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非裔文化的代言人,莫里森的小说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宠儿》,发现两部小说中的树木、花草等自然意象对非裔美国人的精神生态深有影响。自然有疗救、慰藉、庇护等作用,是黑人精神的栖居之所。莫里森讴歌了大自然的神圣和灵性,提倡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约瑟夫·康拉德是波兰裔英国作家,《黑暗的心》是他的一部力作,自1899年问世以来,获得了国内外文学批评界的持续关注,研究的焦点多集中于作品的政治倾向。近年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生态批评为我们研究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重新解析这部作品,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中描述了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非生态行为,进行了一定的生态反思,体现他对欧洲殖民主义政策的质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孙峰 《宜春学院学报》2013,(11):99-102,154
按照族裔来划分的话,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可以归纳为非裔、华裔、西语裔和印第安裔女性成长小说等不同类别.在当前,国内外对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开始有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类型小说在内涵、思路与方法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有助于厘清美国少数族裔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的一般性特征,从而进一步发掘其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涵盖非裔、西语裔和印第安裔女性成长小说等不同类型。当前国内外对美国当代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其内涵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文章通过对三部代表性作品即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和莱斯利·马蒙·西尔克的《黄女人》的具体分析来揭示该类型小说的深刻内涵,旨在把握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过程中的一般性特征,并发掘其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布鲁斯是美国非裔的民间音乐,后演变为美国非裔文学创作的重要技巧之一,各时期美国非裔作家将布鲁斯纳入自己的创作中,并彼此观照、改写、继承和超越,使布鲁斯最终形成一条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具备了文学上、文学批评上和文化批评上的重要价值。本文梳理了布鲁斯的内涵从美国非裔民间音乐形式到文学创作技巧、文化批评理论与文学批评理论的一系列演变,揭示了它在美国非裔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是二十世纪重要的美国非裔作家和美国文化批评家,为美国非裔文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文学创作与批评中对美国非裔创作有意识的艺术进行深刻思考,并且论述美国非裔的文学创作及其种族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约翰逊肯定美国非裔的种族文化背景的独特价值。他呼吁美国非裔艺术家们将非裔的种族文化背景与艺术创作紧密结合,创造兼具艺术性和宝贵文化价值的作品。事实上,约翰逊对美国非裔有意识的艺术、美国非裔的种族文化背景的思考与阐释构成其批评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提供了一扇研究美国非裔文学与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
当今文学批评面临着“西语化”和“商业化”的困境。中国文学批评界至今言必称西方文论,使我们的文学批评失去了自己的言说方式。“有偿批评”的出现则导致批评准则失衡,批评家艺术感、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的消解。只有倡导建立真正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才能导引当今的文学批评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8.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以西语裔移民后代的身份创作了《芒果街上的小屋》这部典型的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作品糅合了女性成长小说的基本元素及女性原型,展现了成长于美国移民社区的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的人生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女主人公的成长充满了许多美好的梦想和追求,表明她渴望独立和自由,并为追寻少数族裔女性的独特身份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一部成长小说。小说生动描绘了芝加哥移民社区里西语裔移民群落中一个羞涩而敏感的少女的成长经历,并通过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特有的族裔、阶级及女性视角,展示了一种丰富而具有普遍性的成长体验。成长中感受的耻辱时刻是女主人公成长转折点;成长特有的渴望和梦想是成长的动力;自我身份的审视和认同是脱离童真、融入社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圣经原型批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天堂》中的圣经原型元素,展示了莫里森对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暴力政治和非裔美国人现状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美国非裔长期以来受到各种各样的非人对待,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刻画为变态的形象,因此,对于那些把他们类型化的文学作品,他们完全有理由运用平等的声音来加以评价。种族主义、性别主义、年龄主义,无论人们多么优雅或多么专一地支持,它们对人性都具有破坏性。然而,伦理批评在重新发现美国非裔文学传统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20世纪70年代,伦理批评为重新确立菲莉丝?惠特利对于具有革命性的美国非裔文学传统的地位作出了贡献,突显了表面顺从的惠特利如何操纵面具而行抗议之实。在伦理批评的视角下,美国非裔作家在文学样式、风格、模式上的选择都可视为伦理抉择。而将伦理艺术和伦理批评呈现给民众的最有效方法则是兰斯顿?休斯在20世纪40年代的激进作品乃至他的所有作品中运用的却又饱受批评的策略。他的风格表面简朴,与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主义路径不相兼容,却能以其伦理力量直达人心,原因就是他的作品易于理解,且深藏人文主义的伦理目标。  相似文献   

12.
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的修辞性喻指批评理论是美国黑人文学理论重要流派之一.喻指在研究黑人文本话语时,从非洲民间神化形象的话语入手,分析黑人土语的表象特征,从语言本身来阐释美国黑人文学的表述特性,构建了美国非裔文学传统的框架,使美国非裔摆脱了欧洲白人中心论的影响,具有开创性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二外西语教学现状出发,抓住课程教学特点,以学生角度分析二外西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结合传统教学法的优缺点,探讨更好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提高二外西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英西语"也就是西班牙语和英语的混合体,它是美国拉美移民聚集区的语言沟通工具,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但是它的流行也印发人们对语言纯洁性等问题的担忧和争论。本文从"英西语"的概念出发,意图探讨出英西语的发展历程,并就现如今英西语的发展和扩张来进一步的探讨人们对于英西语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生态批评是二十世纪后期至今最有影响的批评范式之一。从生态批评的内涵出发,梳理和分析西方与中国生态批评的演变路径,生态批评具有理论的内在逻辑性和现实批判性。生态批评在人与自然的冲突没有根本性改善前将具有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并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态批评在国内已逐渐成为显学,在其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出现了单一化、雷同化、习惯于宏大叙事以及缺乏跨学科跨文化视野等诸多问题,其话语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结合布伊尔和马泽克等西方学者对生态批评发展观的理解,国内生态批评应当将生态批评的疆域从文学领域拓展到文化领域,从自然生态拓展到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更应注意其现实指向,重视生态批评的进攻性和批判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生态批评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是生态批评第二阶段继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生态批评之后兴起的批评流派,是生态批评的"红色化",也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绿色化"。它把文学批评放在阶级压迫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下,把人类、自然、文学、文化联系起来考察,反对物种歧视和阶级歧视,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态帝国主义,认为这些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其目的是通过文学研究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批判,改变自然和劳动阶级的"他者"和"边缘化"地位,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环境公正和社会公正意识,建立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实现了批评实践中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融合,提高了生态批评的人学品格,为生态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批评开辟了广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2月中旬,"非洲与非裔流散文学经典的生成与传播:中国中非语言文化比较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宣告了中非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的成立,并围绕非洲与非裔流散文学经典的生成与传播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研讨。主要议题包括非洲和非裔流散文学经典研究、作家作品的传播与批评、非洲及非裔文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等。会议还就中非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成立之后的学术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在生态批评发展过程中,经典读本相继问世:1996年《生态批评读本:文学生态学的里程碑》、2000年《绿色研究读本:从浪漫主义到生态批评》、2002年《环境公正读本:政治、诗学和教育》、2015年《共享地球:国际环境公正读本》以及2017年最新生态批评读本《环境人文学劳特利奇指南》。这些读本收录了当时生态批评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通过研读这五部读本所收录的文章,归纳其共性和特点,探究生态批评最近20年来,各发展阶段的特征,以此揭示从第一阶段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批评,到第二阶段环境公正生态批评,直至第三阶段以环境人文学为代表的生态批评的演变过程,其跨学科、跨文化、跨文明的特征愈发显著。  相似文献   

20.
《生态批评读本》(1996年)是国际学界第一本生态批评研究资料汇编,是公认的生态批评入门参考书。这本书对生态批评的基本思想、主要术语和批评规范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生态批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生态批评的界定、人类中心主义批判和生态责任是这部资料汇编所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