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原典兵书的主体是《孙子兵法》、《吴子》等六部公认的先秦兵书,通过对这些著作的作成时代和述作者、著录和版本、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兵家专著,它代表了我国先秦时代军事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吴子》和《孙膑兵法》分别代表了战国早期和战国中期兵家思想的发展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可以被称为先秦军事思想发展的第二和第三个“高峰”。而《尉缭子》则称得上是先秦兵家学派集大成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与先秦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现存的兵书来看,《司马法》虽然成书较晚,但其中有一些"追论古者司马兵法"的内容,正体现了古代军事领域的人道主义。《孙子兵法》在理性思潮的背景下,认为军人的最大追求是"安国利主";战争中的最基本和优先的价值是"利",要"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孙子兵法》并不能体现古代的仁本主义,它的立场与儒家不同,是君主或者国家本位。先秦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走了一个"U"型演进的道路,从《司马法》到《孙子兵法》是由上向下行,再由《孙子兵法》到《尉缭子》是攀爬上升,重新强调兵家道德。不应在道德上贬低《孙子兵法》,孙子不是政治家和社会理论家,军事学与伦理学也属于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研究对象。正因为《孙子兵法》能够暂时抛开伦理的纠缠,才能创造出一个辉映千古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兵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 《武经七书》是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从我国卷帙浩繁的兵书中选出并颁行于武学的七部必读兵书,它们是:《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和《唐李问对》。这七部兵书可以说是北宋以前我国古代军事著作的代表作,是我国冷兵器时代战争指挥者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这些兵书曾哺育了无数的良将精兵,指导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一书是军事上的集大成之作,被军事领域研究和应用,如今已经扩展到政治、经济、领导、哲学、历史、文学等学科领域,在领导学和哲学领域研究更为广泛,领导哲学应用效果明显,成果显著。但成书是由于诸侯国频繁的战争,孙武想以战止战,杀人安人,他阅读了《六韬》、《军志》、《军政》、古《司马法》、《周易》等大量的兵书,归纳出军事领导哲学思想,对后世的领导哲学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司马法》和《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理论观点的分析,肯定了这两部兵法对于我国古代军事法制理论创建的奠基作用,指出二者在军事法制理论研究上的历史相承性,以及不同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分析了齐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两部兵学经典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的军事著作,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管理思想,在战略环境分析、战略使命、战略方针、战略决策等方面与企业战略管理有着相同和相似之处。《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可谓博大精深。认真研读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企业战略管理思想仍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如果有人问全世界的战略家、企业家读得最多的一本中文书是什么?毫无疑问,答案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光辉的军事巨著,是世界第一兵书,其涵盖的谋略思想影响了多个国家、多个领域,也影响了人类几千年。教育虽然不是战争,但同样需要运用智慧和谋略,去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孙子兵法》虽说是部兵书,但和的思想贯穿始终,强调不战而胜不争之争以战促和,对于创建和谐班集体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在实际教学管理中,班级中总  相似文献   

8.
对《孙子兵法》战争观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孙子兵法》是非暴力的"不战论",二是认为《孙子兵法》是充斥仁爱精神的"民本论"。从历史的实践、从《孙子兵法》文本本身、从先秦战争和兵学的演进过程三方面来分析,《孙子兵法》必然是冷静的战争论而非"不战论"。与儒家典籍《左传》、《论语》、《孟子》及《司马法》的相关论述进行对照,可知《孙子兵法》是君主(国家)本位而非人民本位,也未显示出深刻的仁爱思想。正因为孙子秉持"工具理性"的思维模式,才能够构建出辉映千古难以逾越的兵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佚名《孙子兵法》虽为一部兵书,但其中内涵深广,除军事外,对于经营管理、人才使用、商业运作等都有启迪意义,可以将其作为哲学思想、方法论去理解、运用。为此,笔者想就如何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运用《孙子兵法》的基本思想和观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福乐智慧》中的军事思想与先秦《孙子兵法》军事思想有许多共性,说明这两种著作之间存在影响与继承的关系;同时《福乐智慧》中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又有许多差异,这说明《福乐智慧》不是完全照搬《孙子兵法》的,它根据自己本民族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和独特的民族气质,独创性地提出了适合自己本民族的一些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1.
晏子 《华章》2011,(30)
《孙子兵法》,兵书中的圣经,历来是兵家研究的对象.虽然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其中却没有积极鼓动战争的穷兵黩武的军事思想,孙子推崇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认为战争不是目的,而仅是一种达到预期目标的手段,是双方最后迫不得己而采取的手段,展现了孙子倡导的“非战”的和平解决矛盾与冲突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尚德不尚武的历史传统,是构成中国和平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始终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许多具体工作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和校园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的军事著作,世界十大兵书之首,所阐述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哲学理论思想,被广泛的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以及我们日常生活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中。《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智慧与高校辅导员工作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孙武(生卒年不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吴王阖闾用为将领时,曾率吴军大破楚国,卒使“北威齐、晋,显名诸侯。”著有兵法十三篇。史谓《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简称《孙子》。《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揭示战争规律的杰出兵书,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在发展我国军事科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军事学说史上也占有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里面的策略论断不仅对指导战争行之有效,在育人工作中也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先秦时期的兵家著作,是一笔珍贵的军事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批判地加以继承。先秦兵书代表作之一的《尉缭子》,更是集先秦战争理论之大成,具有非常丰富的军事思想和哲学思想,涉及到战略、战术的各个方面,包括了训练、作战等许多问题。但是,多年来《尉缭子》却被误认为伪书,而不敢利用。直至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里出土了《尉缭子》竹简的残卷,特别是这些残简的释文在《文物》1977年第二、三期上刊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在历史上直至现在倍受人们的推崇,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孙子兵法》之所以经久不衰,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军事辩证法指导战争,借以解决形形色色的战争问题,符合战争实际的要求。下面就《孙子兵法》一书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孙子对《周易》军事思想之吸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武的高祖父陈文子精通《周易》,孙子有条件在家族中学习《周易》。春秋时期已有运用《周易》军事思想直接指导战争的事实。《周易》中"师出以律","同人于野","左次无咎","击蒙","罔俘,裕如无咎"等思想在《孙子兵法》中都有更为明确的阐述和发挥。这证实,《周易》是孙子兵法的思想源头之一。了解孙子兵法对《周易》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益于我们今天对孙子军事思想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有益于运用孙子兵法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是春秋战国之交孙武所著的一部兵书,又是一部“舍事而言理”,采用“抽象法”论述军事领域内部联系和规律的杰出的军事散文专著,然而,后世注家学者,一般只是着眼于其军事思想的探讨,很少有人把它作为散文作品去评味。只有宋人郑厚眼力最  相似文献   

19.
一、孙子和《孙子兵法》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生卒年月不详),我国古代的大军事学家.孙子在总结以前的战争经验和军事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军事学说,著兵法十三篇.后孙子由齐至吴,以兵法十三篇献给吴王阖闾,遂为吴王所用,图强争霸。《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学著作。这部著作对战争的各个方面,作了深入而具体的分析,分析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观点和辩证思想。它对作战的原则、方针、形式、指导等作了明确的论述,这些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反  相似文献   

20.
如果有人问全世界的战略家、企业家读得最多的一本中文书是什么?毫无疑问,答案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光辉的军事巨著,是世界第一兵书,其涵盖的谋略思想影响了多个国家、多个领域,也影响了人类几千年。教育虽然不是战争,但同样需要运用智慧和谋略,去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