易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形成.根据以上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要素禀赋匹配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构建耦合行业特征与要素禀赋结构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理论分析框架。理论上,单一静态的技术进步路径、动态的技术进步路径和自主研发对国家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表现程度依次增加。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生产函数构建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模型对技术选择模式与技术进步进行实证研究;对行业特征和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选择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和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主要技术进步来源;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和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有显著负向影响;行业特征和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选择模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和浙江省是中国经济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在现代化进程中两省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本文在不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检验了两省现代化进程中技术进步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发展模式的技术进步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同,在"苏南模式"下,二、三产业技术进步均对劳动力转移起到推动作用,其中,第二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大于第三产业技术进步,在"温州模式"下,只有第三产业技术进步促进劳动力转移,且大于"苏南模式"第三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逐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和决定性因素,信息技术包括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识别等内容。本文重点讨论了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Most of the existing GNN-based recommender system models focus on learning users’ personalized preferences from these (explicit/implicit) positive feedback to achieve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s. However, in the real-world recommender system, the users’ feedback behavior also includes negative feedback behavior (e.g., click dislike button), which also reflects users’ personalized preferences. How to utilize negative feedback is a challenging research problem. In this paper, we first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three kinds of negative feedback that widely existed in real-world recommender systems and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negative feedback in recommender systems. We found that it is different from what we expected — not all negative items are ranked low, and some negative items are even ranked high in the overall items. Then, we propose a novel Signed Graph Neural Network Recommendation model (SiGRec) to encode the users’ negative feedback behavior. Our SiGRec can learn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beddings of users and items via positive and negative graph neural network encoders, respectively. Besides, we also define a new Sign Cosine (SiC) loss function to adaptively mine the information of negative feedback for different types of negative feedback. Extensive experiments on four datasets demonstrate the proposed model outperforms several existing models. Specifically, on the Zhihu dataset, SiGRec outperforms the unsigned GNN model (i.e., LightGCN), 27.58% 29.81%, and 31.21% in P@20, R@20, and nDCG@20, respectively. We hope our work can open the door to further exploring the negative feedback in recommendations.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入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范式发生了改变,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等成为趋势。新的时代背景下,亟需采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完善我国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引导科研人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关注“卡脖子”问题,进行原创性探索研究,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本研究基于SPIO(结构-过程-输入-结果)模型,从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结构、过程、输入、结果四个维度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科技创新体系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优化建议,为我国科研管理决策部门的实践探索和相关学者开展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在线品牌社区信息生态系统演进模型,对在线品牌社区的信息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及其内部反馈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在线品牌社区的信息主体规模和信息环境与知识增量间的作用机理,揭示在线品牌社区信息生态系统演进的一般规律。[方法/过程]以信息生态学为视角对在线品牌社区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在线品牌社区信息生态系统演进模型,通过仿真方法对系统演进机理进行分析。[结果/结论]从系统仿真分析结果来看,模型内部各水平变量在演进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较好的拟合了先前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与理论观点,从而证明了模型构建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探索基于能源转型相关理论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从宏观上量化研究中国能源绿色消费水平的时空特征。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视角构建包含7个维度共20个具体指标的中国能源绿色消费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其2006-2019年相关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空间计量模型从时空双维度对其能源绿色消费水平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能源绿色消费水平呈波动、稳升、速升3阶段的螺旋攀升趋势,具有明显马太效应,呈“东高西低”的集聚发展态势。(2)在影响区域能源绿色消费水平的7类驱动因素中,低碳产业结构、能源新基建、科学技术发展、环境规制、城镇化、城市绿化具有正向空间直接效应,高碳能源消费结构具有负向空间直接效应;科学技术发展、城镇化具有正向空间间接效应,低碳产业结构、能源新基建具有负向空间间接效应,其余因素的空间间接效应不明显。因此,应注意加强区域间科学技术合作、深化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中国能源绿色消费水平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15.
We apply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s to describe the evolution of the innovator network of Jena, Germany in the period from 1995 to 2001. We find this evolution to be directed towards an increasing focus on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network. Further we analyse the network resulting from R&D cooperations and explain - by means of network regression techniques - that the job mobility of scientists and the technological overlap between the actors, rather than past cooperations, can best predict the resulting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体制方面、立法方面、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各个方面都还很不完善.这就使得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农民的现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衣原因是中国二元的社会结构.因此.我国需要根据现实情况从立法、体制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且从体制上逐步摆脱二元的社会结构.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体化,最终使广大农民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加快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构建是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共享、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缩小区域创新差距的重要途径。以专利转移为视角构建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利用31个省份1990—2020年有关数据,并划分1990—2000年、2001—2010年、2011—2020年3个时间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及和弦图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其演化的邻近性机制,为促进区域创新资源流动共享、创新主体合作互惠、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结果显示:(1)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向复杂网络演化,网络连接同配性与异配性并存;(2)网络通达性与技术转移效率显著提高,小世界特征明显;(3)网络空间分布失衡,梯度差异明显;(4)“核心-边缘”格局不断强化,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并存;(5)地理邻近、经济邻近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演化,技术邻近、认知邻近、产业邻近显著抑制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演化。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专利交易机制、推进科技创新网络向多中心多层级结构演变和充分发挥中介省份桥梁作用等,促进中国科技创新网络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厘清科技创新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使用系统思考方法,结合"成长上限"基模,从社会市场经济、科技创新、政府制度三方面建立系统主体因素的因果反馈回路,探究粮食生产科技创新整体的内在机制,引入可持续发展策略、藏粮于技战略与动态协调机制促进系统均衡发展,并以科技创新环境为研究背景构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路径,得出科技研发基...  相似文献   

19.
杨莹  于渤  吴伟伟 《科研管理》2011,32(8):26-33
高效的技术学习率有助于企业维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在分析技术能力势能和技术能力势能差对技术学习影响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了技术能力提升对技术学习影响的模型,模型分析了技术能力提升对技术学习的作用过程,并仿真模拟了技术能力提升对技术学习率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企业技术能力增长速度减缓后会对技术学习率产生负向的影响;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连续地调整其技术能力势能差,能够使企业高效的技术学习率得到有效地延续和提高。研究成果可为企业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能力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楠 《科技与管理》2007,9(3):18-20
从创新角度出发,运用了系统动力学的思想和观点,提出了企业创新系统是受到内、外部因素相互关联和共同影响的,是内部因素起主导作用而且是动态平衡的、开放的和反馈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