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比例的意义由于它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掌握。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抓住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商一定)这个关键,引导学生从典型的材料中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在正确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是我教学正比例的意义第一教时的打算。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5.正比例》例1、例2。教学要求: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初步学会判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艳玲  吕影 《黑河教育》2014,(11):74-74
正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历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用正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应用题。教学难点能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导自学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一)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判断问题中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2.能正确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钱玉梅 《陕西教育》2007,(10):20-20
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正比例关系,掌握正比例的数学表达式,会正确地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相似文献   

4.
新知的应用是新授课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新知应用的主要形式是练习.设计练习题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习题.例如,“正比例的意义”一节,按教学大纲,学生必须完成以下两项基础目标: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这两个要求未过关,势必影响正比例应用题的学习,因此,教师可设计下面三层新知应用的练习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试用课本第十二册第35页例8。案例一师: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师:利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1.速度一定,时间与路程。2.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3.圆的半径和周长。4.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学生一一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说明,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师:请同学们独立解答下题,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工厂…  相似文献   

6.
查云全 《云南教育》2015,(Z1):48-50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9、40页。设计理念: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建构过程,发现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特征,初步理解成正比例的量,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成正比例的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关联"1.导入。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  相似文献   

7.
在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正、反比例的概念答题,既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也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利用与同一事物相关的两道例题创设对比情境,使学生掌握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例1.正比例应用题 题目:一辆汽车2小时行64公里,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5小时。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公里? 分析:路程与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变量,速度是定量。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所以本题符合y/x=K(一定)的正比例判断式,用正比例方法解。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x公里,根据判断式可得:  相似文献   

8.
在通用五年制十册数学教材的《正比例》中,例5的的教学,除了应帮助学生巩固提高运用正比例意义分析、判断和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能力以外,还应引导学生理解例5下面的两行文字:"注意:例5中的'吨'不必化成公斤,只要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用相同的单位就可以了."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例5时,只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意义分析、判断和列式解题,而对例5下"注意"的内容比较忽视,往往只在解题结束后,由教师或学生宣读一遍了事.使例5的教学要求变得与例4毫无差异.这样一来,教材中要求学生"注意"的内容,实际上并未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学习完毕,他们对例5中的"吨"为什么不必化成公斤,以后遇到什么情况就应进行化、聚,仍然糊里糊涂.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正比例应用题——“多题一解”(一)先引导学生复习整理正比例意义、判断成正比例量的方法、解正比例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及注意点,然后让学生讨论回顾已学过的应用题中,哪些能用正比例方法解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二册正比例应用题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师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 ,现在谁归纳总结一下?生 :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师 :谁能从概念中找出关键性的字、词?生 :“相关联”“相对应”“比值”。师 :既然概念清楚 ,那又该如何应用概念进行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呢?生 :第一 ,看两种量是否相关联的量。第二 ,看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是否一定。师 :根据刚才的总结 ,你能举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吗?…  相似文献   

12.
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十二册正比例应用题例4、例5。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一题多解和一题多练。  相似文献   

13.
在解应用题时,大家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比例的问题。有的是正比例关系,有的是反比例关系,也有将正反比例综合起来的复杂比例关系。在解题时需要认真审题、分析与判断,搞清楚题中是何种比例关系,然后进一步求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关比例的一系列应用题。一、正比例关系的应用题例1:一个打字员5分钟可以打550字,照这样计算,她打完一篇2585字的文章需要多少时间?解析:这道题实质上就是一道归一问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当打字速度一定时,打字的总数与打字时间是一种正比例关系,因此可以假设需要的时间为x分钟,列出一个正比例关系式:550…  相似文献   

14.
蔡小侃 《考试周刊》2012,(90):72-7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借助具体事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正确理解正比例的含义,学会运用正比例的含义.判断相互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相似文献   

15.
一、判断k、b的符号在不作出函数图像的情况下,根据函数图像经过的象限,可判断出k、b的符号.例1(2006年广东非课改卷考题)正比例函数或一次函数y=kx y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十二册67页例4二、教学目标1.掌握最基本的正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及步骤。2.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训练,铺垫引新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2)小麦的亩产量一定,小麦的亩数和总产量。(3)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2.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关系式是什么? (y/x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过程,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6页例1,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过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之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横向比较,获得综合性的认识,有助于加深对这两种基本初等函数的理解. 1.正比例和反比例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说到正比例或反比例.例如,经常有人说:“方  相似文献   

20.
测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函数是一次函数的是()A.-32x y=0B.y=4x2-1C.y=2x D.y=%x-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B.不是一次函数就一定不是正比例函数C.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D.不是正比例函数就不是一次函数3.下列各题中成正比例关系的有()A.人的身高与体重B.买同一练习本所需要的钱数和所买的本数C.正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边长D.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和行驶的速度4.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5.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