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战后至今4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49位作家,其中有5位东方作家获此殊荣。依次是以色列的约瑟夫·萨缪尔·阿格农(1966年),日本的川端康成(1968年)、尼日利亚的沃菜·索因卡(1986年)、埃及的纳吉布·马哈福兹(1988年)和南非的纳丁·戈迪默(1991)。东方具有悠久的文学传统,众多的人口和广阔的疆域,近半个世纪里只有5位作家获奖,当然所占比例太小。但我  相似文献   

2.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既重视继承发扬本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又善于借鉴吸收外国文学的成功经验,创作了“不是日本人写不出来的作品”而走向世界。1968年.他以《雪国}《千鹤》和《古都》三部代表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由于川端个人不幸的经历和日本动荡的社会环境,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忧伤,这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3.
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以来共有97位获奖者,其中女性获奖作家只有十位,这十住女作家当中有的来自欧洲,有的来自北美,还有来自南美的,也有来自非洲的。总的来说,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人数还很少,尤其令人遗憾的是世界主要大洲——亚洲迄今为止尚没有产生女得主。本文将围绕十位女得主,对她们的生平,作品及获奖情况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叶芝,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诗人。1896年,编辑在退回其作品《诗集》时,又加上这样的评语:“念起来毫不悦耳,又不燃烧想象力,而且不启迪思考。”萧伯纳,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剧作家。“他永远不会成为一般人心目中的流行作家,甚至一个子儿都赚不到。”这是其代表作《人与超人》被退回时,退稿人给他下的“结论”。高尔斯华绥,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小说家。退稿人在退回其代表作《福尔赛世家》第一部时,说:“作家写这部小说纯属自娱,全不理会广大的读者,因此可以说毫无畅销的因素。”福克纳,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相似文献   

5.
叶芝 (1923年得主,爱尔兰诗人) 1896年,编辑在退回其作品《诗集》时,加上了这样的评语:“念起来毫不悦耳,又不燃烧想象力,而且不启迪思考。”萧伯纳 (1925年得主,爱尔兰剧作家) “你永远不会成为一般人心目中的流行作家,甚至一个子儿都赚不到。”这是其代表作《人与超人》被退回时,退稿人给他下的“结论”。高尔斯华绥 (1932年得主,英国小说家) 退稿人在退回其代表作《福尔赛世家》第一部时说:“作者写这部小说纯属自娱,全不理会  相似文献   

6.
7.
8.
英语学习者既要学习英语语言本身,也有必要了解英美社会、历史、政治、宗教和文学等方面的一般知识。一个学英语多年却不知道威廉·莎士比亚或乔治·华盛顿的人是不可想象的和难以宽恕的。本文讲  相似文献   

9.
《太原大学学报》2020,(2):106-107
<正>一葡国作家萨拉马戈在《修道院纪事》(Memorial do Convento)的中文版发行仪式上曾说他的每一本小说都是以一种想法为基础的,所以他每写一部小说,首先要确定书名,"也就是说,是以书名中蕴涵的某种思想为出发点去写这本书,去解决我所面临的问题。"他还谈到,"我以为,包括作家在内的当今知识分子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成为评论员,……是把矛头对准其所置身时代的评  相似文献   

10.
11.
2008年揭晓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克莱齐奥获奖是因为他是一位注重新历程、诗歌历险、感官享受的作者,是一个超越目前主导文明和探求主导文明低层的探索者。克莱齐奥从年轻时就对中国文化很有兴趣,曾三次来过中国,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  相似文献   

12.
5月27日,来自土耳其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在与中国读者聊天时,披露了他对中国文学的偏爱,“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上世纪40年代,我就阅读了土耳其文有关孔子的文章。60年代,我读到了鲁迅的《呐喊》。80年代初,我去了美国,在那儿我读到了英文版的《红楼梦》。”帕慕克说,《红楼梦》非常好,当然是一部经典。此次在北京,帕慕克还亲眼看到了《红楼梦》中所描写的那些场景。帕慕克透露,他最近开始读一些孔子的著作,“另外我在20世纪60年代读过鲁迅的作品,那时,鲁迅的作品已被翻成了土耳其语,实际上我自己就有一本1968年的土耳其语版的鲁迅作品,我这次会把它带到鲁迅的故居。”  相似文献   

13.
据《云南日报》报道,2012年2月1日晚,备受波兰人民尊敬的女诗人、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斯瓦娃·申博尔斯卡在家中安然辞世,享年88岁。维斯瓦娃·申博尔斯卡1923年7月2日出生在波兹南附近库尔尼克小镇,后来随家人从大波兰省迁到了克拉科夫。1945年申博尔斯卡的处女诗作发表在《波兰日报》副刊,题为:  相似文献   

14.
《云南教育》2014,(21):7-13
以纳粹占领时期为主要写作背景的法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摘下201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瑞典皇家文学院10月9日高度评价称,他用“记忆的艺术唤起人类最难以掌握的命运,揭露二战时期法国被占领的浮生百态”。由此,第十五位获此殊荣的法国作家产生。  相似文献   

15.
姚安全 《教育文汇》2014,(18):39-40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母亲的教诲。朴素、勤俭、善良、宽容、坚韧……多少母亲以言以行,把一个个无知少年引向成功的道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吉、赫塔·米勒、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谈到了母亲(外祖母)是如何言传身教自己学会做一个宽容之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佚名 《小读者》2013,(10):31-31
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能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如果在被众人猜忌怀疑之日,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妄加辩论;如果你有梦想又能不迷失自我,如果你有神思,又不至走火入魔;  相似文献   

17.
199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于该年10月8日揭晓,75岁的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以“充满想象力、富于同情心和讽喻勉力”而荣获该奖项。葡萄牙文学的重大胜利萨拉马戈今次得奖对葡萄牙语文学是一次重大胜利。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葡萄牙人或葡萄牙语系国的作家获此殊荣,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先后有西班牙、埃及、南非、日本等许多欧美之外的非主流国家获奖,显示出该奖项越来越重视这些国家的文学发展及文学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农民出身大器晚成75岁的萨拉马克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在里斯本求学。由于家庭贫困,无法进入大…  相似文献   

18.
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德裔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赫塔·米勒被授予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颁奖决定中赞美她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者的境况”。米勒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901年创立以来第12位女性获奖者。  相似文献   

19.
20.
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给了我一个小手提箱,里面装的是他的作品、手稿和笔记。他装作以前那样轻松玩笑地要我在他走后再看,这个"走"当然说的是他死了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