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吐鲁番出土文书》载有两件族谱:一件出于1973年发掘的阿斯塔那113号墓,释文本第3册定名为《高昌某氏残谱》(63至64页),图文对照本第1册改名为《某氏残族谱》(333页);一件出于1966年发掘的阿斯塔那50号墓,释文本第3册定名为《某氏族谱》(179至184页),图文对照本第1册承袭不改(382至384页)。关于前一件族谱,笔者曾经  相似文献   

2.
浙江杭州余杭区小横山东晋南朝墓墓砖上的模印文字,根据文字名称可将其分为“方”字、“刀”字、“急”字、“足”字、“斧”字、“宽”字、“坾”字或“宁”字、“门”字、“出”字、“建”字、“副”字、“头”字等十三类,墓葬封门、甬道和墓室分别用不同种类的文字砖砌筑。模印文字数量有一字、两字、三字、四字、五字等几种,以两字、三字常见。砖文基本为楷书,有正书和反书两种,反书占的数量稍多一些。文字的分类和命名是按照数字顺序、大中小类、同类字笔画的增减以及相对位置等规则而定。小横山南朝墓文字砖是截至目前发现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一次,对研究南朝时期墓砖的种类、施用位置以及墓葬的营造过程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1 1月 1 5日 ,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希望小学师生在挖自来水管道时 ,发现一座大型的唐代砖室墓 ,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林格尔县文物管理所对这座墓进行了清理发掘 ,获得了重大考古发现。这座墓保存完好 ,没有被盗掘过 ,属双人合葬墓。墓道向南 ,呈斜坡式与甬道相连。墓门在甬道中部 ,以砖封堵。墓室呈方形 ,穹庐顶 ,内设砖砌棺床。棺床上横放置一付棺椁 ,棺椁一侧放置有随葬品 ,主要有 :陶罐、陶壶、漆盘、瓷碗、瓷注、瓷壶等。正对墓门放置一合方形墓志 ,志文为楷书 ,计 2 8行 ,5 5 4字。上书“唐故守左金吾卫大将军试太长卿刘…  相似文献   

4.
根据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屈原墓在汨罗山上”,然而汨罗山上有12座大型战国楚墓,因为年代久远,墓碑残蚀,到清初已无法确认那一座封土堆是屈原墓,出于对屈原的崇仰和对古墓的保护,民间便渐渐衍生出疑冢之说。通过考古勘探,证实这些封土堆都是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楚墓,与罗子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勇 《语文知识》2005,(2):23-2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柳毅传》中有三个字亟待补充注释。 一是"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一中的"走"。教材没有注释,学生在理解文句的时候就产生了困难。查《古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东汉时期,有一种墓葬是用灰砖建筑起来的。墓内前有墓道,相连有前、中、后三室,有的还附有东西侧窒,室室有门相通,看起来很像地面上的房屋布局。东汉晚期的四川砖室墓,在墓壁的东西两侧离地面30至40厘米处,常常嵌有图象浮出的砖,这种砖叫做“画象砖”。汉代画象砖,估计是用木模制成。可能在木板上先阴刻各种画面,制成木模。再用泥制成和木板大小相同的砖坯。在泥坯未乾时,用木模印上画面,经过烧制,就成为一块块画象砖了。画象砖大部有彩色,从保存下来的一些画象砖的残彩上,尚可辨识出有红、绿、白几种颜色。画象砖画面内容丰富多彩。有反映生产劳动的,如收割、春米、酿酒、盐场、桑园、采莲、疱  相似文献   

7.
淮阳高庄战国墓,是迄今为止淮阴地区已发掘的最大墓葬,也是苏北地区最大的先秦墓,在淮阴高庄墓的发现已届二十周年之际,对于该墓的发现和研究进行口问和总结,将有助于先秦考古和对本地区文明进程的认识。一、高庄墓的发现和特点高庄墓位于淮阴清浦区城南乡高庄村,这里是西汉军事家韩信的故里,韩信母亲墓就在高在墓附近,其正北方是韩信城遗址,西方是漂母墓,正西们南些是秦汉淮阴故城(今谁阴县码头镇),城内有胯下桥、漂母岸等历史遗迹。1978年3月26日,城南乡农民在此挖水沟时发现了这座古墓,淮阴市博物馆闻讯后,立即对该墓进…  相似文献   

8.
<正> 在我们整理和阅读古籍图书时,往往会发现有一些残字,有的行里空白,有的词句明显不通,使人难以理解,这些情况,除版刻方面的讹错外,一般都是由于避讳造成的。 所谓避讳就是中国封建时代人们为尊敬君主、君主的亲属、圣人、贤者和长辈,在讲话时不直呼其名,在写文章时不照字直书,而用其他的字、词代替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起源较早,至少在周朝就有了。据《公羊传》记载,孙子作《春秋》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为君者讳”。后来,这种习俗经过封建朝代长时期的应用,花样不断翻新,需要避讳的地方越来越多。而且不少朝代的皇帝自己都还规定了一些避讳的范围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故事新编】老鼠坏坏去偷东西时,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砖。砖上刻有字,但老鼠坏坏不认识。坏坏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砖扛回了家。他的哥哥坏蛋也不认识这块砖上的字,但他也认为这是一块不同寻常的砖。后来哥哥坏蛋说:"听说有一本叫字典的书,什么样的字都能查到。"于是,老鼠坏坏就找字典去了。问了许多老鼠,他们都说不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泉州北门外潭尾“蒋厝山”上,发现一古墓,初步认为系泉州明代进士蒋光彦之墓。 古墓有墓门、墓厅、墓室、墓埕,无碑字,有如“无名墓”。蒋氏族人世代相传称这一古墓是明代进士蒋光彦之墓。泉州市考古队长陈鹏鹏现场分析认为,这是一座具有明代风格的古墓,古墓为糖水灰所筑。  相似文献   

11.
衡阳市文物工作队于1990年底在衡阳市郊区烧碱厂基建工地,发掘了17座古代墓葬,出土了56件历史文物。墓葬分布在堆子山山脊及柏树园东坡和羊老山一带。保存完整的墓葬尚有高大的封土堆。据初步调查,该地现有封土堆的墓葬约50座。发掘的墓葬,均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基或长方形砖塘基。券顶砖室墓有双室与单室两种形制。双室墓13座,前后两室,平面呈“凸”字形;前室放置随葬器物,后室放置棺椁尸体。单室墓2座,基室形制与砖塘基相同,平面呈长方形;砖塘墓2座,仅砖室,  相似文献   

12.
<正>1.审美愉悦,情感洋溢语文是文质兼美的学科,每一个汉字、词语、文句所散发出来的人文色彩,足以浇灌学生稚嫩的心灵,让学生变得更有灵性。刘勰有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个"情"字是课堂上师生产生共鸣的纽带,是审美感悟的前提。极具诗意的语文教师,总会用充盈的激情去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二郎岗2号东汉墓中出土一批画像砖。砖的侧面均模印有车马画像图,一砖一画,画面主要由一立树、一导骑、一飞鸟、一轺车、一文吏等五部分组成。根据墓中出土的珥铛以及画像中的形象特征判断,墓中主人是一名女性,砖上车马出行图叙述的是一幅死者亲属为女性死者送行的送葬图,而且图上反映了东汉时期的"举孝廉"制度,以及死者亲属而非死者本人的官阶地位与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4.
1984年6月7日,安徽省马鞍山市纺织厂在扩建工程中,发现一座砖室墓,经考古工作者发掘,发现了木制的谒与刺(相当令之名片,见图),上书朱然的姓名、籍贯、官衔等,说明墓主是吴国大将军朱然。据《三国志·吴书·朱然传》:朱然字义封,汉丹阳故鄣人,生于光和五年,曾任兖州刺史、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候、吴赤乌十二年卒,孙权为之素服举哀。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古名牛渚,曾是吴国的重镇,朱然墓在市东南角的雨山土岗上。墓分前后两室,总长8.7米,宽3.5米,墓砖甚大,有  相似文献   

15.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大凡抒情性强的文字,都是作者情动于衷而形诸笔端的。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我们披文入情,这三篇文章均“惨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中,不期然而然也”(清章懋勋《古文析观解》卷五引)颇显了一个“情”字,发自肺腑,感人至深。惟其如此,这三篇抒情杰作的抒情艺术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出师表》:披肝沥胆,痛切陈情一篇八百字不到、看似平淡无奇的《出…  相似文献   

16.
一些学生作文,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写出的文章缺乏令人涵泳的韵味.令人见出其情感的苍白与思想的肤浅。而“文格出于人格”,“诗品出于人品”。汉代扬雄亦云:“言,心声也;字,心画也。盖谓观言与书,可以知入之邪正也。”可见i提升习作者的审美品质,不仅是在提升文章的文品与文格.也是在提升习作者的人品与人格。  相似文献   

17.
金字塔之谜     
在 埃 及有 大 大 小小 的 金 字 塔70多 座。 其 中规 模 最大 、最高 的 一 座 ,为 第四 王 朝法 老 胡 夫的 陵 墓 , 它被称 为世 界 古代 七 大 奇观 之 一 , 位于开 罗西 南 约10千 米 吉萨 , 所 以 叫吉萨 大金 字 塔。 在 古 埃及 ,每 个 法 老一 登 基 ,即着 手为 自 己修 筑 陵 墓, 以 求 死 后超度 为神 。 陵墓 是 用 巨大 石 块 修 成的方 锥形 建 筑,形 似 汉 字“金 ”字 ,因而译 作“金字 塔”。 吉 萨 大金 字 塔 ,约 建 于 公 元前27世 纪 ,原 高146.59米 ,相 当 于 40层楼 。由 于 几千 年 的 风化 剥 蚀 , 现高138米 ,塔…  相似文献   

18.
越王勾践剑     
1965年冬,在湖北省江陵县楚故都纪南城西北七公里处发掘了望山一号楚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为墓主(邵心)固筮占和祭祀记录的竹简(简文约千字左右);有彩绘木雕小座屏;有大型错金银的铁带钩等文物共达六百多件。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青铜剑,就是出自这座墓中。(见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彩色插图“越王勾践剑”) 为便于介绍有关剑的知识和上述发掘的越王勾践剑,先简略介绍一下有关剑的各部名称。  相似文献   

19.
一、“活法”的含义“活法”之说,本出于江西派吕本中的论诗主张.其活法者,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者,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张泰来总结江西派的作法,也“谓有活法,…… 惟意所出,万变不穷”.可见其本旨是说,其变,并非不遵法度,想怎么变就怎么变,而是强调不超出一定规矩.就象“珠走于盘而不出于盘”一一珠在盘中走,横、斜、圆、直,变化万端.然再变化,也不能跑出盘去.这就是说:越规矩,有万种变化之奇;守规矩,又无束缚手脚之窘.不离法也不即法,先从法入,后从法出,以无法而为有法,达到自由和规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固原城,古称高平第一,历史悠久,为历代西北重镇。筑城有明确纪年者在公元569年,宋明诸朝或修茸或增筑,至明万历时州城外墙始用砖包。毁于“文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