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教学背景笔者根据水平四的教学目标将田径模块分为三个单元,本次课是七年级短跑单元计划中的第四次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复习摆臂动作和学习途中跑的技术动作。教学重点是摆动腿抬高、后蹬有力,教学难点是蹬摆配合协调。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学生对于田径短跑的学习都很好奇和感兴趣,特别是对于新动作的练习很喜欢,男女生均活泼好动,表现欲和模仿力都很强。但通过反复教学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坐着跑,大腿过于抬高;二是迈不开步,不停地向后翻小腿;三是  相似文献   

2.
陈威  魏敬 《体育教学》2023,(3):43-45
<正>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背景下,遵循球类教学“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理念将学与用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设计。通过单一技术运用阶段、组合技术运用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来实现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理解、篮球运动能力的提升、篮球规则及意识的增强。二、教材分析(一)本次课在单元教学中的价值本课是18学时大单元教学中的第9次课,也是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单元的第3次课。学生在基本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正>投掷是小学三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投掷教学中最常见、最常用的教学内容。本次课是水平二(三年级)投掷单元中的第2次课,选用的教材是《原地侧向持沙包掷远》。从课的设计上来看,既遵循了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又结合了水平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课的练习中,安排了比较多样化的原地肩上屈肘和侧向背后过肩的投掷练习与游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认知,其目的是为了让90%的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侧向投  相似文献   

4.
<正>一、设计思路有人扶持手倒立这个单元主要是通过练习手倒立的各种辅助技术动作和身体素质练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不同场地特点锻炼身体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本单元用四次课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和辅助游戏达到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重点:直臂支撑、收腹顶肩提臀;难点:控制身体平衡。三、学习目标(一)初步学习掌握有人扶持手倒立  相似文献   

5.
<正> 游戏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方法。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应注意如下要点: (一)要制订计划有些游戏规则多、动作复杂,往往学习几次也难学会。以“二垒球”为例,它有攻有守,规则也多,学生既要掌握击球跑垒的技术,又要学习攻守战术。要让学生尽快学会这类游戏,应制订一个单元计划,分散难点,各个击破。这样每次课突破一个重点,经过一个单元教学,基本可以使学生学会“二垒球”游戏。 (二)建立“有练有赛、先练后赛”的教学常规有些游戏很受学生欢迎,但学  相似文献   

6.
<正>一、案例背景在七年级跨越式跳高单元教学中,笔者上了本单元的第1次课——学习过杆与落地技术。本课目标主要是进一步学习助跑与起跳的基本动作方法,体验两腿摆动依次过杆的动作方法,发展弹跳能力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心理,采用橡皮筋和横杆使学生进行双重体验,能够正确认知和体验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单元计划的安排,本次课水平二(三年级)《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是单元计划中的第2课时,是在掌握直线运球动作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的直线运球练习方法1的一堂课,以练习促进技术的掌握与提高,是“学、练、评”一致性的有效贯彻。通过本教案,能体会到本课执教教师不论是在教学设计上,还是在教学组织、重难点的突破上,都考虑得细致、用心。这节课的设计看似简单,但突出了勤练,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手段,合理的组织,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设计思路本课是横箱分腿腾跃单元第三课,预计6次课,前两次课着重巩固和提高山羊分腿腾跃。一方面解决器械通过率,在相对容易的器械上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越过山羊,消除害怕心理;另一方面在练习过程中,规范学生的助跑、上板、踏跳等技术,通过加辅助物,提升山羊高度等措施,使第三次课在横箱上完成分腿腾跃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9.
一、本次课的教材选择侗族摔跤源于明代,具有提摔、拉摔、抱摔和拌等主要技法。本次课为第三次课,在前两次课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侗族护路基本历史、基本礼仪、基本姿势及提摔与拉摔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抱摔和拌摔技术,并将所学的基本技术运用于综合对抗。二、学情分高二学生已处青春发育后期,向青年期过渡,通过小学、初中和高一年级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心理发展与逐步走向成熟,具备了一定的自制能力和自学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成功意识与表现欲望,为学习本教材,奠定了一定的身心基础。但有些学…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发展学生奔跑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课以水平四教材——“合作跑”为主教材,本次课是这个教学单元的第一次课。我根据水平四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本课我对田径中合作跑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拓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材分析跪跳起是选自浙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二(三年级)的技巧类教材内容,可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和腰腹力量。本课是单元教学的第1次课,难度适中,主要掌握“摆、压、提”三个基本动作,教学重点定为起跳时脚背压垫,教学难点是跳起时收腹提膝。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正>一、背景描述前滚翻分腿起是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三年级教材基本内容,"身体活动"版块"滚翻"的学习内容。滚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材,它对锻炼小学生身体的价值高,特别是发展灵巧性、柔韧性、协调性和定向能力,对于增强关节、韧带和提高平衡器官的能力有显著作用。笔者将前滚翻分腿起的单元教学设计为4个课次,本课为第2课次,在第1课次的教学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前滚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体育技巧类教材"肩肘倒立"和创编游戏"抢运物资"。二、单元课次(见表1)肩肘倒立安排6课次,本课是第2课次。三、教学背景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一、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一半从哪一个维度切入去设计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这次研讨课的重要思路。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不同的维度去设计,会出现不同的单元内容。磨课初期由于对三维构建单元教学内容地认识不到位。因此,不能正确选择和确定从哪个维度去理解内容和方法,去设计单元计划,只是停留在原有基础上常规设计的层面。例如,笔者执教的是水平一(二年级)的学生,从技术层面怎么去教,可以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去教,一直是困扰笔者的主要难题。在导师的帮助下,通过学习、分析和修改后,确定了从学习技术维度去思考和设计单元计划,并确定第四课时作为上课内容。主要解决  相似文献   

15.
尤军  段旭生 《体育教学》2013,33(9):56-57
一、单元课次本单元共四次课,本课是第一次课。规则。行进间曲线运球是在行进中改变方向的一种运球,是绕过障碍或摆脱本次课授课的班级是五年级学生。这个班学生整体素质较好,非常喜欢篮球运动。球性较好,有一定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有效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健 《体育教学》2009,(8):30-30
体育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定的,重难点突破是为达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所以,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的设定,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首要问题。体育教学重点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技能,难点是指学生综合运用基本技术所表现的能力或态度。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确定重点和难点及突破?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归纳。这个重难点应该是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教学发展的实际。本人就体育教学中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谈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一、精心选择教材本节课的教材是跆拳道360度转身横踢动作,为高中选项教学跆拳道模块"转身横踢"单元中的第三次课,授课对象为水平五(高一年级)学生。在已经学过的转身横踢动作的基础上,加上一个360度转身动作并连贯起来完成,即为360度转身横踢动作。该教材对于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及方向感、距离感非常有益,同时,学好该动作可为今后的跆拳道进一步修炼做铺垫。基于学生具体学情及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将本次课教学的重点确定为360度转体的动作,其难点在于如何将转体与横踢连贯起来。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的提出 速度滑冰由于季节的限制,在一个冬季里,最多安排二、三次陆地模仿课和五、六次课的上冰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尽快使学生学会滑冰,并能使之能与二、三年级相连续,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体育教学实践,对速度滑冰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出了一套“八次课程序教学法”。  相似文献   

19.
今天是开学的第三周,也是高一新生上的第5次课,由于学校体育节即将来临,高一体育备课组决定本次课各班先讲解迎面接力跑的技术,再进行教学比赛,最后各自分项教学。我班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垫上技巧,男生的教材是复习前滚翻接直腿后滚翻。学生在练习时,我巡回指导观察,当到达第六组时发现一名男生不会做前滚翻的动作,  相似文献   

20.
浅、深水交替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深水交替教学是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上课游泳池水位情况,在每次课中合理地进行浅、深水交替教学。该方法可根据学习任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水平,侧重于浅水或深水,也可浅、深水并重。   一般蛙泳初级教学,第一阶段 (熟悉水性 )浅、深水的比例为 3: 1;第二阶段 (学习与改进技术 )浅、深水比例为 1: 1;第三阶段 (巩固与提高 )浅、深水比例为 1: 3。   一、教学第一阶段   教学的第一阶段,即 1— 3次课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熟悉水性,这一期间先进行 45分钟的浅水教学,学生基本上能完成漂浮、蹬边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