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陕北、晋西北的黄河沿岸地区相继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青铜器。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山西柳林高红遗址为这些青铜器找到了归属。但是,由于李家崖文化发现早,学术界习惯上把高红遗址归属于李家崖文化。近年来,随着我们对高红遗址的深入研究发现,高红文化与李家崖文化有着天壤之别,实属两种文化。所以,高红文化具有独立命名的必要性,不能把山西高红文化与陕西李家崖文化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李家崖文化自晚商始走向强大,存在西周早期陶器,但缺乏西周时期铜器、考古遗址等,其年代下限为西周中期或晚期的观点或可商榷,本文将其年代下限划定为西周早期。李家崖文化分布的陕北清涧、绥德一带与鬼方地理分布相合,鬼方非居晋南。细考小盂鼎铭文的战争烈度及两次俘获,康王时期盂伐鬼方,攻入了鬼方中心聚落,鬼方城毁族灭,其灭亡时间与李家崖文化年代下限相合。李家崖古城遗址“鬼”字符的发现,说明三足瓮字符为先民自刻,鬼方并非是对其族的蔑称,李家崖古城确为鬼方聚居之地。武丁时期征服了鬼方,文献中鬼方与商的战争,不可一概看作敌对关系。卜辞和铜器研究显示,鬼方是殷商友好方国,商王关心鬼方福祸、鬼方为商捕羌、其族人任王朝高级官职等。李家崖文化商式铜器,证明鬼方与商王朝存在广泛往来。  相似文献   

3.
2007年4月8日下午,“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我省柳林高红遗址的商代夯土基址入选。为了对高红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笔者通过多方调查,从村名考证、文化遗存、高红人物、天象阐发四个方面对高红遗址所在地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8日下午,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我省柳林高红遗址的商代夯土基址入选。为了对高红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笔者通过多方调查,从村名考证、文化遗存、高红人物、天象阐发四个方面对高红遗址所在地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5.
两大考古发现——湖北郭店楚简和山西尧舜古城遗址的发现,为舜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由舜帝实践经儒家总结的道德文化包含了人伦、职业、社会、宇宙四个道德层次构成了四大特点。舜帝精神主要体现在自强不息和“天下为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挖宝     
我的家乡江苏仪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地面、地下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境内已发现遗址7处,古墓葬70处,从商周遗址、两汉墓葬、唐宋古建到明清建筑,精品迭出,西周青铜器和汉代文物独具魅力,市博物馆珍藏国家三级以上文物5000多件。  相似文献   

7.
湖南地区商代遗存以及商代青铜器的发现,为商代南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对考古资料的研究,理清了湖南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商代南土的变迁情况。湖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分布的中心在洞庭湖及湘江中下游地区,时代均属商代晚期,属于商文化系统。以湖南岳阳铜鼓山遗址为代表的商文化遗存,是中商时期南土的一部分。岳阳费家河遗址为商代晚期文化遗存,其文化内涵受到了中原商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湘江流域目前发现和发掘的商代遗址考察,除长江沿岸以铜鼓山为代表的小片区域外,长江以南其他地区无论在二里岗期或殷墟期都是很典型的土著文化,因此可以断定湘江流域有商一代未曾成为商地。  相似文献   

8.
正夏家店遗址群位于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北。1935年日本学者滨田耕作等人在赤峰红山后发掘的石棺墓中发现了青铜器,提出了赤峰第二期文化,并推断其年代和秦汉相当。  相似文献   

9.
考古证明:远在5-lO万年前,邢台就有了人类活动。在市区内发现仰韶至商周文化遗址三百余处;1990年邢台发现南小汪西周遗址、葛庄先商文化遗址和西周邢国墓群。研究证明:南小汪遗址在西周时期是一处与邢国王室有密切关系的聚居地,应为邢国都城遗址,给研究邢国都城提供了实物依据。葛庄先商文化遗址为进一步论述商人起源“祖乙迁于邢”“昭明居砥石”等问题提供了大量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矿冶遗产无论是青铜矿冶遗址还是铸铜作坊遗址都有着十分丰富的遗存。夏、商、周时期,青铜冶铸的专业化生产对于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古代城市遗址中发现的各类铸铜作坊遗址,无不验证了中国青铜遗产与古代城市文明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作为兵器、礼器的各类青铜器,在早期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政治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更是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汉代以后,青铜器具依然独领风骚,带动了一拨又一拨的文化浪潮,华夏文明也正是在这些文化浪潮的推动下得以连绵不断,发展至今。  相似文献   

11.
山西境内有着丰富的赵文化遗存.2008年8月,邯郸学院赵文化研究中心一行三人前往山西晋中及晋东南地区,对先秦时期的赵氏、赵国的部分遗址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主要考察了和顺县赵奢垒遗址、和顺县仪城赵简子平都城遗址和沁县乌苏阏与古城等,并顺便考察了襄垣县邯郸村,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现场考察、记录和测量,取得了相关数字资料,解决了赵文化研究方面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丰富了赵国历史文化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夏家店遗址群位于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北。1935年日本学者滨田耕作等人在赤峰红山后发掘的石棺墓中发现了青铜器,提出了赤峰第二期文化,并推断其年代和秦汉相当。1960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在刘观民先生的带领下,在赤峰近郊药王庙和夏家店两地进行试掘,分辨出所谓的“赤峰第二期文化”实际上包括了两种青铜文化,并以发现地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中山国墓葬遗址出土的文物数量多,制作工艺精湛,器物造型变化多样,构思精巧,纹饰优美。无论陶器、玉器、青铜器还是金银器,特别是动物纹艺术既有中原文化的气韵,也有游牧文化的原生态浪漫气质。青铜器中的山字形铜翣,不仅是中山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而且蕴含着神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殷墟是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1899年甲骨文发现和殷墟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迹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中国殷商晚期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古代都城的地位.殷墟这座商代都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也是全人类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15.
山西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东挟太行之巍峨,西携黄河之磅礴,山川纵横,风光旖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文化摇篮之美誉。在山西南部发现的芮城西侯度文化,是中原最古老的文化遗址,距今约百万余年;襄汾丁村文化遗址,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即距今十几万年以前已在汾河中下游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并形成原始民族。在山西北部发现的朔州峙峪文化,证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两万八千年前就形成了母系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以及龙山文化遗址几乎遍及全省。我国自古就有“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  相似文献   

16.
青铜器漫谈     
在我国考古学上,青铜器主要是指夏、商、周三代用铜锡合金铸成的器物。青铜器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以优美的造型,绮丽的纹饰和古朴的书法使艺术家赞叹不已,而且许多青铜器还有铭文,为史学家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从宋代开始,学术界就兴起了以青锕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长期以来人们从艺术、语言文字和历史等各个方面,对青铜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绩斐然。下面,我们就以漫谈的形式,简单介绍一些青铜器方面的知识。一、青铜器的制作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所以叫做“青铜”。解放后,在河南省的郑州、安阳和洛阳等地都发现了商周肘代的铸铜遗址,其中安阳晚商的铸铜遗址竟达一万多平方米。在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用陶土制成的“将军盔”(炼铜用的坩锅,因形状象倒置的头盔而得名)、铸范和铜渣。考古工作者对这些  相似文献   

17.
徐子昂 《文教资料》2014,(22):50-51
遗址类博物馆的功用不仅在于保存文物,更在于唤醒附着于文物和遗址之上的文化记忆。汉阳陵地下博物馆以建筑为手段建立起一套唤醒文化记忆的仪轨。博物馆恢复了文物与遗址的原生联系,让游客能够“有距离地凝视”文物与遗址,把游客从观光客变成文化记忆的朝圣者。汉阳陵地下博物馆的实践说明,设计遗址博物馆就是规划一个膜拜仪式。  相似文献   

18.
国家启动大遗址保护项目而发现屈家岭遗址群,中国农谷建设的核心区发生在屈家岭原始文化所在地。屈家岭遗址位于屈家岭遗址群的中心,是长江中游最早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存,闻名世界的屈家岭文化因屈家岭遗址的发现而得名。中国农谷是荆门市在探索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兴起的建设模式。屈家岭原始文化既是中国农谷的文化元素,又是中国农谷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中国农谷突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统一,维护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引领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两大考古发现--湖北郭店楚简和山西尧舜古城遗址的发现,为舜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由舜帝实践经儒家总结的道德文化包含了人伦、职业、社会、宇宙四个道德层次构成了四大特点.舜帝精神主要体现在自强不息和"天下为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郭桄 《太原大学学报》2007,8(1):108-110
山西有丰富的戏曲文化遗产,且底蕴深厚,把戏曲文物遗址与描写当地的戏曲故事纳入旅游文化景观,必相得益彰。山西有戏曲文物遗址四大著名景区:洪洞县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景区;临汾市古神庙戏台景区;侯马市金代墓砖雕戏俑和忤逆坟景区;永济县普救寺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