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课程范式转型的角度,阐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语文课程范式正式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变,分析了两种课程范式下语文教育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2.
潘涌 《教育导刊》2007,(12):4-8
该文从课程范式转型的历史角度,梳理了在外国教育思潮的影响下语文指令型课程向创生型谋程的转换过程,分析了两种语文课程范式的不同表现和特征,重点指出语文创生型课程以其先进的理念刷新了语文课程范式,促进了语文教学创造力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近来多有范式之争,主要是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及其与它们的辩驳。本文在魏光奇教授"两主体论"和"单线多线统一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敲、申论、阐发,提出"主辅线范式"的命名,并且探讨以之作为理解马克思生产方式序列的另一种思路的可行性。"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为东方社会所独具,这一点往往被戴着社会形态眼镜看待生产方式序列的人们所忽略。《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生产方式序列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三种征服"思想有内在的一致性,由此有助于透视东方社会基于生产方式的游牧、农耕二元性而独具的边疆民族之于帝国国体形塑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初语文独立设科开始,语文教育历经百年艰难探索,迎来又一轮新的课程改革。回头审视语文教育走过的不平坦道路,留下印迹最深的还是前人对语文课程范式的追寻探求。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中后期,人们一直致力于构建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并通过政府高度重视的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试验,从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两方面建立起比较清晰的学科知识体系,逐步形成“知识——传授”的课程实施范式。之后,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强调要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基本训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研究的诠释学范式秉持以理解为核心的研究取向,倡导整体关注的研究视角,在研究的目的上强调教学意义及价值的追问,在研究方法上广泛运用人种志及叙事研究,在研究关系上注重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平等关系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蓝秋燕 《文教资料》2012,(10):34-35
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到七八十年代,这一思潮占据了西方理论界主要话题的地位,在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学等各领域都掀起了"后现代主义的论争"。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也影响到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以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教育就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不断对话与反思而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一种绝对平等的关系;课程即为探究过程。这些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教育问题史注重对不同时期同一教育"主题"或"问题"的研究,是当代教育史学研究的重要动向和方法。借鉴这种研究方法,作为语文课程史研究的新范式,廓清语文课程史的研究范围,确定语文课程问题史论的研究原则与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取语文课程问题加以阐发,并对问题史论研究范式的发展进行反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科范式”是指某一时期学科共同体成员所共同分享的信念、价值、技术等元素的集合.学科范式具有规范性、共同性、历史性.随着人类知识形态由“现代知识型”向“后现代知识型”转变,作为“某种知识理论体系”的学科必然会发生重大转变,学科范式转型不可避免.在新的学科范式尚未形成之前,高等教育学研究者要坚定学科信念,坚持学科内部承认;高等教育研究要面向高等教育实践,坚持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要取众学之长,坚持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9.
煤炭企业是资源依赖型企业,若在煤炭资源枯竭时才开始进行企业转型,代价大风险高。我国煤炭企业应抓住煤业繁荣的良好机遇,及早开始实施渐进式转型。本文剖析了我国煤炭企业转型的特征与范式,并分别从体制转型、流程转型、组织转型和产业转型方面分析了煤炭企业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论学校课程范式及其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傅敏 《教育研究》2005,26(7):38-43
库恩的“范式”概念是建立在复杂性思维基础上的,它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范式的不同层面。当前学校课程的范式包括学科课程范式和经验课程范式,它们无法独自解决学习主体与内容客体相互对立的问题,将逐渐被在课程信念、课程价值、课程技术等方面完全不同的新型学校课程范式,即整体课程范式所取代。促进学校课程范式转型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探讨课程改革的哲学基础是丰富当前课程理论、推动课程改革实践向纵深发展的紧迫议题。过程哲学的两个核心命题,为我国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维与视角。“过程”视野中的课程改革应该突出课程的过程思维和关系思维,克服教学评价中“具体性误置的谬误”,建构综合的评价机制,学校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自行设定课程。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中的思维方式突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或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课程全新的品质、视野与旨趣。它要求教师在认识上必须突破“确定性”的课程逻辑、“基础性”的课程旨趣、“认同性”的教学模式、“筛选性”的教学评价,以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与创新。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因为陈旧的思维方式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夭折或最终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与语文教学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的教育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课程改革要求语教学必须走出过去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在追求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和个性发展等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以《语课程标准》为依据,重建语知识教学观、阅读分析观、作教学观以及口语交际教学观等,加强语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努力实现语新课程教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幸福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其基本原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具理性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的统一,其入口是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和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课程观往往隐含着不同的课程思维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对那些重要的实质性课程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传统课程观和现代课程观之间具有四方面的差异。课程观的转型,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产生重要影响。实现课程观的转型,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课程综合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由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语文必须加强整合,向综合化道路迈进。语文课程的整合既包括学科内的综合,又包括与其它课程的沟通,还要加强与生活实践的广泛联系。  相似文献   

17.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和质疑的方法和精神气质,是和谐社会民主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的基础或必要条件。批判性思维素质的培养是造就优秀公民的最好教育。"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语文课程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批判性思维素养应当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涉及批判性思维是了不起的进步。但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和学术讨论中,批判性思维几乎是一个盲点。这与对课程改革之前语文教学主要弊端的认识偏颇有关,与我们民族文化中理性精神积淀相对匮乏的文化特征有关,也与对人文、创新的误解有关。  相似文献   

18.
课程论回归生活世界,旨在唤醒课程论对课程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失落,修复课程论的多重疏离及反思课程论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危机。就课程论学科建设而言,课程论要回归的生活世界不是一个具体所指的世界,而是一种把握与研究课程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即主体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它将导致课程论在理论视野、研究主题、知识基础、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态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思维方式转型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和主旨,分别阐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明与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小康阶段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公民思维方式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公民思维方式的前景等。通过政治文明、思维方式的纵向比较.政治文明与思维方式的相互作用,可以看到政治文明建设与思维方式转型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由此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课程文化转型及其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整体转型性变革内在地蕴涵着课程文化的转型.课程文化转型是课程文化危机深化的产物,意味着一种课程文化模式向另一种课程文化模式的根本转换,体现出历史制约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断裂性和延续性的统一及整体性与渐进性的统一.课程文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在于课程文化所包含的超越性与自在性的矛盾,它是通过课程的自在丈化与自觉文化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而由于课程文化超越性的"先天"不足,提升课程文化自觉成为一个既蕴涵深切理论关怀、又富有强烈实践意图的命题.课程文化自觉既是课程文化转型的深刻基础,是实现转型的动力,又是转型实现的标志,甚至是转型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