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早期西欧商人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的边缘群体,而到后来却成为拥有权势的社会主导阶层。其间的转变既有客观因素的作用,也与商人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我国唐代,商贾势力相当活跃,商人阶层的社会影响及其地位亦发生了变化。对唐代商人的专题研究,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陆续出现。该综述通观这些研究成果,在唐代商人的构成、分类,其地位、生活方式、影响及与其它社会主体的关系等诸方面进行梳理归纳,从学术视角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三个方面进行的统计和分析表明,徽州商人作为社会集团其内部可分为“豪商”、“富裕商人”和“小本商人”三个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分别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论题: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林文勋教授就强调历史上“三农”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同时指导博士生开展唐宋乡村问题的探讨。他较早发现了唐宋以来中国社会中的“富民”阶层 ,并认为这是解构唐宋以来中国乡村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一把钥匙。进而 ,他提出唐宋至明清的中国社会乃是一个“富民社会”的学术观点 ,并指出从汉唐的“豪民社会”到唐宋以来的“富民社会”再到近代的“市民社会” ,构成了一条传统中国社会发展演进的历史线索。  林文勋教授 :我个人认为 ,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知道 ,现在“三农…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以至于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前期形成了一股重商思潮,商人地位有较大提高.以此为背景,出现了士人向商人阶层的渗透与商人向士绅阶层的攀缘,本文即阐述和分析了士商渗透这一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6.
两汉商人社会地位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总的态势是在不断地提高。西汉前期,由汉高祖的“贱商”到文景时的“惠商”,商人的社会地位在逐步上升。武帝时“抑商”导致大部分商人破产,地位一落千丈,但部分商人却坐上了高官,地位殊荣,商人社会地位处于两个极端。武帝之后,政策逐步宽松,商人、地主、官僚日益结合,社会地位有了更大的提高,一直到东汉无大的变化,所以说两汉商人的社会地位与当时的商业政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明代商人社会地位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力量壮大了,其社会地位及影响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学的分层理论来看,宋代乡村主户五等户中的上户,就是学术界所说的富民。通过考察唐宋之际社会结构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在有家产有特权的官户、有家产无特权的主户、无家产也无特权的客户三个阶层稳定下来以后,富民阶层的地位和作用便凸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9.
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力量壮大了,其社会地位影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唐宋以来,中国社会崛起了一个新的阶层——富民阶层。富民阶层的崛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由此形成一个新的“富民社会”。在此背景下,一大批思想家纷纷发表言论,肯定富民的重要作用,主张保护富民,从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保富论”立足于社会发展和处理国家与富民的关系,要求保护中国社会内部新的发展力置,实为一种具有崭新时代特征的经济思想,标志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重大转型与社会深层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