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媒介融合的深入发展扩大了传统媒介的文化传播途径,改变了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文章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以媒介融合的视角对其文化传播过程和传播要素进行了分析。该片的成功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和文化传播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为新时期中国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从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可见饮食文化在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数千年的灿烂文明赋予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是名族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最近比较热门的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1》及其英译版为语料,从接受理论的视角,旨在通过对节目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统计和例证分析,探究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原文与译者、译文与译文读者两次期待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3.
王丹彤 《文教资料》2014,(36):149-150
饮食文化可以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将传统饮食作为切入点,上演了一场中华文化的饕餮盛宴,掀起了海内外的持续热议。本文旨在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中的文化符号的解读,挖掘其热映背后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承载着许多食俗信息的美食类纪录片,通过展播全国各地特色美食,传递了中国人的日常食俗、节日食俗和特殊食俗信息,这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适生智慧的体现,而这些食俗背后,蕴含了中国人对于美食与文化、美食与生命价值的情怀况味与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译者对两种语言进行各个层次的沟通,中英文差距很大,所以必须要进行必要的信息调整,译者只有真正理解原文才能做出恰当的信息转换。本文以汉译英《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必要的文化信息转换进行探讨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7.
在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类纪录片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真实记录,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出发,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在对外文化交流的框架内,解读分析中国文化类纪录片英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舌尖上的中国》大型电视纪录片,能够在当今引起轰动,其原因在于用影视媒介特有的形象性、快捷性、大众性、声画一体化的优势,通过对一个人、一个家庭和一个村庄这些微观元素的记录和书写,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背后都洋溢着朴实的气息,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片子里那些辛勤劳动、有着质朴笑容的人们,组成了这个国家最重要最真实的存在。而让每个观众如身临其影地“参与观察和体验”,更具有亲切感,易于接受,较好地实现了中国文化等宏大主题的当代表述。  相似文献   

9.
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所引发的诸多媒介现象中,网络世界的吐槽狂欢十分突出。这一现象与其说是大众在评价一部知名美食纪录片的续集是否合格,不如说是当前中国复杂文化语境中大众娱乐文化和公共政治文化的角力、娱乐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相互拆解,更是政治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多元共生、杂糅融合、转化嬗变的表征和呈现。要解决复杂文化语境中纪录片的创作困惑,分众传播是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胡茜 《现代英语》2021,(4):86-88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精致新颖的特点,向国内外的观众展示出我国丰富多样、精美绝伦的饮食种类、是展示我国优秀饮食文化的线上平台之一.文章选取《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心传》旁白作为语篇分析文本,借助马丁的评价理论,以UAM Corpus Tool为研究工具,从其态度子系统的视域对该集评价词汇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其态度资源...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文化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方面有着特有的优势,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高校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学科竞赛文化以一种独特的竞赛文化,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高校要培育学科竞赛文化,应结合自身特色,采取健全激励机制、建设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强势工作格局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四项举措",搭建科技文化节、创新实验室、学术性科技社团、网络阵地的"四大平台",实施名师论坛、一院一赛、校际校企合作、竞赛传承的"四大工程"等方略。  相似文献   

12.
传媒明星的随笔写作近年来倍受读者热捧。时代转换的大背景下,大众社会的崛起所形成的“媒介权力”,为这些写作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话语生产空间;而随笔的文体特征、自由精神,则成为他们的写作最适宜的形式,其中的优秀之作,贴近现实,紧扣时代,闪烁着智性的光芒,呈现着个人的理性之思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华北农村春节民俗与农村社会的变化息息相关。20世纪30-40年代,农民难以度过年关,却异常重视敬神、祭祖,反映出当时农村经济的破败及人们的无奈与企盼;50年代初期的春节习俗新旧交织,体现了社会的急剧变革;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社会泛政治化、革命话语充斥生活的年代,传统春节习俗退出了乡村社会;而近几年,农村春节年味淡化,正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及新一代农民生存方式、思想观念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罗国辉 《天中学刊》2006,21(6):40-44
乞丐问题是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民国时期,乞丐问题并未因封建腐朽的清王朝倒台而减轻,相反更加严重,而上海又是当时中国的一个乞丐大本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广,影响之大,令人深思。以上海为例,来分析民国时期乞丐群体形成的原因,可对当今社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客家热"和"文化旅游热"的推动,客家地区旅游蓬勃发展.在目前客家地区旅游市场和游客满意度研究尚少的情况下,选取客家核心区梅县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梅县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梅县游客满意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游客对梅县旅游的总体满意度刚好达到满意水平,但评价因子层35项指标中,18项指标没有达到满意水平,总体满意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2)旅游行业各要素中,游客对导游服务和旅游景点最满意,对旅游娱乐和旅游购物最不满意度.(3)不同游客群体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不同客源地的游客满意度差异极其显著.最后提出了梅县游客满意度评价启示和今后研究中应弥补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尚没有关于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专门立法,但是公共设施致害案件国家赔偿已初露端倪。而我国台湾地区1981年《国家赔偿法》第3条规定:"公有公共设施因设置或管理有欠缺,致人民生命、身体或财产受损害者,国家应负损害赔偿责任。前项情形,就损害原因有应负责任之人时,赔偿义务机关对之有求偿权"。台湾地区关于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的学说、立法、判例较为发达,对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问题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学美术新课程体系无论是从功能、结构,还是内容、形式上看,较之原来的课程标准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新的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其教学方式重在体验性,强调学生的自由表现能力,外化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内化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贯彻体验性学习,必须做到三个把握:主客体的交融性、学习主体的实践性、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中国陆疆侨乡水文化的视角出发,以云南红河县侨乡为例,阐述了陆疆侨县红河的水文化中的人们顺应和利用自然水源,认识和掌握各种水的来源、水质和开发方式;依据对自然降水、地下水、地表水等水源的不同分类而形成的其特有的取水、贮水、用水制度及习俗;阐述了建国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水文化的提升、交汇和融合;指出了侨乡水文化的特点和功能,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和睦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泉州师范学院的1 000名学生创业情况进行调查,着重从创业态度、创业能力、创业目的三个方面研究当代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探讨大学生创业能力缺失的原因,认为创业教育应与创业师资队伍、专业教育、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通过剖析课程的基本定义,确定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实践进行分析,实践表明: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研究是课程建设的理论指导,合理的评价与考核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