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在临终时对中国教育前景的担忧被提炼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它与“李约瑟难题”一样,对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都有深刻的启发意义.钱学森以他的求学和教育科研经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发展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才能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正>钱学森(1911—2009),新中国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1935年,钱学森赴美进修,第二年从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西奥多·冯·卡门。1939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钱学森回国后,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在钱学森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3.
人物:钱学森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钱学森,浙江杭州人,他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为新中国的成长作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和功勋最为卓著的科学家,是新中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张贵付  周岚 《湖南教育》2009,(12):23-23
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这是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留给我们思考的一道教育难题,字里行间,有殷殷的期待,更有深深的忧虑。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2009年10月31日于北京辞世前留下的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其实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也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相似文献   

6.
在叶永烈的《钱学森》一书中,有一段文字非常感人: 1955年,在钱学森回国的轮船上,还有一位菲律宾华侨林孙美玉女士。面对著名的科学家,林女士问道:“您为什么想回到中国?”钱学森回答:“我想为仍然困苦贫穷的中国人民服务,我想帮助在战争中被破坏的祖国重建,我相信我能帮助我的祖国。”钱学森问林女士:“您是做什么工作的?”林女...  相似文献   

7.
李四光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伟大的爱国者,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国际著名的地质学家。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首都中小学创建了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的伟大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行动指南,结合自己渊博的知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体系、主要内容等做出了独到的见解,从而形成了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为核心的富有特色的哲学思想。学习和研究钱学森的哲学思想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说:“鲁迅首先是爱国者”。 这是十分正确的。鲁迅首先是爱国者,是一个“非常强烈地热爱着中国与中国人”的伟人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战略家、科学家、思想家、系统工程师。他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领导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实践中,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中,都作出了不朽的功勋。钱学森著作丰富多彩,涉及领域广泛,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对钱学森的著作进行整理,是进一步研究研究钱学森战略思想前提和基础,是非常有必要和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战略家、科学家、思想家、系统工程师。他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领导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实践中,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中,都做出了不朽的功勋。钱学森著作丰富多彩,涉及领域广泛,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对钱学森的著作进行整理,是进一步研究研究钱学森战略思想前提和基础,是非常有必要和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战略家、科学家、思想家、系统工程师。他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领导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实践中,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中,都作出了不朽的功勋。钱学森著作丰富多彩,涉及领域广泛,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对钱学森的著作进行整理,是进一步研究研究钱学森战略思想前提和基础,是非常有必要和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之问”谁可以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当巨星陨落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外舆论关注的焦点。其实,这一疑问不仅是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的疑问,也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长期存在的疑问,而且是一个期盼振兴的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曾经培养出了钱学森先生这样杰出的科学家,如何继续培养出钱老这样伟大的爱国主义科学家,不只是钱老本人,也是国家从最高领导到全中国民众的愿望。在这个意义上,北师大附中作为钱老的母校,探索如何继续培养出钱老这样的人才机制,就更富有教育传承的精神,也为中学培养国家高端人才树立起一种榜样。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100周年诞辰,教育部2011年12月5日在北京召开教育系统学习钱学森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教育系统要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广泛深入学习宣传钱学森同志先进事迹,大力弘扬钱学森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  相似文献   

1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超音速时代之父”,也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导师。早年有一天,钱学森的一项科学研究完成了,他兴致勃勃地  相似文献   

17.
光辉的形象     
《周恩来》是一部塑造伟大爱国者、伟大共产主义者的优秀影片。影片历史地、真实地、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世界伟人光辉的形象。周恩来是各族人民崇高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先生不仅是享誉全世界的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以钱学森先生主持改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这段历史为背景,以他创办系统工程与数学系为案例,深入学习和探究钱先生的技术科学思想和技术科学人才培养观,以及在他的技术科学思想指导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实践,以期对破解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难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启蒙》2010,(1):F0003-F0003
2009年10月31日,我们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爷爷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一生致力于祖国航天科技事业的钱学森爷爷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传略     
钱学森同志是一位享誉中外的著名科学家,是我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党和人民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称号,既是对他本人所做贡献和功绩的表彰,也是对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共产党和无私奉献的肯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知识分子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任重道远。最近,我们收到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发出的《关于向钱学森同志学习的通知》,深感需要积极行动。为此,特将“钱学森传略”一文推荐给广大读者,并热忱希望地质工作者、地质职教工作者以钱学森同志为榜样,面向地勘单位,埋头苦干,奋力拚搏,突破难点,为我国地矿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