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精神,是指人的思想状态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活力。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就像电一样,没有状态、没有体积、没有重量,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如:一个人是朝气蓬勃还是萎靡不振、是积极进取还是畏缩不前、是意志坚定还是犹豫不决,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其面目表情及身体状态上看出来。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美国著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的经典之作《自动自发地工作》说的是:战争时期,美国必须与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但没人知道加西亚将军的确切地点,更无法用电话联系。有人向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2.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新时代属于每一位有梦想的奋进者。然而,奋斗目标及奋斗途径的选择首先应建立在奋斗者认清自身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是实践的、历史的、社会的、有意识的存在物,因而新时代的奋斗者应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坚定理想信念,不仅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而且要有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3.
像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同道一样,弗洛姆把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视为马克思的代表作,视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作。因此,他的“人的本性”的学说主要是围绕这本书展开的。由于马克思的这本作属于早期的、不成熟的作,这就使得弗洛姆的“人的本性”的学说具有抽象、思辨、直观的异化论的人道主义的特征。但他的这一学说中也有许多精华的成分,这些成分我们理应实事求是地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的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本质”一词的原意,应把人的本质定义为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体,即人都是处在一定生产方式中的自然人。因为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概括了人的全部因素,它存在于社会始终,它在矛盾运动中顺次展开为需求与生产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运动实现为各社会形态,表现出集团和个人的特殊本质。人的本质包含许多层面,每一层面都是一种人性。个体人的本质以其中一种人性为特征,但人性不等于人的本质。以往关于人本质的学说大多是把人性夸大为人的本质,这是他们不能科学揭示人本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屈原不满时俗而追慕先圣,而在先圣中尤为推崇舜帝,腕帝的“耿介”之德深深地影响了屈原,使屈原形成了“中正”不阿九死不悔的抗直心态;湖湘人在追慕屈原纪念屈原的同时,亦深受屈原这种抗直心态的影响,从而又形成了湖湘人的紧毅顽强一往直前的“蛮劲”,也就是陈独秀所概括的“扎硬寨”、“打死战”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6.
当三十岁的生日迎面走来之时,我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孔子曰:“三十而立”,我“立”了些什么呢?仔细想来,好象什么都没“立”下。恋爱、结婚、家庭……就这样平平常常地一路走来,像我身边的许多人一样,最多“立”出了一段岁月的“常规”和一些“,逝者如斯夫”的感叹……然而我又是那种不甘于寂寞的人,总在幻想着某一天我也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建功立业。面对着为三十岁生日点燃的红烛,我不禁扪心自问,就如同我的“三十未立”一样,难道我就这样再走到我的“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我不相信宿命。因此我参…  相似文献   

7.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10,(9):F0004-F0004
足球南非世界怀赛事期间,每场比赛总是看到一张技术统计表,列出两队的控球时间数,角球数,射门数,定位球数,黄牌数等等.这张表把比赛过程“定量化”了,看上去非常客观、全面。于是想到,以技术统计数据作为判定两队胜负的依据如何?  相似文献   

8.
美国有位名叫詹妮芙的著名律师,她曾创造了5小时打赢一场官司的奇迹,在全美法律界传为美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位名叫康妮的美国女孩在街上被一辆卡车撞倒,导致高位截瘫。这种卡车是由美国一家著名汽车公司制造的。肇事方聘请的律师马格雷狡猾地利用了各种证据,康妮因此败诉。康妮向詹妮芙求援。詹妮芙接案后,仔细走访调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该汽车公司生产的卡车近5年来所发生的15次车祸原因完全相同,那就说明该卡车的制动系统存在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重行”的传统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日新”的传统与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勇毅”,“自强”的传统与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务实”的传统与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重义轻利”,“公忠”的传统与谈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思想上都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大力宣传和弘扬这五种精神,对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万老师: 您好!近年来,随着军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事实已经证明,“谁能有效地控制外空,谁就能有效地控制地球。”正是由于清楚地认识到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巨大作用,美、俄两个军事超级大国一方面进一步发展各种军、民用卫星,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发展反卫星武器,激烈争夺外空的控制权。万老师,您能简要介绍一些反卫星武器的常识吗? 您的学生:王 军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中日矛盾双方的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辩证地阐明了持久战的具体战略战术,论述了战争中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持久战>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指导抗日战争夺取最后胜利的理论武器,对我们今天探讨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战略相持阶段到来之后,十堰人民积极投身于火热的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爱国运动之中,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巨大牺牲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物极则反”是中国辩证思维的重要命题 ,战国时期的《易传》就阐发了这一思想。但它作为一个命题 ,是由汉代京房提出来的。至北宋欧阳修发展为“物极而必反”说 ,丰富了历史领域的辩证法思想。程颐继承此说 ,视其为事物变化的必然规律 ,所谓“极而必反 ,理之常也”。王夫之依据其神化学说 ,重新检讨这一命题 ,认为物极必反并非普遍规律 ,而只是事物变化的一种形式 ,不能将它公式化。这标志着人类对事物变易法则的认识更加深化了。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观点,其哲学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观点,共产党必须坚持“三个代表”、坚持“三为”、坚持“三个有利于”、坚持“三问”。  相似文献   

15.
苏轼提出的“不求形似”的艺术观,不少人认为他强调的是“在于写其生气,传其神态”。这一看法过于简单,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从苏轼对吴道子的高度评价,说明他并不反对形似,我们对苏轼的画论加以认真的研究,就会发现他所说的“不求形似”,是要画家作画时象诗人作诗一样,不能仅仅局限于所描写对象本身,要有艺术联想和想像力,绘画中的主观表现与客观物象相结合,直接在所描写对象的身上寄托更丰富的意蕴,让读者“得之于象外”,取得诗一般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本质上是论述"战胜"的战略和谋略著作,蕴含了科学的战略思维观念和战略思维方式、方法。企业战略管理是建立在战略思维基础之上的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的战略计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战略评估的动态管理过程。《孙子兵法》战略思维观无疑对企业战略管理具有科学的指导价值。《孙子兵法》提出的"算胜"战略思维观强调,要高度重视企业战略管理活动中战略决策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企业战略管理活动中战略决策思维的重要性,要重视企业战略管理活动中正确运用战略决策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山西抗日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大作用。抗战初期,山西抗日战略支点的形成,开创了全国抗战的新局面;抗战中期,山西战场的发展和扩大,对坚持全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战的坚强堡垒;抗战后期,山西战场主动出击,实施反攻,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同时,山西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具有先导和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战争理论从本质上讲是在一种在"强竞争"的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种取胜理论。作为战争理论的巅峰之作,《孙子兵法》提出了以全胜、知胜、先胜、战胜为主要内容的取胜之道。从企业竞争的角度来说,全胜、知胜、先胜、战胜同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动态竞争为特色的企业竞争理论体系,它从竞争的宗旨与竞争样式选择、竞争信息与情报分析、竞争的关键要素、竞争行动的基本原则等方面,揭示了竞争取胜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9.
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经济活动领域通行的原则,强调交换的等价性。这种观念已经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人们精神生活中,而奉献精神提倡人们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不斤斤计较报酬等。许多人产生疑问:等价交换与奉献精神是否矛盾?笔者认为:等价交换是奉献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辩证统一的关系,合理并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积极作用,完全可以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20.
导致差生厌学的教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差生厌学的因素是很多的 ,有选择性的欠缺与厌学 ,教学非确凿性、能动性的欠缺与厌学 ,教学自我评价的欠缺与厌学 ,消沉情绪与厌学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