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聋人邮协俞海燕先生转来了李少华先生的一封信。字里行间流露出他战胜死神、战胜病魔那钢铁般的意志和对集邮事业执著的爱,读来感人至深。为此,本刊全文转发此信,让少华的精神永远激励邮友们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2.
3.
杨波 《上海集邮》2007,(3):42-42
我的同事、学生和朋友(不包括邮友)多次向我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他们认为,杨老师平时的生活搞得紧巴巴的,但买起邮品来却常常一掷千金(个别的时候还曾一掷万金),实在是无法理解。有的朋友当面对我说,花那么多的钱买一个破信封,打死我也想不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我家在新疆,地处边境地区的偏远之地,集邮活动非常落后,因而在收集邮品时除有限地与当地少数邮友交流之外,主要是以函购为主,近年来我也开始在网上选购或参与拍卖来获得所需邮品。30多年来,我在购买邮品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意外捡漏之事,有些还很有趣味,在此道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5.
自诩为集邮几十年的资深邮人,却购买了一套价格不菲的假票,这可不是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但是,挖掘和释放自己的真实体验,给人以经验与启发,把酸甜苦辣的集邮经历当作资源与邮友共享,不是我们一再提倡的吗?还是放下自尊,一吐为快吧!  相似文献   

6.
本刊发表张立《集邮献之连环画的收藏》一(参见060254),对所列的连环画冠以“集邮献之连环画”,本人不敢苟同。又,中开头所述“无论在有关集邮献的述中,还是在集邮献的目录中,几乎难见到连环画这一门类”的说法欠妥。笔专心收集集邮连环画已有3年余,更因撰写有关章而收到许多邮友来信,有交流集邮连环画的,也有赠我集邮连环画的,可以说带动了集邮连环画的收藏;此后,我又比较深入地阐述与介绍了集邮连环画,  相似文献   

7.
× ×: 去年烧伤,你们及各地集邮界师长、邮友们给予巨大的关心、鼓励,万分感激。当时受毛霉菌感染,连续高烧近十天。昏迷中,看到张包老正和孙传哲、盛澄世先生在“天堂茶室”喝茶,又热又渴的我跑过去欲和他们共饮时,茶室的门突然关了。张包老对我说:“你快去我创办的西湖集邮茶座吧!许多邮友都  相似文献   

8.
顾膑 《上海集邮》2005,(9):12-12
今年是“复旦百年”,曾是复旦学子的我与母校同喜,更因《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邮票(2005-I)发行而欢欣。首发日,我与邮友同去跑戳.在邮票纪念对象所在地既重温当年窗读岁月,更以自己喜好的集邮方式,在邮品上融入此生永系的“复旦情结”。  相似文献   

9.
左鹏 《集邮博览》2012,(10):61-61
自从迷上了网络集邮,浑身上下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整日忙着上网查找资料、交换邮品、交邮友、读文章、写文章。日子过得紧张充实。时间久了,自然滋生出一番酸甜苦辣成的感触,这种喜怒哀乐难式的“五味经”,只有经历了网上淘宝的邮友才能切身体味得到。  相似文献   

10.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1,(10):68-71
上期戳趣园开篇,湖北邮友山川讲述了自己在台湾故宫邮局的“索戳”行动,本期有四川绵阳邮友刘建明站出来和他“PK”——比比谁的收集过程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11.
更正     
我国首位国际邮展评审员梁鸿贵曾在明信片上为我题词“邮谊至上”,表达了老一辈集邮家对邮谊的珍视。每当我看到达张明信片,总联想到那些曾支持与帮助过我的国内外同好,荷兰集邮家德拉马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2.
微祝福     
送远方邮友 愿事业像巨龙般腾飞,愿生活像鲜花般多彩,愿友谊像青松一样长青。湖南 龙文  相似文献   

13.
陈健 《上海集邮》2006,(11):41-42
美国Mi Rogers第103次拍卖·5.19这是国外少数几家以亚洲尤其是中国邮品为主的拍卖公司,负责人Micheal Rogers更是美国中华集邮会的董事,有些邮友可能还记得他们1999年3月的那次重量级拍卖,不过最近几次上拍邮品的整体水准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4.
蒋跃进 《上海集邮》2002,(12):20-20
随着以黄梅戏《天仙配》为蓝本的《董永与七仙女》邮票发行,设计俞宏理也成了集邮圈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5.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12):56-58
一转眼,又是年终岁末。每到此时,各地的邮友们最期待、最关心的即奠过于来年的生肖邮票了。而且,这些年随着生肖文化热的逐渐升温,关注生肖邮票的人已不仅来自集邮圈,一年一度生肖邮票的发行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但也因为“热”,所以邮友们要早动手、早准备,河南许昌邮友于爱波发来了一组“马”戳(图1),便意在提醒大家:马年将至,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6.
《上海集邮》2004,(5):5-5
3月24日下午,海关集邮协会召开2004年度工作会议及“大龙”邮票研讨会。 首先,邮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顾洪官总结了2003年工作,并对2004年工作作了步骤:一是加强邮协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集邮小组;二是坚持办好《海关集邮报》,努力提高办报质量;三是举办集邮知识讲座,指导基层开展集邮活动;四是探索海关历史邮学文化,召开大龙邮票研讨会;五是拓宽对青年集邮  相似文献   

17.
编辑寄语     
秋实 《上海集邮》2001,(1):29-29
马来西亚于去年7月22日发行鸟类系列邮票第一组,全套4种,画面分别为雉鸟、鹧鸪等(图刊封底);另有小型张“孔雀”1种(右图)。  相似文献   

18.
尹璐 《集邮博览》2018,(3):73-73
作为《集邮博览》的编辑,每逢年节,当收到全国各地邮友们寄来的各式各样的贺年封片之时,总会由衷地感到幸福。你看,这其中有见过面的,有通过电话的,还有既没见过也没聊过只是在文字中神交已久的,但不论“交情”深浅,作为邮迷,他们都商量好一样在这个时候给我寄出了一份邮味的祝福。  相似文献   

19.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1):65-67
“处处留意皆邮趣”,这是山东泰安邮友李士谦的集邮感悟。从某种角度来讲,“处处留意”对集邮者尤显重要,您看,邮票号称“方寸”,自然是小巧的、琐碎的,而与其相伴共生的邮戳自不待言,也大不了。想在这一堆“小”中觅趣,不留心留意,说不定那小小的“趣”就漏过去了。请看,李士谦留意了,于是他收获了自得其乐的种种“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集邮兴起了集邮旅游,游山玩水兼会邮友的集邮旅游活动已不足为奇,如90年代全国邮展时,上海、北京、重庆、天津都有各地邮人云集。笔亦曾随虹口邮协赴苏州与苏州邮协联谊,随卢工集邮沙龙赴南京举办辨伪邮展,甚至曾和几位邮友约齐,远赴新加坡参观,95世界邮展。可是,追本朔源,我国的集邮团体旅游究竟始自何时?又是由谁首先倡导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