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出梦迷离入梦明--由两个梦境解析秦可卿的存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作为全书诸人物中辈份最低、出身卑微、着墨不多,结局最早的人物形象,都是由两个梦境开始了她的重要使命。在小说中起着联系两大主要人物贾宝玉和王熙凤的主要作用,实现了她存在的主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正万 《文教资料》2010,(29):15-17
红楼人物中,秦可卿的形象是最模糊的,也最耐人寻味,这一艺术典型意义重大。作者通过她展示社会生活的图景.突出贵族家庭的煊赫;透视贵族腐朽的本质.揭示盛极必衰的规律;搭建凤姐表演的平台,暗示宝玉出家的结局:展开情淫关系的讨论,引领红颜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研"为纽带的高职产学研结合范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产学研结合的活动范畴包括了科学技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文中解析了“研”为纽带的高职产学研结合范式的内涵,同时,结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实践和成效,对该范式的两种主要样态——产研样态和学研样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秦可卿是一个诗化意象,似真若梦,又神又人又鬼,她生命存在的本体结构是一个多维立体符号:其本原秉“正邪两赋”之气,是作者对儒家善恶二元论的解构,回归生命存在的原生态。其生命存在,联结“空”、“色”,“情”三个不同的维度,各自独立,又三位一体。“色”界,是作者为凡间生命群体存在拍摄的全息图像;“情”界,寄予作者对青春女儿爱与美生命毁灭的悲剧体认;“空”界,是“色”界和“情”界的原点,“色”是“情”和“空”的转接点,“情”是“色”和“空”的焦点。三者共同完成了秦可卿美丑泯绝的生命存在.寓示曹雪芹对生命今世身,前世身和来世身的三重生命体认.是曹雪芹生命哲学的诗性书写。  相似文献   

5.
文章着重阐述人们往往忽略的一些英语中承上启下的连接纽带。英语中承上启下的连接纽带除了人们熟悉的连接性副词或连接性状语外,还有很多其他手段,有词汇手段,其中包括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有句法手段,其中包括前置、省略、重复、被动语态、排比等。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将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要实现知识经济就必须建立终身教育体系,高教自学考试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终身教育是连接知识经济与高教自学考试的纽带。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作为全书诸人物中辈份最低、出身卑微、着笔不多、结局最早的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起着联结主要人物王熙凤和宝玉的作用 ,在《红楼梦》的命意和结构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乌尔图道具有“非均分律动”的外在形式。但是,通过“旋律骨干音”的重要性、“装饰华彩音”的千变万化,音乐与歌词的关系以及演唱方法看,其结构意义是清晰可见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比较了“两个”等数量结构与“一对”的异同,认为“两个”等数量结构只是单纯地表达对象的数量,而“一对”除了表达数量之外,还强调两个对象的共现性和关联性。这种意义上的差异导致了它们语法功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词语的组合不仅与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有关,而且与它们的指称意义有关.除了句法功能外,还应该考虑到语叉之间的配合但无论是新产生的语言或只是传统的语言在使用中仍遵循着一个指称意义和结构意义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王坤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2):100-103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人物,她的身份扑朔迷离,有很多疑点。根据《红楼梦》中的一些描写可以大胆推测,秦可卿可能出身高贵,可能和某个关系到贾府兴衰的人物有关,她的命运直接关系到贾府的兴衰。  相似文献   

12.
秦可卿与贾瑞死因破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可卿与贾瑞是《红楼梦》中一组有特殊美学意义的人物。这两个人物一贵一贱,但都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贾府的荒淫。作者以秦可卿之“淫”来揭示贾府衰败的根本原因;以贾瑞的贪欲丧身预示贾府的必然衰落命运。  相似文献   

13.
秦可卿是《红楼梦》的“败笔”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形象不够丰满的一个重要人物,有人因此认为秦可卿是曹雪芹“一时的败笔”。从秦可卿与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个人物集中体现了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是《红楼梦》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14.
秦可卿形象的矛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可卿是小说《红楼梦》中一个受到贬斥的人物,在这个形象的塑造中,作者表现出一种矛盾状态。历来的评论多倾向于接受作者的定论而忽略形象塑过程中的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秦可卿这个形象的分析,透视作家创作中的矛盾状态,指出由于作家创作中的不严肃而造成的秦可卿形象创作中的失败,以期引起读者和专家们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形象模糊、死因神秘,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对象。2001--2010年间,秦可卿研究成了红学研究的热点,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存在一定不足。文章从人物原型、审美形象、秦氏死亡、情节改写和研究方法等五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秦可卿研究作一番爬梳整理,并进行客观评述,以求为秦可卿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的秦可卿,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笔较少而又意义非比寻常的人物。她的美丽,她的智慧,以及她的乱伦情事都是复杂而又矛盾的。解读秦可卿,解读她的悲情人生,也就读懂了她在整个《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深刻的人物内涵,同时对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价值、美学价值,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秦可卿的存在方式及其哲学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作为一个隐喻性的人物形象,其含混的存在方式正显示出“梦中人”的特色。通过她进入贾宝玉、王熙凤这两个红楼关键人物的梦境,将小说中以贾宝玉为核心的“情”的线索和王熙凤为核心的“政”的线索呈现到读面前,并以其自身夭亡以及其形象的替身香菱受尽磨难的事实,辐射了“情”与“政”情节线索中的宗教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围绕"天人关系"产生了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天人合一"的天命神权观和"天人相分"的朴素唯物主义观.实际上这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斗争.本文从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出发,就"天人关系"之争的哲学意义进行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古琴艺术被沦为“遗产”的原因基础上,从古琴艺术的内涵、现代人对古琴艺术的需求、古琴艺术的不可替代性等方面,说明了古琴艺术复兴的迫切性,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复兴古琴艺术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两篇秦史研究札记:一为秦代士兵能否邮寄钱物问题,一为秦代民众债务负担问题。研究表明:秦代士兵不可能从家中邮寄钱物,因而秦代士兵不可能自备衣物。秦代民众负担沉重,不仅来自兵役、劳役,还有因苛捐杂税和法网繁密导致的可怕债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