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的激励机制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根据人才激励理论来创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激励机制,系统化地探讨了各种激励方法,并结合高职教育教学实践,阐述了在高职学生三年学习中如何进行激励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
高校人才激励具有其特定的内涵。根据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式理论",高校的人才激励既要重视外部激励,更要关注内在激励。基于目前高校人才激励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要充分认识和尊重激励需求的多样性;二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晋升和公开竞争激励机制;三要培育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在于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技术服务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激励机制主要包括激励主体、激励客体和激励行为三个运行要素,科技创新的激励主体可以是政府,激励客体是企业或高职院校;激励主体还可以高职院校,激励客体为科技人员。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要求激励主体深入剖析科技创新活动主体的创新动机,以及主客体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政府和高职院校出台具体的激励措施,强化激励行为,主客体良性互动,方可产生满意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雪 《教育与职业》2021,999(23):82-86
高层次人才是高职院校高水平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高职院校从聘用方式、成果考核、发展通道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着手,有效地推动了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但是,也存在"短聘期"考核模式导致发展基础厚植不够、"轻培养"管理体制导致成长平台支撑不足、"数量化"评价体系导致成果反哺力度不够、"单一性"激励机制导致精神关怀深度欠缺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健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打造共育化的专业发展平台,实施立体化的思想政治引领,以此来完善高层次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助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双高"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论激励理论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励理论是组织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理论在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广为应用,在当前,高等学校管理者应学习和掌握激励理论,构建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任务,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6.
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是国家战略层面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及高水平人才队伍的特征视角,阐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意义及其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作用,并就当前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协同创新搭建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柔性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的管理机制等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人力资源中的"选、用、育、留"四大职能为出发点,具体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激励四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周达孙 《文教资料》2007,(15):11-13
地方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都与缺乏有效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有关。本文在分析高层次人才特性的基础上,对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评价机制和标准以及激励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较差,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从"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视角分析中部地区高校人才引进和流失的特征与心理,通过满足保健因素、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人才观,才能达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心转为内涵建设、“双高建设”,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中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当前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如何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使高职院校花较多精力与金钱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本文从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完善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与激励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与标准,关注他们的合理要求与需求,关注校园人文环境的创建;高层次人才应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66-170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立足地方院校实际,根据学校办教学应用型大学,以产学研协同教育模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转型,以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硬"技能为特色,形成了地方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与管理制度,创新了人才硬技能培养体系。一是按照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本着服务地区经济的发展思路和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教育思想,对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渗透"硬"技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二是为强化培养学生专业人才"硬"技能,体现地方院校立足地方经济的宗旨,采用以产学研教育模式为创新点制定了培养学生"硬"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各学科要求,在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和会计学三个专业中分别构建了多个专业"硬"技能模块。  相似文献   

12.
高层次人才对高职院校加快“双一流”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高层次人才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困惑及问题。文章评价了高层次人才在高职院校增强教学能力、提高科研实力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办学能力、提供智库支持及建立标识性成果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分析了高层次人才建设中来自社会、来自高职院校及来自个人发展的阻碍因素,实证研究了高职院校在高层次人才建设方面的现状。为破解这些困境,亟需依托专业特色精准聚才、建立高层次人才用人机制、搭建教科研团队、建立激励及共享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教师激励机制是关系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吸引、稳定人才,促进高职院校绩效管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文章建议完善物质激励与制度激励、健全人才竞争、强化激励管理,使教师获得满足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学术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现代管理理论和心理学原理,分析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的基本途径,并结合具体实践从政策激励、沟通激励、培训激励、蓝图激励等角度,对高职院校科研激励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高层次人才是院校发展最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目前地方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其原因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环境、所能提供的条件与人才个人需求、奋斗目标之间不匹配而造成的,因此有必要提升地方经济实力、全面提高薪酬待遇水平、健全人才使用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留住人才、吸纳人才。  相似文献   

16.
杨心  冯水莲 《职教通讯》2019,(17):28-33
我国"放管服"政策驱使高职院校科研机制改革。高职院校科研激励的自身属性及现行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决定了多中心治理的必要性。以Y职院为例的调查发现,当前科研激励机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治理结构直线化,自治主体权力缺失;科研激励标准划一,针对性与灵活性不足;激励手段简单,激励效果不佳。结合多中心治理理论,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应构建多维度科研激励治理结构,实行多元主体分类分层激励机制,实施多层面、多样性、全面性的复合型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教师激励是激发职业院校教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关键.目前职业教育院校激励机制存在激励方式设计缺乏多样性、激励机制执行缺乏有效性和激励机制设计缺乏动态性等问题,由此职业教育院校教师激励的设计应从建立创新型人才培育导向的激励准则、实施创新型人才培育导向的激励模式和强化激励机制的执行和监督反馈等方面予以强化.  相似文献   

18.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与生俱有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在市场、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其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评价的职业属性。  相似文献   

19.
激励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管理的难题。在人力资源资本化管理的背景下,以"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为核心概念,借助文献法、图形分析法与模型设计,对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结构特征、激励特征、激励现状进行深入探究,建立教师人力资本激励的"全方位"模型,分别从长期性物质与非物质激励、短期性物质与非物质激励、文化激励等五个方面提出建立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窦芳 《河南教育》2023,(9):23-25
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视角下构建高职院校教师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应当坚持以全方位、全过程、全阶段为导向,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调整绩效考核方式与激励措施,搭建全新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模式,构建相应的健全机制,这样才能够提升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实效性,促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本研究简要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教师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并从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构建思路、具体实施过程等角度入手进行探究,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